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都讯 5月25日,温州市马鞍池小学邀请中国水彩画大师、温州大学美术学院李利民副教授开展“名家进校园”活动,当天下午,李利民与该校1186名小学生同创巽山迎接六一儿童节的到来,以最纯真的表达和古老的巽山对话,描绘美好的家园,畅想未来。
温州都市报封面版面图
温州都市报5月26日08版报道图
马鞍池小学校长林大康介绍,学校积极响应“双减”,让教育回归育人本位,把“减负”落到实处。学校既做“减法”,又做“加法”,在教育管理和作业布置立足“双减”,课后服务和兴趣特长坚持“双增”。当天开展的名家进校园活动是学校开展素质教育、提升学生兴趣特长的很好的尝试。
主题为“儿童友好,同绘未来”迎接六一儿童节活动从当天下午2时30分开始,“叮叮当,啰唻”——该校星乐合唱团的同学们以一曲《童年的叮叮当》拉开活动序幕。童年的歌谣唱出快乐和遐想,家乡的歌谣唱响童真和美好。随后,该校的大屏幕播放“巽山”史料。巽山,旧名宸暨山,位于温州城东南隅,为晋郭璞建鹿城是所名九斗山之一。因在城东南,依古代易书巽之方位,故称巽山。巽山塔初建于宋代,重建于明朝,于1974年倒塌,经重新修建后于2004年落成的巽山塔,重现了几百年前“巽吉山头塔影尖”的秀丽风光。巽山塔是古时温州城的重要地标。当人们从南边乘船通过温瑞塘河进时,常把这座古塔当作引航灯塔,故有温州俚语:“看到巽山塔,温州就到了。”
随后,李利民与温州市马鞍池小学的1186名小学生在学校操场创作巽山,李利民在操场前面挥毫,用水彩画创作巽山,而1186名小学生通过“立体造型、设计、绘画、硬笔、软笔、剪纸、篆刻”等七种艺术形式来表现巽山,该校学生戴嘉晨用篆刻形式表现巽山,黄子恒用立体造型表现巽山,而章宇晞把巽山画下来,林治贤用刻纸表现巽山,同学们的作品真的是惟妙惟肖,生动活泼。
李利民用了半个小时,就把一画大美的水彩画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他在作画的过程,都投影在大屏幕上,让学生们时刻得到学习,该校学生分批上前观看大师的创作,他们说,亲自体验大师的创作受益匪浅。
李利民一直致力于水彩画艺术的创作与探索,追求水彩画创作与现代构成艺术相融合。作品多次登上全国乃至国际性的美术作品展、水彩大展,数十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亚洲水彩博物馆等知名美术馆收藏。他说,他第一次与1100多名小学生创作同一个题材,很有意义,也很感动,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记住温州文化,把温州文化好好发扬光大。
据悉,温州市马鞍池小学,前身巽山小学,创建于20世纪40年代。2009年因旧城改造迁入新址,更名为“温州市马鞍池小学”。学校座落在马鞍池公园的环抱之中。东临巽山文笔峰下,紧依温州母亲河温瑞塘河,西傍鹿城明珠马鞍池,北靠温州世贸中心大厦。虽地处繁华闹市,却碧波荡荡,绿树葱葱,是座“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灵泉之致”的洋溢着书院气的现代化学校。经过几代人艰苦卓绝的努力,学校处处透出“现代化、书院气、花园式”的特有气息。
当天,创作的1000多作品各具特色,29个班级将作品各自装裱成册,并进行展览。林大康说,学校重视素质,以体育和美术特长,学校曾被国家教育部列为全国青少年校园排球体育传统特色学校。今后他们还邀请越剧、剪纸等名家进校园,让孩子们从小受到艺术熏陶,记住温州文化的根,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素质教育,让他们快乐成长。
温都记者 陈忠
审核 朱斌
监制 周俊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