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苗|2023年1月8日发表作品 投稿邮箱:wenduxinmiao001@sina.com

2023-01-08 15:10 掌上温州客户端 阅读数:90219

编者按:从“阳(杨)过”到“阳(杨)康”,从字面上看似一场武侠角色扮演,其真实体验如何,唯有亲历者最为清楚。至于是否像网络上所传的那样“嗓子吞刀片”“水泥封鼻孔”,请看新苗们的“抗阳笔记”。欢迎广大中小学生以“抗阳”为主题向本报投稿。

向阳

■瑞安中学高一(4)班 陈志帅

今天是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

凌晨三点半,我躺在学校寝室的床上,喉咙被疼痛撕裂,毫无困意,头脑思绪纷飞,最后决定:回家。爬起床蹑手蹑脚地收拾行李,偷偷摸摸下了楼,叫醒寝室阿姨。

她让我离得远远的,掏出来两个口罩戴上,让我戴好一次性手套打电话。当电话那头睡意蒙眬的母亲声音响起,我哽咽了:“妈!”寥寥几语,约好五点半在校门口碰面。我转身准备上楼,不料情况骤变,寝室阿姨说不让我现在去教学楼整理东西,会响警报,要么让我跟着她直接去校门口。我说我自己可以走,她依旧不听,说这是规矩。一番拉拉扯扯中,我只感受到一位正常老人的心理:陌生人,我怕死。

躺回寝室小床,发热的身躯里烫出的一个想法,充斥着我的整片脑海——回教学楼整理东西时,写个便条留给同学们吧,上面写着:“待来年银杏满天,22级将是旧4班的天下。”或许纯粹是为了感动自己吧,我自顾自地煽情,有时也感觉自己真忸怩造作,但我不讨厌这样的自己,一个有血有肉有灵魂的鲜活的自己。

凌晨五点半,寝室电话突然打过来,是我爸,他竟然到楼下了,我提上药箱(母亲交代寝室的药箱一定要带上,里面的药外面现在都抢不到),跟随他离开。外面的天还是昏昏欲睡的样子,远处高楼顶施工的灯还是通明,风不大,刚刚好吹动天青藏灰大袍的衣角。爸爸夺过我的行李箱,我耗尽自己最后几许力气来到教室带上书,回家。

到了车上,我问爸爸怎么能把车开进来接我回家,他显摆自己跟保安说了下情况就放进来了,保安还帮他引到寝室。话的最后他总是会讲个自认为精辟的总结。他说:“规矩是规矩,但规矩也是人定下来的,人要学会变通嘛。”我联想到了寝室的阿姨,两相比较,羸弱的身躯里涌出一股热浪,我突然感觉保安真是个好人。

在车上躺着,头顶是一排排转瞬即逝的路灯,窗边是层出不穷的高楼大厦,想着回家的场景,和妈妈拥抱,并且讲出许久说不出口的“我爱你”。但也只是想想,人是个爱胡思乱想的动物。事实上在与妈妈独处时,我还是做不出来,仿佛永远无法逾越的禁锢。

“母爱能将孩子从死神的镰刀中夺回,从社会一摊污浊中将孩子拉出。”每当自己虚弱无助,首先想到的总是妈妈。我禁不住头痛,沉沉睡过去。

清晨六点,回到家中吃了药,躺回熟悉的床,不一会儿就睡了过去。睡到近十点起了床。QQ空间和朋友圈好友纷飞的发体温发阳性的消息,时而夹杂几个卖口罩卖消毒水的广告,抑或诉说着自己反复发烧的emo事件,无不让人感受到一个词:焦虑。事实上我也一样,与我一起在学校学习的小伙伴相比,我荒废了一天。后天还有考试,我可能无法转阴,考不出一个我满意的成绩,于是平添一分焦虑。幸亏晚上学校发通知开始上两周网课,于此时的我而言,这大抵算一个挺好的消息。

朋友圈看到一句话:“那时我们有梦,有文学,有确定的未来和穿越世界的行走。如今我们深夜举起布洛芬,杯里满是迷惘和梦碎的声音。”是我的良师益友老蔡,我默默地点了个赞。

