我的学校我的团 | 洞头区大门镇中心小学“青墨”戏曲社团和苍南县宜山小学“老渊棒法”社团展示

2023-01-15 16:19 掌上温州客户端 阅读数:68162

编者按:本期展示的社团是洞头区大门镇中心小学“青墨”戏曲社团和苍南县宜山小学“老渊棒法”社团。有兴趣的学校可加“温都教育周刊”微信公众号(wendujiaoyu2018),向本报自荐或推荐优秀社团。

洞头区大门镇中心小学“青墨”戏曲社团
戏曲靓校园 国粹润童心

又一个周四下午。听!一阵清脆明快的曲调声响起,一群学生正有板有眼地练习着戏曲中的动作,一招一式有模有样,腔调十足。原来,洞头区大门镇中心小学的“青墨”戏曲社团又到了排练时间了。

“青墨”戏曲社团创建于2017年,几年来,社团排演的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昆曲《三请樊梨花》、黄梅戏《女驸马》《杉木水桶》等在各类活动展演中亮相,在社会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该社团秉持“守正出新——传承戏曲文化 弘扬社会核心价值”的理念,采用“创”“识”“辨”“学”“唱”五法,带领学生学习戏曲知识和戏曲表演,让学生们感受到了戏曲所表达的真善美,领略到了戏曲身后的文化底蕴,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

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几许?社团指导师介绍:“戏曲进校园实施以来,学生们都能在课堂中学习到简单的戏曲表演和朗朗上口的经典唱段,‘青墨’社团则是把有戏曲特长的,以及对戏曲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挑选出来,进行重点培养,让戏曲艺术在他们幼小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

辛勤耕耘,终有收获。2022年社团排练的昆曲《三请樊梨花》获得洞头区中小学戏曲比赛一等奖及市戏曲比赛二等奖。

通讯员 董凯

苍南县宜山小学“老渊棒法”社团
武术进校园 “非遗”有传承

百年棒法走进百年老校。2017年2月,苍南县宜山小学被授牌为“老渊棒法”传授基地,苍南县宜山小学“老渊棒法”社团由此成立。

“老渊棒法”创于十九世纪初,是温州市苍南县望里镇浃底园村发源的一种南拳棒法。近200年来,薪火相传,已经传承了九代。2016年,“老渊棒法”被授予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在第九代“老渊棒法”传承人、首届健康苍南行动“健康达人”提名奖陈中墙的带领下,“老渊棒法”作为学校的拓展课程走进课堂,社团主要招募学员为三四年级学生,于每周二、四下午进行训练。练功的孩子手握棍棒列队操练,饱满的态度、昂扬的斗志、整齐划一的呐喊、阳光下熠熠闪光的汗水,是独属于学武孩子的风采,更是校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老渊棒法”社团活动内容包括:三步挑、四步鞭、五步英,还有短棒四门挑角、小大四门等一系列基本功,长短棒法俱全。经过五年多的努力实践,宜山小学初步摸索并形成了一套适合小学生的棒法课程教学体系,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遗产中的瑰丽珍宝。

几多耕耘几多收获,一届届社团成员用汗水浇灌出累累硕果。五年多来,全校共有400多名学生参与了“老渊棒法”的练习,学生身体素质得到了显著增强。学校也多次组织学生参加温州市中小学生武术比赛,屡创佳绩,两获团体第三名,个人获奖二十多人次,多次组队参加校内外演出,开阔了眼界,展现了非遗项目的独特魅力。

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老渊棒法”浸润百年老校宜山小学,一招一式成就孩子们精彩的校园生活,一点一滴陪伴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孩子们通过“老渊棒法”的学习,切身感受了非遗文化的魅力和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博大精深,让他们从小树立起爱国爱民、文武兼备、意志坚强、谦和礼貌的良好意识,让健康的体格伴随孩子们的一生。

通讯员 任永远

编辑 姜瑾瑾

责编 李跃

审核 陈侄辉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