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城市·深度体验 | 探营温州最大地下环线、温版“大虹桥” 城市体验师把脉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2022-08-03 20:46 温州都市报 阅读数:17264

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空间资源,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不可忽视。温州市区这一地下“宝库”开发利用的效益如何,有哪些可提升空间?8月3日,温州市“品质城市·深度体验”第八场活动走进滨江商务区和东部综合交通枢纽,来自温州大学、温州设计集团、温州城发集团等单位的专家,分别探营温州最大地下环线——滨江商务区地下环线市政工程和被称为温州版“大虹桥”的东部综合交通枢纽,从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布局、组织形式、效益产出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

本次活动的第一站是滨江商务区地下环线市政工程,该工程位于温州市鹿城区滨江商务区核心区,是温州中心城区地下空间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沿商务二路-商务五路-商务七路地下走行,按逆时针单向组织,构成闭合环路,主要用于缓解道路机动车流量。各位专家在项目负责人的引领下走访了项目现场,并就一些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据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各个地块之间属于不同的开发商,地下空间的总体开发、衔接也因此受到一些限制,需要综合考虑。

“滨江商务区是开发强度比较大的空间,但都是以‘点’的形式存在,通过地下环路,可以串联地下空间,并且实现了内部的交通微循环。”温州设计集团市政设计院管廊办主任、给排水专业高级工程师潘成顺说道。同时,温州市城发集团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总师办副经理、交通工程专业高级工程师周道丰提出,该地下环道形式较为单一,其主要功能是服务交通,缺乏更多业态的支撑。“目前我们看到的只是施工好的小标段,地下空间感较压抑,后期可以在涂装、照明等方面进行提升。”

在东部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体验师”观摩温州机场综合交通中心项目建设情况。温州机场地下空间利用市域铁路夹层空间,与S1线轨道交通相连,总面积约20000平方米,预计有400个停车位,旅客可以通过该地下通道到达不同的航站楼,并可以直接将车停放在地下停车场。

在参观完以上两处地下空间后,各位专家以及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进行座谈。会上,大家分别就此次体验活动以及温州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提出了自己的感受和建议。其中,地下空间前期总体规划、地下空间基础数据库、新业态、经济效益等是各位专家较为关心的方面。

“温州地下空间建设可以吸取各个城市的优秀经验,在新的高度上开发建设。”温州市设计集团温州勘察测绘研究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测绘专业高级工程师陈凡认为,地下空间的建设难以逆转,温州可以利用好现有资源,把握轨道交通建设、新城建两个机遇,由政府集中各方力量,主导部门规划建设地下空间。

据了解,近年来,温州市通过“大拆大整”“大建大美”“精建精美”推进老旧城区改造,进一步促进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截至2020年8月底,市区地下室批建面积总计约2915万平方米,人均地下空间面积约9.55平方米,其分布及密度与地面建设强度基本一致,主要在核心城区。

温州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副主任 葛苗苗

当前地下空间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在地上空间已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的时候,开发地下空间就是必由之路。但在地下开发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温州地质条件较差的背景,严格把握安全问题。温州的土质含水量也非常高,所以防渗问题也十分突出,如果前期不做好防渗处理,那么渗漏问题就会严重影响设施美观,还有可能引起钢筋腐蚀,影响结构安全。在今天走过的两个点看过来,防渗上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目前温州的地下建设有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地下空间的基础数据不清,缺少信息化平台。我们仍需要大量的调研和整合材料,包括开发深度、开发方式、监测数据、地质资源、地质条件等等。这些信息与我们开发的成本、最终的经济效益是息息相关的,因此我们需要一个整合了大数据的平台,来协助我们开展建设。

温州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专任教师 王一鸣

地下空间是城市立体发展的重要方式。从今天的两个点体验下来,我能直观感受到温州的地下空间正在从以前独立的、单点的形式逐步转变成相互串联、网络化的形式,这是地下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也是一个好的变化。

对于滨江商务区地下交通环线,从表观上来看施工质量做的还是比较好的,不过也能感觉到地下的湿度还比较大,还需要接下来进一步研究如何去处理水分问题。此外,地下空间开发涉及的部门非常多,在滨江商务区这里就出现了协调不畅的问题,建议加强规划引领和衔接,以免造成地下空间之间的不协调。

温州机场综合交通中心目前是通过地下通道将各个航站楼连接起来,未来还要打造换乘枢纽将空港与铁路联系起来,在地下空间的利用上规划得比较好。就今天看到的内容来讲,还只看到了线性的与交通有关方面的利用,期待未来能看到一些在商业和站台服务方面的拓展。

见习记者 谢锦哲 胡百加

《温州都市报》2022年8月4日第5版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