一切总会过去,希望烈烈不息。近日网课生活也适应了不少,烧也早退了,前几天无比刺痛的喉咙经过妈妈一碗碗柠檬水、盐水、梨汤的灌入也已经好了不少。至少一切都在变好,不是吗?等几年后回忆这段往事,再次看到这篇文章,或许能回忆起的东西会更多一些。

指导老师 曹伟芳

点亮竹子的眼睛

■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 管子晰

又是平淡无奇的一天,至少对一位已经关在家中一周的学生来说,这日子的确是没什么新鲜的了。

天空依然灰暗无光,道路依然冷清。打开电视机,不出所料,一个个频道都在播放着“新冠疫情”。独自一人早饭后,我突然发现喉咙有点痛感。“不会是‘阳’了吧?”我心里有些发毛,重重地吞了一下口水,依然有些痛。

房间里传来妈妈一阵阵咳嗽,我想我可能真的“被阳”了,尽管我的妈妈已经小心地将自己一人隔离起来。

对着“抗原”后背一阵阵地发凉,一分钟的焦急等待,等来了无情的“中队长”。

我无奈地按照母亲的短信,给自己泡了一杯感冒药,躺在床上等待“高烧”“吞刀片”“水泥鼻”……

此时,不知为何,我想起了饲养过的一箱蚂蚁。我当时失手将热水打翻,浇在了它们身上。有几只当场被烫死。我赶紧将其他的幸存者救出,成了它们的救世主。“在新冠病毒嚣张的日子里,谁又将会是我们这些手足无措的小小生灵的救世主呢?”

我闭上眼睛,没有找到答案。

我望了望窗外深不可测的天空,少了白鸽、灰椋鸟和飞机的天空,只觉得一切都黯然失色。

忽然看见窗口的向日葵。老师说向日葵是向光植物,会把它的脑袋一直向着太阳,抬得高高的。可我的向日葵呢,已经耷拉着头,趴在花盆上了!

恍恍惚惚间,已是晚上。看了一眼手表,原来我已经睡了7个小时。我竟然没有等来预想中的“高烧”,我将信将疑地重重吞了一下口水,喉咙竟然没了半点异物感,伸了个懒腰,浑身轻松如常。想起父亲昨晚“阳”了,一个人隔离在新家,今早已经满血复活,我想我也一定是快“阳康”了。此刻我觉得我有个惊人的猜想:“难道新冠和基因会有一点关系?”

蹦下床,望着妈妈那紧锁的房门,突然意识到自己的“羊羊之旅”让她从早饿到晚。

我一把拿过口罩戴上,急匆匆穿上鞋,跑下楼,来到了小面馆。一路上,风如同锋利的刀尖。

“嘿,这不是竹子吗?想吃点什么?”老板娘热情地对我说,眼睛里似乎泛着光。她的态度使我诧异。“在疫情时代,能有这样一快活人?”

“清汤米面吧。”我知道这是妈妈喜欢的,对她目前的情况有好处。

老板娘对厨房里她的丈夫喊了一声:“清汤米面一碗,多一点!”

“若没有这夫妻俩,那我们的晚饭问题该如何解决呢?他们不光是为了生计,更是为了我们这些人吧?”我心里想,对他们的敬意也油然而生。

老板娘给我打包时,随口问我妈妈怎么了,为什么没有陪同我一起下来。

“她‘阳’了,躺在床上,不好走动。”我平静地说,老板娘却叹了口气,摇了摇头。“对了,竹子,”她抬起头来,“你的钱是不是还没付?”这句话劈在我的头上,使我眼前直冒白光,记忆顿时将我拉回到出门前的几分钟,这钱看来的确是忘记付了。

我愣在原地,不知如何是好,只觉得双颊微微发烫。

“哎呀,没事儿!”她看见我的窘态,连忙说:“米面就当是我送你的吧!还有这罐头,你带回家给你妈妈,润润喉咙!”

她边说边塞了一个罐头到袋子里,把袋子挂到了我的手上。没等我反应过来,她便直接把我推到门口去了。

我刚想回头告诉她,我这就回家拿钱下来,可她未等我开口,就仿佛读懂了我的心思。“竹子,你就别再回来了,早点回家吧!疫情危险,你妈还要你照顾呢!”

