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索
■龙湾区外国语小学六(1)班 郑雅琦
眼看前面的人已踩上了岸,要轮到我了。我小心地探出头,往下一瞧,顿时倒吸了一口凉气。碧蓝色的水潭,显然深不见底;几十米高的石壁,若是脚一滑,定会摔个粉身碎骨。我迟疑了片刻,还是迈出了脚,随即手脚并用,慢慢地爬到滑索的顶端。只是无意间一瞥,小心脏差点儿跳出了嗓子眼。待教练套上钩索,我将眼紧紧闭上,不容一丝水溜入眼眶来做客。左手抓住钩绳,右手死死捏住鼻子,有些生疼。随着教练的一声“走你”,钩索滑下去了。
在双脚离开石块的那一刻,它们浮在空中,显得有些空虚,呼啸的风强烈地拍打着我的双腿,使得双腿不安分地摇摆起来。我下意识地打了个冷战,身体不自觉地颤抖,原本就滑溜的鼻子彻底逃离了右手的控制。我顿时慌了神,我可不想成为一只“呛水鱼”。可那鼻子长了腿一般,有意避开我的手,怎么也不让我抓住。我更慌了,右手毫无意识地在空中乱挥,眼珠子不安地乱转,腿却像个老实人,一动不动。可只有我知道,它们是僵住了。渐渐地,水抓住了我的脚尖,随即使劲一扯,将我整个身子拉了进去。
就在入水的刹那,右手毫无征兆地重新笼罩了鼻子,疼痛的感觉再次袭来。耳边再也没有熙熙攘攘的交谈声,取而代之的是一阵咕噜的水声,显得有些沉闷,好似一位老者的话语。皮肤不再是干巴燥热,水流让我来了个透心凉。可仅仅只是那一秒钟的时间,世界又恢复了它的本貌。还是熙熙攘攘的交谈声,还是花花绿绿的小人儿,还是清晰可见的石块。唯一多出来的只有一阵鼻痛和一阵凉意。
一切都在一刹那过去了,仿佛只是做了一场惊险的游戏。
变笔记
■温州市蒲州育英学校五(4)班 郑婕妤
早上一起床,发现自己躺在数学老师的笔筒里。“咦?周围的东西好大啊!”我惊讶地打量着四周,发现自己只有红笔大小。“哎哟喂!”我喊道,不知道谁捏了我一下,疼得我直叫。这不是数学老师吗?
我看见了两三堆作业,好高呀!这些就是昨天老师布置的作业。
老师捏着我,正改着作业,这时我才发现原来我变成了一支红笔。老师捏着我,迅速地改着作业。眼看着作业就要被改完了,我已经腰酸背痛,真想停下来先喘口气。可是老师还在改作业,我的腰好像都快要断了。
“叮铃铃!”上课铃响了起来,我想:这下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突然,世界好像变黑了,好闷呀!我看了看跟数学书装在了一起,原来我被老师装在一个袋子里。难道老师连上课都不肯放过我?
老师发下试卷,一脸严肃地对同学们说:“认真考试,卷子很难!”说完,巡视了一圈,坐在讲台桌前开始写一份答案,过程写得很详细。看来老师的工作永远都离不开一支红笔。
中午老师吃完饭布置了作业,上了一些不需要我的课。我以为我今天再也不会被用到了,谁知老师还带着我回了家。
老师回到家,干完了家务,等孩子睡着了,在昏暗的台灯下老师拿起我改起了今天考的试卷。老师认真地对待每一张试卷,都留下了评语,一直改到夜里12点才放下我。老师,您可真辛苦,我以后一定认真仔细地写每一份作业,绝不辜负您对我们的期望。
第二天阳光流入我的房间,我缓缓地睁开眼,坐了起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原来我只是做了一场奇怪的梦。我快速地洗漱,早早地来到了学校,晚上我也认真地写完了作业。因为我体会到了老师的辛苦,就算这只是一场梦。
生命的存在和脾性,
科幻的指引和遐想
——读《黑暗中归来》有感
■温州市绣山中学七(4)班 邵铭煊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床头的栀子花香向窗边涌去,晨光乍现,我望向窗外,点点星光似要消散,原本暗淡的云朵渲染上来自黎明的意气风发,而生命的力量,正吹响黎明的号角。
读罢潘海天的《克隆之城》之后,我想先抛出一个问题:
当你被克隆之后,被克隆的你还是真正意义上的你吗?
