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信息谷·温州创新中心:培育科技企业的成长“土壤” 让更多科技人才“落地生根”

2022-09-23 08:57  

编者按:万企创新,科技引领,平台支撑。为贯彻落实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首位战略,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入创新驱动发展模式,温州都市报全媒体联合市科技局推出系列专题报道,聚焦全市高能级创新平台,倾听“智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

最近,大家途经市区温州大道去华誉汽车文化园时,会发现该文化园对面一幢旧厂房的外立面已焕然一新,楼顶立着“中关村信息谷·温州创新中心”大字招牌,格外引人注目。

作为科技企业集聚地的北京中关村,有项目落地温州?的确,华誉汽车文化园对面的这个“中关村信息谷”的运营方来自北京,隶属于中关村发展集团,是落实中关村区域合作任务,以科技产业组织和服务为主的科技企业服务平台。去年5月13日,中关村信息谷携手鹿城区政府,正式签约落地温州发展,计划将中关村信息谷·温州创新中心培育成一块完全适合科技企业和科研团队成长的“土壤”,进而促使更多科技人才“落地生根”。

数万平方米科创空间正在打造中

众所周知,北京中关村是闻名全国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内不少知名科技企业均是从中关村成长起来的。几年前,中关村信息谷将中关村“孵化器”的运营经验“复制”到全国各地,将中关村的创新文化、创新土壤与氛围带到更多的合作区域。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中关村信息谷·温州创新中心全面开展相关工作还是今年初的事。“我们有丰富的经验和成熟的管理体系,加上政府的大力支持,整体工作推进得很快。”中关村信息谷·温州创新中心负责人刘晶晶说。

事实上,鹿城区腾出华誉汽车文化园对面的意迈达旧厂房及南汇汇富大厦、藤桥科创大厦共4.7万多平方米物业,作为未来科创企业的发展空间,交由“中关村信息谷”来运营。目前,1.2万平方米的意迈达旧厂房已改造完成。

在已改造好的科创空间里,有3000平方米左右是会议室等公共配套空间,剩余9000平方米可用于科创企业和科研团队的研发办公,从目前项目进展来看,这9000平方米场地已显得有些不够。

一年间已引入30多个科创项目

“中关村信息谷”落地温州之初,面对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反复,无法全面展开招商引才活动,项目揭牌仪式多次筹备才顺利举办。但是,“中关村信息谷”借助其过去多年累积起来的科技企业和科研团队资源,还是开展了一系列高效的对接活动。刘晶晶透露,一年间其团队进行了40余场产业对接活动,累计对接了170余家优质科技企业和科研团队。

功夫不负有心人。中关村信息谷·温州创新中心对接的一批批科技企业和科研团队纷纷表示愿意到温州发展。复淞科技有限公司就是最早一批确定要到温州来发展的科创企业之一。目前,该公司正在搭建团队,并开始一轮融资活动,在未来几个月会进一步招兵买马,并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扶梯消毒终端投入市场运营。

过去一年中关村信息谷已引入了包括浪潮集团、复淞科技、新华网生物感知智能技术温州转化中心在内的30余个项目,还有不少落地中的项目在推动,包括国产分布式数据库工程中心、浪潮-北大人工智能与城市治理创新实践联合实验室、中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鞋业行业分中心等。其中,国产分布式数据库工程中心由浪潮计划联合温州大学投资建设,目标是填补中国在分布式数据库领域的技术空白,解决国产数据库卡脖子问题,共同推进国家卡脖子技术在温州开展“产-教-研”深度融合。

此外还有陈十一院士担任首席科学家的十沣科技数字孪生及应用等项目。陈十一院士作为国际著名的计算流体力学专家,多年致力于多物理场仿真和数字孪生技术的研发与工程应用,在高端工业仿真软件领域已是国内领先水平。十沣科技以自主高端工业软件、数字孪生系统、能源管理、医疗仿真为核心,服务于先进产业集群、高端装备产业研发设计需求以及构建城市能源大脑实现零碳经济体等。

刘晶晶表示,国产分布式数据库工程中心、十沣科技数字孪生及应用等项目都是为解决国家重大工程“卡脖子”问题,这些项目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接洽,项目落地温州后会加速推动温州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保姆式”培育科创企业和科研团队

在不少人眼里,“中关村信息谷”所从事的是一项跟“二房东”区别不大的工作。但是,刘晶晶表示,中关村信息谷绝不只做“二房东”,而是要通过自身资源优势和完善的服务体系,将中关村信息谷打造成强有力的科技企业“孵化器”,进而通过科技企业成长,吸引更多的科技人才到温州发展。“我们的目标,就是在一个地方打造一个小生态,然后逐步促进地方大生态的提升。”

中关村信息谷·温州创新中心会对引入的科技企业和科研团队,提供“保姆式”服务,大到对接融资事宜、小到知识产权申报等事宜均由平台协助企业完成,让平台内企业和科研团队更专注于发展。“很多初创企业,不但人手不多,而且管理经验也不足,我们都会协助相关企业去做相应工作。”刘晶晶说,随着中关村信息谷·温州创新中心更多项目的引入,该中心还在嫁接专业的科技服务企业、投融资机构等,为平台内的企业提供更为专业和直接的服务,“我们有丰富的服务科技企业的经验,知道科技企业需要怎样的服务。”