我轻松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寒风依然呼啸着,但此时我仿佛看见天边飞起了一群自由自在的灰椋鸟,可爱极了!我仿佛行走在向日葵夹道的小路上,温暖极了!

指导老师 蒋文通

“咩咩”,咳咳,“咩”……

■温州市籀园小学 金明毅

天黑洞洞的,风敲着窗,街上隐约传来救护车的鸣笛声,就在这样的一个夜晚,我被吸入了一场奇怪的梦中:眼前是一片焦黄的沙漠,热浪涌动,忽然我又躺在一块寒冰上,四周寒风呼啸……

我从梦中惊醒,发现已是天明。我一摸后背,全是冷汗,冰冷冷的。“什么,我该不会是?”我心中暗想。我于是给自己测了个抗原,一看,从“小队长”变成了“中队长”:抗原检测器上有两条红杆,一条是我的,还有一条也是我的。看来我也难逃变成“一只羊”的命运。但我还是挺高兴的,一家子“小羊人”终于团聚了。我跑了几步,又猛地跳了几下,笑了几声:“这病毒也没把我怎么样,我依旧还是生龙活虎的!”这一天我蹦来跳去,一口水也没喝,完全不像一只“小羊人”,直到晚上,我尝到了轻蔑病毒的滋味。

我瘫软在床上,头痛到要爆炸,手脚僵冷刺骨,胃里翻江倒海,难受中感觉床都倾斜了。迷糊中,我看见妈妈焦躁不安地握着体温计,爸爸蹙眉看着美林说明书。妈妈转过头:“怎么办?都40℃了!”“刚吃过美林,再等会儿,观察一下体温。”

“要不要去看急诊?”“……”

这个夜晚,在这焦急的气氛中度过。

第二天早晨,体温退回到了38℃,大家都松了口气。这次我学乖了,不再轻视病毒,努力做到“抗羊三法”:紫外消杀法,端张椅子,在洒满阳光的阳台上晒太阳;“火锅烫猪蹄法”,手脚僵冷时就泡脚取暖;摆烂躺平法,时刻注意躺好,盖上被子休息。

我望着空无一人的大街,想着,或许千家万户也都像我们一样,正在与强大的病毒苦苦战斗。人类在病毒面前渺小得像个蝼蚁,病毒就像大自然的使者,人类破坏了自然,病毒就要惩罚人类的恶行。保护大自然,共创绿色世界,这便是人类最好的自我反省。

指导老师 佟亮


我愿成为一棵小草

■温州市广场路小学2017级(3)班 李昕洋

我愿成为一棵小草,一棵弱不禁风的小草,一棵微不足道的小草。

当我还没有出生时,我在一个不知名的地方。这里潮湿而阴暗,阴森而神秘,我在这里沉睡了很久。有一天,我终于醒来,发现自己变大,头顶上还有一团绿色的小芽儿。我高兴极了,努力把自己往上顶,就这样坚持两三天,我终于、终于、终于钻出来了!

我好奇地打量着这个美丽的世界,迎接生命中的第一束光,仿佛浑身充满神奇的力量。我的旁边有一棵高大的树,粗壮的树干上布满裂痕,树冠枝繁叶茂,一只只“手”从树干伸出来,小松鼠们嗖嗖地在枝丫穿梭,蚂蚁们在欢快地排队前行,大树孕育了许多的生命。我总把头抬得很高,就想看一眼它到底是怎样长得如此高大挺拔。

我沐浴着温暖的太阳浴,喝着最纯净的露水,树叶为我起舞,小鸟为我歌唱。风一吹,我立马低下头,把身子弯得很低,不停地抖动着;风一停,我依旧把身子挺得笔直,好像刚才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我常常容易被人忽视,可就是因为我太弱小,没有一只虫子啃咬过我,没有一个人踩踏过我。我依然快乐健康地成长着,从未放弃过自己,因为我相信生命都是平等的。

阳光轻纱一般笼罩着我,清风温润地呵护着我,珍珠般的露水似甘甜的佳酿滋养着我,大地妈妈的怀抱是那么温暖而有力量。

从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肩上,到黑夜吞噬最后一抹亮光,我都告诉自己:“你只用做好你自己!”

