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温州人创办了中国第一份《算学报》 ,温州成为数学家之乡和他不无关系

2022-04-06 14:33 掌上温州客户端 阅读数:12858

清光绪二年(1876),《中英烟台条约》签订,温州被辟为通商口岸,次年4月,英国领事进驻温州。

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之下,有一位温州人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他东游日本,考察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现状,回到家乡,把所学所感付诸实践,创办近代中国的第一份数学期刊,并致力于科技实业教育。

近百年间温州能成为数学家之乡,与他积极传播数学教育有直接的关系,他就是温州数学教育的先行者——黄庆澄。

东游日本 撰文谘政俗得失

黄庆澄(1863—1904),字源初(又作愚初),平阳钱库人(今属苍南县)。早年师从著名学者孙诒让、金晦,“天资超旷,每得师授辄契悟,师均器之”。

光绪十六年(1890),孙诒让得知黄庆澄有远游志向,便专门写信给黄绍箕希望能推荐黄庆澄去欧洲考察,但未能如愿。次年,黄庆澄在安徽任幕僚时,曾向时任巡抚沈秉成上书陈述改革建议,巡抚对黄庆澄学识和品性极为称赞,并推荐他去日本考察。

《东游日记》扉页

光绪十九年(1893)五月初四,黄庆澄乘坐日本三菱公司轮船从上海出发,七月初归国,历时两个月整,所历长崎、神户、大阪、横滨四个通商口岸,东京、西京、奈良三个都址,琵琶湖景观一处,结交中日各界人士七八十人,与他们讨论时事、汉学、算学等问题。

黄庆澄在日本结交的中国人中,与驻日公使汪凤藻、神户领事郑孝胥议论国是最多。

汪凤藻是黄庆澄到日本游历的资金支持者,他对日本的形势也有相当的了解。黄庆澄通过他了解到日相伊藤博文总揽朝政,通达大体,中日关系尚无彼此龃龉之处,而日本老成之人尚言清日乃唇齿之邦,当竭力护韩,以海东为屏障。

汪凤藻

在谈及各国交涉事务之时汪凤藻言道,“今日谈洋务者,仅可著书而已,坐言起行,戛戛其难”。黄庆澄却回答,“史称东汉卓茂行已在清浊之间,今日办外交之事者,正宜深明此义”,“天下有能言者,有能行者,离则两美,合则两伤”。

黄庆澄对郑孝胥的评价较高,赞其“根器清峭,胸次广博,尤长孟子之学”。郑孝胥与黄庆澄谈论中外形势时指出,“泰西之势,如日方中,虽盈而必昃;中国之机,如弓既桡,可弛而更张”。

回国后,黄庆澄将自己在日本的见闻整理出版,取名《东游日记》。这部日记不是普通的游览记事,它是一位爱国志士对国家前途的资治之言,字里行间充溢着他立志改良兴国的热忱。针对中国闭关自守的落后现象,他认为:“当轴者取泰西格致之学、兵家之学、天文地理之学、理财之学及彼国一切政治之足以矫吾弊者,及早而毅然行之,竭力扩充。”

黄庆澄针对当时中国知识阶层对日本的明治维新褒贬不一的状况,在《东游日记》中进行了举例说明。他指出日本明治维新“仿行新法,甚至改正朔,易服色”,乃是“急于新耳目振国气者”,“虽贻千万邦之讪议而不之顾”。他赞赏日本维新领导人“洞烛外情,知己知彼,甘以其国为孤注,而拼付一掷”。他赞扬这种做法是“豪杰谋国,其深思远虑,非株守兔园册子者所可与语”。

孙诒让在这本书的序言中写道:“愚初之行也,盖欲谘其政俗得失,以上裨国家安攘之略。”

创办《算学报》 开数学教育先河

光绪二十一年(1895)四月,甲午战争中国惨败,黄庆澄见国家多难,创巨痛深。在《湖上答问》中,黄庆澄愤激地痛斥列强侵略目的“直令中国不能立国而后已,世有贾长沙不知若何痛哭也”。竭力主张兴办新式学校,教授自然科学,使“人才辈出,贤者能,能者贤,一洗数十年虚矫昏愦之气”。

在日本考察期间,黄庆澄参观了长崎寻常师范学校看到几何器具时感叹“学几何时无处觅购,现得全阅一过,为之一快”。他还与中和学校习算学的石碕政氿校长“谈算良久”,可见黄庆澄对于数学的爱好与关注。

1897年,黄庆澄在家乡温州的府前街创办了当时中国第一份《算学报》,把算学以大众传媒报刊的形式向民众传播。在创刊号中,他表达了科技救国的愿望:“窃惟时局艰迫,外患迭乘,海内之士始知言学。庆澄自惭驽劣,无裨于时,爰竭绵力,特创兹报,冀为格致之权舆,以辟黄人之智慧。”