从生理角度来讲,克隆的你就是你。
毫无疑问,这之中的误差已经微小到了纳米级别的差距。但是,一个人的本质终究不能用肉体去衡量,思维的跨越从来都是各个领域无法跨越的鸿沟。在文中,詹姆斯·陈一世不断让吉姆模仿他的成长经历,知识、生活环境、性格……期望吉姆能成为下一个他。
一个人的生命轨迹一定会被定义吗?
少年懵懂的心、帝国强盛的野心、一切的一切似乎混杂在了一起,好似形成了一个不断旋转的黑色漩涡……
我们扪心自问:
不一样的灵魂,不一样的思维,却被灌输一套不被人道主义所认可的想法,这是对的吗?
向对世界无比好奇的孩子灌输来自成熟世界的野心,一切语言如枷锁一般框住了吉姆。少年的朝气蓬勃被不断打压,直至凋败。
帝国分崩离析的那一天,懵懂的少年会成为所谓英勇无畏的战士,又或是在后世的纪念碑上的一列刻痕,分化的阶级永远得不到永恒,生命的蔑视终将得到制裁。文中吉姆的成长就好似帝国的诞生和陨落,由暴虐而生,为自由而死。在文中少年对珍妮的一丝情愫象征了暴虐的迎合,珍妮的视而不见暗示了“奴隶”反抗的崇高和不屈,在吉姆的转变和被压迫的人民之中,自由的线索来到了世间……
我们不难发现,在潘海天的文章中包含着数不胜数对人性的思考,在里面还掺杂着些许的讽刺意味。在本书的另一篇文章《大角,快跑》之中体现得更加明显。作者以心智未满,纯洁的儿童视角为切入点,为了拯救妈妈,为了使瘟疫消退,大角毅然决然地踏上寻找药物的路程。在这篇文章中,人类被分成了不同的分支,散落在大陆的各个角落,小说印记生活,这一个个不同的分支,像极了各种品质的化身。
不论是《大角,快跑》里的大角寻找药材,还是《白面的黑暗世界》百目巨人的绝望,抑或是本书的其他内容,字里行间对生命的叩问,引人深思的遐想,都是潘海天带领我们一同进入的绝伦幻想。
生命的真谛历历在目,幻想的画面一一呈现。雨滴沿花瓣流过,终于滴落在了幻想吹起的土地上。
指导老师 潘铁豪
幸福的开关
■温州市广场路小学2016级(3)班 朱锦韵
对我来说,吃冰棒就是一件幸福的事。炎炎夏日吃上一根冰棒,带来凉爽,带来清新,带来无与伦比的感受。
白天,迎面袭来的全是滚滚热浪。路边的小朋友一边舔着冰棒,一边有说有笑,我羡慕得很,盯着人家一个劲儿地瞧。说出来都怕大家笑话,路边的冰棒包装纸,我都想拿过来舔一舔上面剩下的冰棒水。有时路过一家冰棒店,会忍不住走上前,趴在冰柜上,瞪大眼睛看着五花八门的冰棒,菠萝味的,巧克力的,香草的,恨不得钻进去,享受个够。
有一次,爸爸端回家一大箱冰棒。我看见了,三步并作两步地冲了上去,兴奋地问:“哇,这么多冰棒!我能吃一根吗?”爸爸说:“可以,但这是给客人们的,如果冰棒有多的话,你就可以吃了。”说完便放进了冰箱。我眼睁睁看着那些冰棒,好想马上抓起它们塞进肚子。而那一根根冰棒,似乎都在向我招手呢!这时,爸爸打了个哈欠,说:“嗯,该去午睡了。”我激动地想:我的机会来了!一定不能让爸爸发现!我蹑手蹑脚地走向冰箱,小心翼翼地打开冰箱门,轻轻地拿出一根冰棒。这时窗外啪的一下,我吓得一抬头,原来是一只小鸟。我松了一口气,刚想剥开包装纸,身后就响起一个声音:“你居然想偷吃!下午不能吃冰棒了!”爸爸的声音吓了我一跳。我悻悻然离开了,唉,又没吃成。为什么大人们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防着我吃冰棒呀!
考完试的一个傍晚,我兴冲冲拿着三张试卷回家:“妈妈,你看!我数学和英语都考了100分,语文也考了98.5分哦!”妈妈竖起大拇指:“真棒!奖励你一根冰棒!”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吃一根冰棒了!我迫不及待抓起一根牛奶味冰棒闻了闻,一股奶香扑鼻而来。我伸出舌头,在冰棒上滑着冰,跳着舞,味蕾一瞬间就被甜到了,冰到了。我张开嘴咬了一口,冰凉一下子溜进我的身体里,仿佛一下子从夏日的炎热变成了秋日的凉爽。那种凉爽凉在身体的每一个角落,那种香甜让我回味无穷,那种清新更是沁入我的心脾,让我全身舒畅,幸福满溢。我蹦出一个长长的字:“爽!”