根据规划,未来5年中关村信息谷·温州创新中心要引入200家科技企业,实现年产值30亿元,同时实现引入高层次人才要超过200人。

复淞科技的自动扶梯消毒设备

案例

复淞科技:转型中的温州充满机遇

来温州还不到一年的浙江复淞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马文伯,最近忙着“游说”家人和合伙人到温州发展。“前几天,我们公司合伙人之一的殷柏青已来温考察,对温州这个城市也很满意。”

在马文伯眼里,曾经的同事殷柏青是技术“大拿”,曾在国内多家知名IT企业担任技术开发领域的负责人。马文伯坦言,要在温州做好公司,就要将这些技术大拿引入到温州。“我自己已在温州缴纳社保等,已算‘落地’温州,这几天妻子和孩子也在温州了解情况,看看是否适宜温州气候和饮食习惯。”

1989年生于山东的马文伯,早年在韩国留学后,进入全球知名企业三星集团韩国总部工作,几年后回国,又先后在埃森哲、京东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以及锤子科技等国内知名互联网企业任职,2019年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选为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

2020年夏天,马文伯在北京创立“复淞科技”,一家领先的5G+AIoT健康科技公司。复淞科技以AI+IoT硬科技为内核,研发一系列国际领先的公共场景数字化解决方案。“我们是国内首家专注公共场所消毒解决方案这个赛道的企业。”

复淞科技自主研发的首款AIoT扶梯数字终端,针对自动扶梯目前仍以大量人工方式清洁的诸多痛点,通过先进的多维UVC LED短波紫外线杀菌技术对扶手带表面进行非接触无间断杀菌辐射,实现电梯扶手全天候无菌,并为传统扶梯进行数字化赋能使其拥有人工智能和物联网能力。通过这套技术守护数亿国民的出行健康。

凭借这项技术,复淞科技获得了诸多业内顶尖奖项认可,获得2020 ECI国际数字创新奖

(数字创新领域的诺贝尔奖)硬件产品创新年度银奖,新加坡凯德置地创新挑战赛全球Top30,获得德国iF设计大奖(全球设计界最高奖)全球公共价值奖,2021哈佛大学全球创业大赛深科技赛道决赛第二名,2021年“市长杯”中国(温州)工业设计大赛全球第三名,2021上海国资国企数字化转型创新大赛50强(共1500项目)。2021年入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创新加速项目,在全球进行推广。

马文伯认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升,大家做好自身卫生的同时,对公共场所的卫生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疫情之下,公共场所卫生问题更受关注。“像商场、机场等公共场所的自动扶梯,很难做到随时清洁消毒,有了我们的设备后,不仅可以完全实现扶梯自动化清洁消毒,还可结合自研EIoT平台

(扶梯物联网)解决扶梯日常维保、消毒清洁的成本效率问题,同时通过AI算法大大提升扶梯场景危险监测和安全预知能力,形成基于人-场-物的公共区域数字化管理及大数据平台。”

去年夏天,签约落地温州的中关村信息谷,协同鹿城区领导走出去招商引智,马文伯创立的这个项目被列为向招商引资方展示的6个项目之一。“当时,来招商不只是温州市,还有三明市、杭州市等地,项目的市场潜力受到了各方认可,他们热情地邀请我们前去落地。”马文伯说,“我经过最终考量,认为温州民资丰富,而且政府也在努力进行产业转型升级,这对于像我们这样的科技企业会有较好的发展空间。”

对于到温州发展项目,马文伯也曾遭朋友“劝退”。“身边的朋友都建议我选择像杭州这样的城市。”马文伯说,然而他还是坚持了自己的决定,因为他认为转型中的温州对科技企业来说充满机遇。

去年9月,马文伯在温州注册成立了浙江复淞科技有限公司,并只身来到温州推进公司的相关事宜。“我将项目选择落地温州后,鹿城区政府迅速组织人员,帮忙解决公司的痛点,目前正在帮助公司对接融资机构,已有意向投资人。”马文伯透露。

正因此,马文伯开始极力“游说”公司合伙人也 “落地”温州。毕竟,浙江复淞科技有限公司获得投资后,立即会启动招兵买马计划,进一步引入研发人员,并迅速将产品向温州全市及周边城市推广。该公司的自动扶梯消毒设备已在多地政府大楼、医院以及成都双流机场等公共场所测试过,并获得专业机构的高度评价。

按计划,浙江复淞科技有限公司要在2023年启动A轮融资,然后开发迭代产品,再将市场延伸至长三角区域,并实现2亿元营收;到2025年努力使公司实现上市。“科技企业的发展是呈爆发式的,我们相信能在2025年实现上市这个目标。”马文伯说。

  

  温都记者 郑俊杰

审核 朱斌

监制 周俊朗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