指导老师 陈克素

■温州市绣山中学 苏畅

成长与自由是对立的吗?

回味儿时,谁不是总因贪玩而受伤?追忆童年,谁不是常因调皮而被长辈训斥?孩童时期的我们,往往都有一颗向往“自由”的心。然而,自由的定义又是什么呢?

妈妈说,自由就是一个人独处时的世界。那时,你便能随心所欲,畅所欲言。说你想说的,做你愿意做的。

爸爸说,长大以后,父母不再像从前那样唠唠叨叨,无论什么事都要插足,你就自由了。

记得自己曾经读过一篇文章,是一位已就职人员的倾诉。他在短文中写道:还记得小时候的我们,每天在田野中疯跑,捉蟋蟀玩。后来来到城市,学业开始繁重,每天总是坐在教室里不停地学习。直到大学毕业的那天,以为自己会变得自由,根本没想到以后的生活会有多累。没承想开始工作以后竟更加忙碌,没日没夜地加班······发现自己越长越大,却渐渐失去了自由。

拥有自由定然很快乐,但一天天的成长会把从前憧憬的自由抹去吗?

思考良久,我想起一句话:成长就是年龄的增长,身体的长大,知识的增加,思想的成熟。可是这些与所谓的“自由”有什么关系呢?

我眼中的自由也不过只是想随心所欲。人为什么要因为世界的变化而改变自己呢?为什么总有人说:“长大以后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才能拥有幸福的生活······”这种幸福,真的是我们想要得到的吗?

“我要有能做自己的自由,和敢做自己的勇气。”其实,成长不一定局限自由。“闯”是我读到这句话后想到的第一个字。只要自己愿意闯,为什么不能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呢?

“世界上没有两个人是完全相同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不能因为所谓的“成长”而放弃自由。

这个社会就好像一个圈,我们在圈里面,自由却在圈的外边。勇敢地闯出这个圈,不用在意那些世俗的眼光。做自己,成为宇宙中最闪耀的那颗星星。

永远维持的彩虹

■永嘉上塘城关中学2021级(8)班 谢昕颖

持续一刻钟的彩虹,人们就不再去看它。——歌德

每逢雨后,我喜欢到阳台用眼睛去搜寻彩虹。

彩虹使人亮眼,而它又不会持续着超过一刻钟。

它的出现就如昙花,我深知它的短暂,我也深知它的美丽。

不只是喜欢彩虹的美,我还喜欢它纯真的本质。

彩虹是下雨过后天空出现的美丽,是天空心底的颜色,换句话说,是人们经历磨难后心底仍保留的纯真的本质,他们回归纯真,这就如彩虹一般美丽!彩虹正是人们本质的映照!而当下,谁又会在雨后去寻找斑斓的彩虹呢?

谁又会在虚伪的外皮下回归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纯真呢?

想去图书馆寻一份知识,可凳子上的人们却抱着手机在上面戳戳点点,眼睛里倒映着变化多端的游戏画面;想去公园的小道上寻一份韵味,可人们脱口而出的脏话却不绝于耳……纯真固然宝贵,然而当人们回归本质一段时间,却又感到厌烦,于是再次披上虚伪的外皮,面对虚伪的社会!

“人之初,性本善”。呱呱坠地那一刻开始,我们的本质还是纯真的。可随着时光的流逝,渐渐磨平了我们美丽的、独特的棱角,每个人变得如此平庸!

这使我想到了写作。

作家写的文章比一般人的更独特、更好,不是他们家境有多好,不是他们受过怎样优秀的指导,而是他们能回归到一种纯真。更独特、更好的不是他们的文字,而是他们的本质!

他们和一般人一样生活着,也许看同样的书,走同样的小道;也许有类似情节的恋爱,与同样悲戚的伤心往事……不同的是,他们捉住了那短暂却美好的彩虹,并去保留彩虹!