算学报

创刊号发行后,全国各地的读者纷纷来函征订。从第二期开始,黄庆澄在上海新马路扬福里设立分馆,并在时务报馆、格致书室、六先书局、醉六堂等处设立经销点。

为了方便国人接受西方抽象的算学知识,黄庆澄申明“本报专择近日算学中最切要者演为图说,俾学者由浅而深,循序而进,即穷乡僻壤,无师无书,亦可户置一编,按其图说,自寻门径,本报实为开风气起见,区区苦心,识者鉴之。”《算学报》文字通俗简练,叙述注重结合图解,并且列有切合实用的应用题,使人读来便于理解和学以致用。

1901年日本横滨出版的《清议报》合编本中,记载当时交流的报刊就有《算学报》,可见那时已流传至国外。

清议报

《算学报》是近代中国的第一份数学期刊,杜石然编的《中国科学史稿》称之为“我国科技刊物之肇始”。

著书十余种 传播科学知识

黄庆澄除了在数学方面作出开创性的贡献外,还在史学、哲学等方面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光绪二十五年(1898),黄庆澄在温州着手创办《史学报》,报馆设在温州城隍庙底。他约集专家学者撰写文章,月出一册,内容有中国史、西洋史、日本史及中外政治家言论等,为我国最早的史学专业杂志。第三期起改名《瓯学报》,内容除史学外,增入地理学、哲学、政治学、算学,成为综合性的杂志。《瓯学报》上连载的文章,刊完后即独编成册,出版发行。

黄庆澄还是中国近代卓越的科普学家,他撰写出版了《时蒙务求》《训蒙捷经》《中西普通书目表》《哲学新书》《天演楼课艺》《白话与地学》《墨变全书》《中国四千年白话史》等多种书籍。其中《训蒙捷经》是语文识字的初等读物,《中西普通书目表》是目录学著作,《中国四千年白话史》系统地讲述了中国通史,不但全用白话行文,且刻本有断句,在当时也是开风气之先。

关帝庙后进,永嘉蚕学馆校舍

光绪二十七年(1901),孙诒让推荐黄庆澄担任温州蚕桑学堂(原名蚕桑学馆)堂长,致力于科技实业教育。他在校务之余,每年向外地购桑苗十余万株,以低价分售于农民种植,结合实际推广蚕桑技术。他推广实业教育这一举措与当时政府推行的实业兴国不谋而合。

温州:数学家之乡

 近百年来,温州籍在数学方面的学者、教授超过200人;曾担任过著名大学数学系主任或数学研究所所长职务的超过30人;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大学里的数学系主任,1/4是温州人……

温州数学名人馆

同一个城市走出如此众多的数学家和数学研究者,这在中国乃至世界数学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

姜立夫

姜立夫(1890—1978),平阳县宜山区(今属龙港)人,哈佛大学数学博士,中央研究院院士,南开大学数学系创始人,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祖师。先后主持出版《算学名词汇编》(1935)和《数学名词》(1943),奠定了现行数学名词的基础。

苏步青

苏步青(1902—2003),平阳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被誉为“数学之王”。专著有《微分几何学》、《射影曲线定论》、《高等几何》、《黎曼几何学》、《仿射微分几何》(英文版)、《苏步青文选》等20余部。发表数学论文157篇,出版《苏步青数学论文选集》(英文版),并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兼数学卷编委。

李锐夫

李锐夫(1905—1987),平阳项桥(今苍南钱库)人,曾任华东师范大学数学教授、副校长。长期从事教学与整函数及亚纯函数研究,著有《高中三角学》、《太阳系》,合著有《复变函数论》,主持编写《辞海》数学部分,译有《微积分》、《数学分析中的问题和定理》等。

方德植

 方德植(1910—1999),瑞安人,是苏步青任浙江大学数学系任教时培养的第一届毕业生。主要从事几何学、数学教育研究,是中国当代第一个完全由国内培养的、以其科研成果赢得国际数学界注目的数学家。

谷超豪

 谷超豪(1926—2012),温州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先后担任复旦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温州大学校长。主要从事偏微分方程、微分几何、数学物理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2009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姜伯驹

 姜伯驹,生于1937年,祖籍平阳(今龙港市),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拓扑学中的不动点理论和低维拓扑学等领域的研究。

编辑|连佳佳 胡绵绵

校对|郑凌

本文内容来源于:

《一片繁华海上头温州与海上丝绸之路》金柏东金丹霞

《清末士绅黄庆澄赴日考察对温州教育近代化的影响》 王芳

《黄庆澄:数学家故乡开先河之人》 张声和

《从五种“日本游记”看甲午战争前中国士人对日本的认识》 王宁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