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甜清 :让米塑融入寻常生活

2022-12-30 21:02  阅读数:104810

“三星堆面具”“古村落 模型”“冰墩墩”“多肉植 物”……相比传统的“仙桃” “仙鹤”“鸡鸭鱼肉”,泰顺大 安乡米塑工坊的米塑作品 显得有些“另类”,但这些 “另类”的作品却深受来访 游客的青睐。 泰顺县非物质文化遗 产代表性项目“米塑”的传 承人张甜清就是这些与众 不同的米塑作品的作者。 喜欢从网络热点中寻找米 塑新题材的张甜清认为,即 使被列入“非遗”的米塑,也 不应该成为供奉在祭坛前 的摆设,被视作古老落伍的 事物,它完全可以成为家中 的装饰品、旅行的伴手礼, 米塑应该融入寻常生活里 去,而不应该被束之高阁, 让人触摸不到。张甜清希 望能打破传统米塑给人的 刻板印象,让米塑成为有趣 且好玩的非遗产品。 

今天,小毛会客厅邀请 到泰顺米塑非遗传承人张 甜清,聊聊他心目中的时尚 文创产品——米塑。

为了吃饱肚子去帮忙制作米塑 


张甜清与米塑结缘是为了一口吃 食,小时候家里穷,跟村里的师傅学做米 塑,会得到一大块米粉团作为酬劳。而 他拿着米粉团舍不得马上吃,会在回家 路上捏上几个动物造型,让米粉团看起 来更好吃,然后在肚子咕咕叫时再下 嘴。这是张甜清儿时对米塑的记忆。 长大后的张甜清做过建筑包工头, 作为家中长子,张甜清更多的心思放在 如何让家人过得富裕与幸福。直到 2006年,张甜清回泰顺大安乡下塔村当 村干部。逢年过节做米塑是村里的传统 习俗,张甜清的童年记忆被唤醒,开始认 真琢磨起这项传统技艺。 天分加努力,张甜清这位业余米塑 师在村里慢慢就有了一点知名度,村里 谁家中祭祀祖先有米塑需求,都会请他 一起帮忙制作。 2009年,泰顺米塑被列入温州市第 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泰顺当 地开始重视这项传统手艺,张甜清所在 的大安乡下塔村也开办了米塑工坊。 张甜清说,可能是与米塑的缘分到 了。有次米塑工坊的米塑师傅有事没 来,恰巧上级部门刚好来村里调研米塑 情况,作为村干部的张甜清只能硬着头 皮亲自上阵,没想到他捏出的米塑被参 观人员大大夸赞。 不久后,当时的泰顺米塑传承人包 能桃得知张甜清捏米塑的手艺不错,就 问他是否愿意跟自己学米塑,成为传承 人。就这样,2019 年,张甜清从业余玩 家变成正式的米塑非遗传承人。

制作“三星堆黄金面具”让米塑出圈


泰顺大安乡下塔村把米塑工坊作 为发展非遗项目的试点,作为下塔村村 干部的张甜清,也有了更多了解米塑行 业整体业态的学习机会。2018 年,张 甜清参加在温州瓯江学院举办的浙江 省首批米塑传承人培训班,班上同学都 是来自温州各地的米塑非遗传承人,比 如王锦荣、董希造、洪孝弼等。与这些 米塑大师交流,让张甜清受益匪浅。尤 其是他在培训班上认识了浙江建德米 塑传承人彭志鸿,他捏人像特别出彩。 两人聊得十分投机,彭志鸿也成了张甜 清亦师亦友的米塑领路人。 随着与众多传承人的深入交流,脑子 活络的张甜清觉得,米塑不应该只留在过 年过节的祭祀用途上,它应该融入人们的 日常生活,非遗需要创新。自此,张甜清 开始谋划如何让米塑出圈。 传统的米塑作品都存在容易发霉 和掉色的问题,为此,张甜清从网上找 来更适合制作米塑的材料,又把成品上 色改成原材料着色,一举解决米塑产品 的这两大问题。 接下来就是要打破米塑在民众心目 中的刻板印象,得寻找更鲜活的题材。 2021年,四川三星堆文物出土,一时成为 全民关注的话题。张甜清在微博上看到 有位博主用10公斤黄金复刻了一个三星 堆黄金面具,便想能不能用米塑来复刻 呢?带着这个想法,张甜清跑到泰顺非遗 中心寻求帮助,正巧泰顺非遗中心主任鲍 厚济也关注到三星堆的新闻,正想着请泰 顺石雕师傅雕刻几个作品放在展览馆展 示。他听了张甜清的来意后一拍即合,立 马上网查找资料下载三星堆出土文物图 片交给张甜清。最后张甜清用蒸熟的米 粉团调入色素,经过反复搓、揉、捏、切,终 于用泰顺传统的米塑技艺模仿制作出了 一张完整的“黄金面具”。米塑版“黄金面 具”一经发布,就引来新华社、人民日报等 媒体报道。新华社点赞称“这既是工匠精 神的传承也是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之 后张甜清又复刻出了米塑版的“青铜大立 人”“纵目面具”等作品。 不久后,张甜清以一位县级非遗传 承人的身份,带着他的米塑“三星堆黄 金面具”,登上央视舞台,拍摄国际博物 馆日特别节目。

引领米塑潮流 带动当地村民共同富裕


米塑与新闻热点衔接的出圈,让张 甜清看到了米塑发展的更多可能性。 在三星堆米塑作品被大众认可之后,张 甜清又陆续开发出“古村落模型”“冰墩 墩”“多肉植物”等一组组鲜活的米塑作 品。张甜清也经常带着这些作品,参加 各地文博会,进社区、学校等地宣传他 的文创米塑产品。 泰顺非遗中心主任鲍厚济聊起张甜 清时说:从非遗传承的角度讲,张甜清是 一位虚心努力、刻苦学习技艺的非遗传 人。一位采访过张甜清的记者则评价: 张甜清的作品之所以能出圈,因为他的 创新能力以及不守旧的思维。许多米塑 传承人一直在重复前人走过的路,还在 重复“鸡鸭、鱼肉、仙鹤、寿桃”这样的传统 作品。相比之下“,冰墩墩”“古村落”“三 星堆黄金面具”当然更有吸引力,会创新 的张甜清出圈,并不意外。 而在泰顺大安人潘林影看来,张甜 清是带动乡里低保、残疾人就业的带头 人。张甜清成立了米塑工作室,招收低 收入农户、残疾人学习米塑手艺。家庭 主妇潘林影就在张甜清米塑工作室学 习,如今学艺三年左右,她完全改变了 对米塑的刻板印象,能凭着自己的手艺 每月有两千多元的收入。 前段时间,张甜清和温州方雾山茶 业有限公司签订了60万元的米塑产品 订单,全部交由其工作室的 10 多位低 收入农户与残疾人制作。能帮助乡里 低保户、残疾人就业,张甜清很高兴,因 为他也是清贫家庭出身。 对于米塑出圈及村民的认可,张甜 清认为这些还远远不够。接下来他会 去挖掘泰顺各乡镇特色典故,力求为各 乡镇创作出像泰顺文旅“顺顺”这样耳 熟能详的吉祥物来。 在传播米塑的同时,张甜清也在物 色米塑的传承人。他深知未来这项技艺 要走得更远,必须要靠年轻匠人的力量。 张甜清笑称,好在最近新收一徒 弟,他很满意,并希望那些对米塑感兴 米塑·红军人物 趣的年轻赶紧来加入。

 小毛


责任编辑 王金杰

监制 黄小玲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