有时,幸福来自和弟弟痛痛快快地玩了一场。
有时,幸福来自大吃特吃了一顿饕餮盛宴。
有时,幸福来自自己种的君子兰,它开出一朵美丽、小巧的花。
林清玄说:“幸福的真正含义是在于人的心灵如何与生活应对。”我想吃冰棒这事儿也是如此吧,轻轻一碰,幸福的开关就被打开了!
指导老师 林群
飞梦求真
■永嘉县东方外国语学校 王芷悠
拥有梦想,即使辛苦也心甘情愿;实现梦想,即使艰辛也义无反顾!
——题记
人生的努力,始于梦,终于想。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梦想,无论其大小。
小时候,我曾不止一次地问自己,梦想是什么?优异的成绩,老师的赞美,同学的羡慕。是,又不是,也许我太小了,还无法判断这么高深莫测的问题。
后来啊,我梦想着当一名作家,一名有着苏轼的旷达、鲁迅的犀利、陶渊明悠闲的作家。我这么想了,也无数次说了,老师听了笑一笑,父母听了翻白眼,同学听了直摇头。我知道,他们中有为我担心的,有为我鼓励的,自然也有嘲笑我自不量力的。我就是倔脾气,只要肯努力,一定有成功的那一天。于是,我天天奋斗在自己的目标中,废寝忘食。课间盯着书看,走路捧着书看,寝室里开着手电筒躲在被窝里看,一有空就看书,爱不释手。每周的随笔我总是洋洋洒洒十几页,乐得语文老师像盛开的牡丹。生活中遇到的事,不管好坏,我一定会写在本子里。进入初中,我还学着写起小说来,仿佛自己已是赫赫有名的作家了,走火入魔。
可是每次期末考试,语文从没考过80分,其他学科就更不用说了。实在苦恼,脑海总是浮现出有人戳着我的鼻梁说:就你也想当作家,痴心妄想罢了,还是想想把各门功课学好,考上高中再做梦吧。是梦想?是理想?我的成绩狠狠打了我一巴掌,鼻青脸肿。我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我狂妄至极,看几本书、写几篇随笔就想当作家,我真是天真烂漫到家了。
现在,我继续着对语文的热爱,有空还会写写随笔,看看书,只是没有了自己已是作家的感觉了。功课多,每一门都伤不起;作业多,仍需按时完成;学习时间多了,大脑丰富了。原来他们的笑是在提醒我,做好当下,梦想成真;好高骛远,伤肝伤肺。
有梦想,有追求,苦并快乐着,很好!梦想高了,撞南墙了,头破血流,要调整。为了一颗珠,放弃大森林,得不偿失。生活如此,学习亦如此。越琢磨越觉得梦想又离我很近很近,让人期待,让人幸福,我赶紧加快脚步,向教室走去……
指导老师 谷常春
精彩一夏 不负所“托”
■温州市市府路小学四(3)班 张凯铭
“儿子,今年的学校暑期托管班又要开始啦。”妈妈在客厅里和我说。
“欧耶,太好了!妈妈,你可一定要记得给我报名呀!”我开心极了,马上放下手中的《城南旧事》,从书房里跑出来。
“你就放心吧,这事儿就交给老妈了。”妈妈一副胸有成足的样子。
到了报名那天,扫码进入报名页面,我屏住呼吸,心跳“扑通扑通”,眼睛紧盯妈妈的手机屏幕,一眨都不敢眨。可是妈妈气定神闲,眼疾手快,一秒钟就报名成功了。我兴奋得跳了起来,我成为鹿城区暑假“官方带娃”的成员了,可以和小伙伴朝夕相处,不再是爸爸妈妈上班的“拖油瓶”和小跟班儿了。
想来也是,每年“京东6·18”“淘宝商城双十一”大促活动的当天零点,妈妈都能“在千军万马中杀出一条血路”,抢到自己心仪的商品,如此一来,拼手速的技能妈妈已经练得炉火纯青了。
暑托班开班的第一天,小伙伴们都欢呼雀跃,你一言我一语,争先恐后地分享自己的暑期游记和趣事,校园也从宁静变成了欢乐的海洋。暑托班形式新颖,作业辅导与兴趣爱好相结合、校内文体与校外活动相结合,开展了阅读时光、书法、快乐篮球、编程、美术、数独、电影赏析等特色课程及活动,动静有度、文体相融,为我的暑期生活增色添彩了不少。正是老师们的精心编排,才有了我们的精彩一“夏”。记得暑托班老师给我们播放了影片《革命者》,里面有李大钊,之前我还不认识“钊”这个字,从那天起我就知道该怎么读了;从影片中我知道了那是一个革命者青春澎湃、热情似火的年代,那是一个革命者四处奔走、唤醒民众的年代;知道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们应勤奋学习、不负盛世。
此外,炎炎夏日,吃饱睡好才能有更充沛的精力与体力。为此,学校特意安排了营养美味的午餐和午休时间。吹着空调,躺在软软的垫子上,在宽敞的教室里美美地睡上一觉,甭提有多舒服啦!
