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观察|条条真知灼见 件件事关民生

2022-04-11 21:54 掌上温州客户端 阅读数:12458


//
编者按:

眼下,我省正致力打造“浙有善育、浙里优学、浙派工匠、浙里健康、浙里长寿、浙里安居、浙有众扶”的民生“七优享”金名片,着力推动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浙江示范。

在温州市“两会”期间,《委员观察》栏目推出“民生优享”专题报道,分上下两篇,为进一步增进民生福祉发声。今天刊发下篇。


今年温州市“两会”期间,出席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的市政协委员们听取了政府工作报告。

民之所盼,我之所应。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的一件件民生实事,就是政协委员履职关注的焦点。委员们的条条真知灼见,件件事关民生福祉。


交通出行


为非机动车设专用信号灯

所谓“衣食住行”,出行一直是老百姓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近几年,轻巧且价格相对低廉的电动自行车成为不少城市居民的主流代步工具,但也给道路安全增添了不小的隐患。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问题亟待关注。

武汉、杭州、昆明、广州、上海等城市已为电动自行车等非机动车设立了专用交通信号灯,促进城市交通顺畅,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

市政协委员叶洁琼建议,我市交管部门可通过大数据分析,根据流量梳理出需要设立非机动车专用交通信号灯的路口,采取“一路口一方案”策略,设立非机动车专用交通信号灯,并防止其与现有交通信号灯发生冲突。同时,在相应路口设立非机动车专用交通信号灯后,还要设置相应的明确标识,便于非机动车车主辨认;有条件的路段还要完善道路标线、指示牌,在路面标线划定非机动车前置待行区,进一步规范非机动车等候信号灯时的行车秩序,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市政协委员徐文珍的建议也与交通有关。她认为,通车已有8年的瓯越大桥,已于2020年完成市政化改造,但公共交通仅有快巴通行,至今未见普通公交开行,给瓯江两岸的百姓带来诸多不便。她建议,我市应尽快制定市域公交一体化规划方案,开行经过瓯越大桥的多形式常规公交线路,尤其是瓯江两岸的短途公交线路。


扶弱助残


给残障人群多些“无障碍”

目前,我市有各类持证残疾人17.18万人。无障碍环境已从残疾人的“特需”和“特惠”,转向社会的“刚需”和“普惠”。多位市政协委员认为,加快我市无障碍环境建设,非常有必要。

市政协委员邵则长认为,我市残疾人中相当一部分依靠轮椅出行,可是我市无障碍设施连续性、系统性、规范性欠完善,一些公共区域的无障碍设施建设不够人性化,给残疾人带来诸多不便。

他建议,我市要将《无障碍设计规范》融入城市规划和具体项目设计中,做好与现有无障碍设施的衔接。为了做到无障碍环境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时交付使用,在建设工程审核环节,应由残联、老龄办、妇联等职能部门遴选专家对城市相关新建项目进行无障碍设计条件审查,对未通过审查的应暂时不予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相关部门还要对现有无障碍设施展开排查,对不符合要求的无障碍设施进行及时改造和修复,并建立良好的监督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

邵则长还提及,要在公共停车场设置无障碍停车位。市政协委员吴冬敏也表达了类似观点。吴冬敏建议,在商场、车站、机场、银行、公园等场所应配套设置无障碍停车位,分层分期建设和改造。对新建的停车场、停车库,应严格按照有关标准设置无障碍泊位;对既有公共停车场、停车库,结合场地条件,要逐步增设一定比例的无障碍泊位,确保正常使用。

在温州残疾人群体中,听力残障人群占比不低。就此,市政协委员刘苇认为,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科技产品给听障群体带来极大的便利,他们对手机资讯信息、视频通信尤其依赖,可是当前适合听障者的资讯量较少,有的甚至存在偏差。

刘苇建议,我市要借助信息化、数字化改革之机,为听障群体在 “吃、住、用、行、游”等诸多方面打造整体无障碍友好环境。如,在我市开通“两会”手语直播的基础上,开辟手语专题专栏,用于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及相关政策资讯,使残障群体真正了解相关政策和帮扶措施。


农业发展


发展都市农业,助推乡村振兴

都市农业是现代化城市大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健康安全的食物,还具备防治城市水土流失、水源涵养、土壤改良、空气净化等生态功能,以及休闲旅游、康养度假、科普教育、文化传承等社会功能。

