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明天我们迎来第三十八个教师节。今年又一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登上光荣榜:有几十年如一日执着于教育一线的老教师,有孜孜不倦追求高质量知识输出的教坛“中坚力量”,有将育人理念变成治校制度提升办学水平的教育管理者……
今天,我们来倾听登上光荣榜的部分老师从业路上的育人故事,分享他们的教育成果。
牟原喜
省杰出教师
乐清市丹霞路小学(教龄:21年)
教师生涯中最难忘的一件事:
我在农村任教的第一届学生,在高中毕业之后邀请我参加他们的同学会,临别时全班同学背诵小学时期我教他们背诵的《将进酒》,说我在他们小时候教的诗歌,一直都记着。
教师之路:
2001年7月毕业,牟原喜分配到乐清大荆镇第三中心小学(中庄小学)。由于学校条件简陋、师资紧缺,几乎每位老师都成了“全科教师”,每周要上20多节课。牟原喜也不例外,除了音乐和数学,其他学科都教过。这段初入教师队伍的教学经历,让他对各门学科的教学有了粗浅的认识。通过担任班主任,每天和孩子打交道,他逐渐明白了解孩子才是教学的基础。
2007年下半年,大荆镇第三中心小学与大荆镇第三中学合并,更名为大荆镇雁东九年一贯制学校。牟原喜担任一个班的语文教学,兼班主任和学校教务主任,工作量大,任务繁重,但依然坚持钻研语文教学,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其间,他参加了乐清市小学语文优质课、温州市学科骨干及温州市教坛新秀评比。在多次的评比准备中,他开始思考:语文教学的本质是什么?学生的学习是怎么发生的?他一边思考,一边实践,在思学之中,渐渐明白语文“教与学”的一些门道。
2011年9月,牟原喜调到乐清市丹霞路小学,这是一所充满教学活力的学校。他担任一个班的语文教学任务兼学校的语文教研组长,一方面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一方面又要思考教研组的教研主题,思考学科教研的发展方向。如何在教和学之间找到融合点,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学生语文学习品质呢?迷茫过后,牟原喜开始改变问答推进的常规课堂教学方式,将学习任务植入课堂,激发学生学的内驱力和主动性。持续的探究、逐渐丰厚的积累,使牟原喜有机会参加温州市小学语文优质课和浙江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比。通过这次评比,牟原喜从教材解读、教学设计、课堂把控到教学理论,教学水平和深度得到提升。
如今,牟原喜兼任乐清市小学语文教研员,从区域小语存在的困惑点出发,提出《一进一联:小学语文课堂学教方式变革的区域实践》研究项目。
牟原喜说:“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镇;无论是普通老师,还是语文教研员,我都一如既往,深耕在语文教学之途。”
编辑:孙立彭
责编:林剑静 潘贤群
监制:施文洪
2022年9月9日温州都市报T2—3版版面截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