也许彩虹维持很短,但我们却可以拥有永远维持的彩虹。

我们的本质可以比水更澄澈,比天空更宽广,比云更洁白,比风更轻柔!

且让我们在纷扰的世俗中回归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纯真吧!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读《食事》有感

■温州市第三中学七(1)班 徐梓萱

“黄油饼是甜的,混着的眼泪是咸的,就像人生,交织着各种复杂而美好的味道。”

汪曾祺先生所写的《食事》,让我觉得他不仅是一位作家,更是一位地道的美食家。无论家常小食或是地方风味,在他的笔下都添了一分独特的闲情雅致。

整本书不能说是汪曾祺用散文形式所写的独家菜谱,反而更像一本“日记”,把自己几十年以来所尝、所闻、所看用散文记录下来,平淡的叙述中交织着各种复杂美好的味道。无论是《食事》,还是《人间烟火》,或是课文所选《端午的鸭蛋》,都是如此。

汪曾祺先生所写的食物总能让人眼前一亮,字里行间透露着文化意蕴,却又不失纯朴。以至于我从不在夜里翻开这几本书,因为很容易感到饥饿。

食物一开始只是人们用来充饥,到后来又成为一种对美好未来的寄托。

这些食物有什么含义?在他的笔下,马家牛肉店的撩青、东月楼的乌鱼锅贴、正义路的汽锅鸡、吉庆祥的火腿月饼,哪个不让人垂涎三尺?汪曾祺先生在《野菜》里这样写:“春天了,是挖野菜的时候了。踏青挑菜是很好的风俗。人在屋里闷了一冬天,尤其是妇女,到野地里活动活动,呼吸一点新鲜空气,看看新鲜的绿色,身心一快。”可见春天的野菜绿得新鲜,踏青挑菜又是多好的风俗呀。但是在平时生活中的野菜可没有如书中描写的那样光彩,这怎么就不能是一种对现实的想象呢?

汪老在书中多次写到昆明,介绍昆明当地的美食和事物。尤其是《昆明的吃食》一篇:“云南的米线是圆的,粗细如线香,是用压饸饹似的办法压出来的。这东西本来就是熟的,临吃加汤及配料,煮两开即可。”云南米线的粗细和形状仿佛是可以看见的,附上吃法的介绍更是别具一格。昆明是他的第二家乡,当时的汪曾祺已经离开西南联大,这是汪老对昆明最独特的记忆之一吧。

汪曾祺先生的家乡在江苏,《故乡的食物》里说道:“腌了四五天的新咸菜很好吃,不咸,细、嫩、脆、甜,难可比拟。”描写新咸菜的味道并说明没有什么可以比较,可见汪老对新咸菜十分喜爱。这个小篇章后面也提到小时候并不喜欢吃茨菇,最后却说“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菇汤”。茨菇汤虽然不好喝,但却是汪曾祺先生难以忘掉的味道和回忆。

《食事》不是只讲食物的味道和做法,也讲了不少历史和各种故事。汪先生所在的是不见硝烟的战场,文中许多地方都有暗示,但这些令人心痛的经历绝对不是自我放弃。他有积极乐观的文学诗意人生,保持自己对生活的热情。

食物是自然最好的馈赠。不管是山珍海味,还是家常时蔬,都是人间美味。汪曾祺先生对美食的探究毫无疑问是很细致的,家乡的小吃抑或是他乡的味道,都有自己的一份真情所在,把它们留在回忆里。

这本书的封面有这么一句话:“一支淡笔书写出存留心底的人间至味。”《食事》不是一本内涵难解的文学作品,是一本让人能感到暖意的散文精选集。

指导老师 金建慧

告小读者

超级新苗火热投稿进行时

投稿邮箱:wenduxinmiao001@sina.com

凡在《新苗》版面刊发作品的小作者,请在稿件见报一个月后到温州都市报稿酬领取处(市区公园路105号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大厦808室),凭稿件见报当天报纸和学生证件领取稿酬(周一至周五工作时间)。

咨询电话:88096791

本刊编辑部

下载APP“掌上温州”

打开“教育亲子频道”

可以查阅《新苗》刊发的作品

编辑 孙立彭

责编 李跃

审核 陈侄辉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