泰顺县凤垟乡“长寿大米”示范基地

市政协委员陈建认为,我市都市农业整体发展质量有待提升,“低小散”问题突出,相关部门须对我市都市农业进行总体规划,积极引导走集群发展、集约经营之路;在品牌建设中,要深挖温州特色的文化内涵和民俗风情,打造特色品牌;都市农业要发展产业创新和创业孵化基地,建议建立温州市都市农业研究院。

推动乡村振兴,市政协委员郭建东也有自己的思考。他认为,可通过打造农业公园这一乡村休闲和农业观光的升级版来实现。

郭建东建议,我市要启动编制农业公园建设规划,探索构建符合温州实际的农业公园建设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并整合未来乡村、田园综合体、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系列农业农村支持政策,谋划七都“未来科技”都市农业公园、龙港“改革创新”农业公园等特色园区品牌;要发展农业公园,联动发展加工制造、休闲旅游等,可重点打造以“雁荡山-楠溪江”为核心的山水生态农业公园集群,以洞头和南北麂列岛为核心的海洋风情农业公园集群,以文成泰顺为核心的山区康养型农业公园集群。

市政协委员郑坚从提升温州特色农产品优势的角度,提出要振兴温州传统农业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他建议,瓯柑、丁岙杨梅均是极具温州特色的“乡愁”果品,相关部门要聚焦其发展的关键问题,围绕全产业链进行创新链布局,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实用性、创新型“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促进相应传统产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城市管理


用好城市“金角银边”,造福市民

近几年,温州城变得越来越美。然而,大量的“金角银边”闲置地仍有待开发利用。

市政协委员项策在走访鹿城区的多个街道之后发现,不少城市边角用地目前基本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脏乱差情况突出。

我市已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全市拥有9000多家社会组织,其中超一半的社会组织有开展志愿服务,但志愿服务阵地呈现“僧多粥少”情况,在数量上也远不及杭州和宁波。项策建议,我市可考虑将这些边角用地用于志愿服务站建设,包括建设党员志愿服务站、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志愿服务站、退役军人志愿服务站、青少年志愿服务站等不同类型的志愿服务站。

同时,相关部门可以划拨或借用的形式将边角地用于志愿服务站建设,在建设经费上,可让有能力的社会组织自筹资金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开展。

“金角银边”的潜力巨大。在市政协委员陈坚磊看来,城市建设后的“金角银边”也可用于普惠型体育设施建设,不仅可提升土地使用效益,而且有利于增加市区高质量体育服务供给,满足周边群众健身需求。

陈坚磊建议,相关部门在梳理出城市的“金角银边”后,可通过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建设体育休闲锻炼场所,并采用国企与社会力量合作的模式来建设和运营相关体育设施。这既可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参与体育事业建设,又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疫情防控


数据共享等方面仍有进步加强空间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仍复杂严峻,“疫情防控”仍是全市上下的重要工作之一。如何更好地完善疫情防控工作,市政协委员也有话要说。

市政协委员邵丽娟建议,为加强应对防疫工作的医务力量和转运力量、防疫数据共享速度不快的现状,应动员和培训相关工作人员参与核酸采样;在各乡镇(街道)设立一个采样标本转运站,实现小批量、多批次的及时转运;进一步畅通数据共享渠道,加快实现核酸实验室检测结果与健康码、防疫码之间的数据共享,对现有平台进行优化,实现核酸阴性结果自助读取,实现符合条件对象的防疫码自动“变色”,减轻基层工作量,提升群众满意度。

市政协委员俞海波建议,可通过建立疫情防控志愿者机动队和长效培训机制,使志愿者在疫情防控中更高效、科学、专业地完成任务。

市政协委员林霞将目光聚焦农村家宴的安全管理。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农村家宴给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和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诸多难题,她认为应完善街道乡村农村家宴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完善社区工作职责,成立2~3人的农村家宴管理工作组;强化市场监督管理等职能部门职责,会同街道办事处承担农村家宴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培训及指导;规范举办者和承办者职责,对其举办或者承办的农村家宴食品安全负直接责任。

温报集团全媒体记者 郑俊杰

编辑 陈东升

审核 李雪锋 王蓓

《温州都市报》2022年4月12日第6版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