在暑托班,我还认识了很多新的朋友,暑托班的成员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年级,和他们短暂的相处,从陌生到熟悉,我们交流理想、编织友谊、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在暑托班,我们一起随着夏天的步伐,拿起小画笔,将暑期生活描绘得更美丽;我们放飞心灵,展开歌喉,共唱一首炎炎夏日里的清凉之歌;我们不负所“托”,收获了一个更完美更精彩的假期、一段更快乐的时光和更值得回忆的童年经历。
野玫瑰
■温州市第二中学八(13)班 杨景雯
七夕当晚,我在繁华的路口等待妈妈来接我回家。牛郎织女可真是选错了日子,汗水早已浸湿了我的口罩。汗水顺着发丝滴下,已见过几对男女,从街的这一边走向另一边,又从那头走了回来,再一次走向更远的地方。
原来燥热的是人心。
“买一枝花吧,九块九一枝。”血红的玫瑰,真是令人讨厌啊,这爱只值九块九吗?我摇头、推手,拒绝了她。很明显,我比她还要小吧。十点了,来来往往的人甚是喧嚣。我戴起了耳机,听着一个人的音乐。
妈妈爱这些植物,可又能怎样呢?天桥上,垃圾桶边的大把花束,只能静待腐烂。就像我无法给每个流浪汉一些施舍一样,我无法买走每一个卖花人的鲜花。她还是没来,还是没来。我内心除了烦躁还有无助。
眼前出现了一位男子,从未见过的。他不高,但看模样还算俊俏,衣着整齐,小挎包下是一件白色的衬衣,除了上面那个饭摊的标志和袖口的一点油渍,其他的倒算和谐清爽。他一手拿着手机,一手拎着礼物袋。礼物袋上的男女剪影被一个爱心所环住。深蓝色的礼物袋,和那些红玫瑰相比与夜色更般配。
一刻钟过去了,他时不时地看看手机,来回地在这路口走,又时不时地停下张望。那衬衫是否闷热?右手拎着比包还大三四倍的礼物袋,从手到手腕全红透了,肉眼可见的几条青筋。
我在等回家,他又在等什么。
“小姐姐,这几枝花您随便挑,请买一枝吧。”卖花人的声音再次响起,她又找到了我。“抱歉啊,我不需要这些花。”“您就买一枝吧,九块九,也不贵。”“真的不用,谢谢你啊。”我笑着对她说。
又一刻钟过去了,妈妈还没有到。
我看着那个男子离去的背影,他什么也没有等到。我目送他,他跑着离去,那礼物袋拽着他,他跑得踉跄。不知他会怎样,也不知礼物袋会怎样。
我站在这儿,再未有哪位女子在此处张望,寻找爱人的影子。
“还有多远才能进入你的心,还有多久才能和你接近……”耳机里的歌声在脑海中回荡。
我找到了那个卖花人,将身上仅有的十元纸币给了她,随手拾起一枝玫瑰,因为它们都很漂亮,“不用找了。”我已知晓,妈妈在来的路上。
对啊,九块九不贵,和花店里二十几块一枝的玫瑰相比也没什么差别。其实这支玫瑰远不止十块吧,余下的钱是卖花人为我付了。
我性格颇为顽劣,不爱什么花草,可是妈妈喜爱。我将这花放进了空荡的包中。
夜里,梦中的是一个两手空空的卖花人,我问她为何,她说:先见到爱,才能见到玫瑰。
告小读者
超级新苗火热投稿进行时
投稿邮箱:wenduxinmiao001@sina.com
凡在《新苗》版面刊发作品的小作者,请在稿件见报一个月后到温州都市报稿酬领取处(市区公园路105号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大厦808室),凭稿件见报当天报纸和学生证件领取稿酬(周一至周五工作时间)。
咨询电话:88096791
本刊编辑部
下载APP“掌上温州”
打开“教育亲子频道”
可以查阅《新苗》刊发的作品
编|孙立彭
审|李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