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温州有一位7岁出名的大书法家,日本人请他为国门题字,新加坡存有他的真迹

2022-03-31 16:00 掌上温州客户端 阅读数:11870

明朝温州有一位书法神童,天资聪颖,七岁既能作大字,被选为翰林院秀才。

为官三十余载,历事四朝,凡内廷制诰、宫殿碑额,大都出其手笔,世人尊其为“一代书宗”,其字被称为“姜字”。

虽为“一代书宗”,却鲜有墨迹留传下来,国内仅瑞安市博物馆珍藏一幅草书《李太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南京博物馆藏行书《咏易诗》、故宫博物院藏楷书七言律诗。

姜立纲《楷书七律诗》

在海外,他的字曾高悬于日本京都的国门之上,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图书馆还藏有他手抄的一部《史记》。

他叫姜立纲(1444-1499),明代瑞安梅头镇东溪(今属温州经开区海城街道)人。本期就来聊一聊这位“一代书宗”。

姜立纲画像

 年少成名

书法奇童七岁入翰林

姜立纲出生书香世家,祖父汉东喜欢读经史,常以诗、酒、琴、书自乐,善草书;祖母周氏为状元周旋之姑,能诗善对;叔父璧琨善书法,由太学生“拔南棘台写题奏”。姜立纲常得家人教诲,在幼时就显露出书法天赋,7岁以能书出名,选神童,召入北京,命为翰林院秀才。

入翰林院后,姜立纲勤临经典法帖。表叔周旋任职翰林院侍讲,与三朝宰相商辂同朝为官。或许是因周旋的关系,商辂十分喜爱少年姜立纲,亲自教他学习。

姜立纲二十六岁时作品《敕赐观音禅寺记碑》

同乡中书舍人任道逊以书画饮誉天下,姜立纲向任学习书画,尽得其传。任道逊气貌魁岸、议论踔厉、气节清高,在为人上也影响着年轻的姜立纲。

天顺七年(1463),姜立纲被授予中书舍人,在内阁制敕房办事,为皇帝誊录诏旨。明时,凡用于朝廷、藏于秘府的金版玉册、承奉谕旨,均出自中书舍人之手。姜立纲的字在社会上声誉很高,世人称之为“姜字”,“人得片纸,争以为法”。

姜立纲楷书作品

除了精于书法,姜立纲还是一位诗人和画家。《万历温州府志》载:“历官太仆少卿书法行于天下,称曰姜字,工声诗,画法亦入妙品。”嘉靖内阁首辅张璁有诗赞曰:“姜卿楷书今第一,此画由来亦真笔。”

姜立纲的草书造诣极高,瑞安博物馆珍藏着一幅《李太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草书珍品。《李太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纵145厘米,横63厘米,全文304字,除10余字稍有残损,其余均笔画清晰明了。这幅书法应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一幅姜立纲的草书珍品。

瑞安博物馆珍藏的《李太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闻名海外

日本国门匾额出自他手

姜立纲的名声远扬海外,日本朝廷特意派使臣前来求字。

原来,日本进入幕府时代后定都京都,执政者想要效仿明朝在国门上悬挂匾额以彰显庄重气势,却始终找不到合适人选书写匾额。

直到后来,他们听说明朝有一位大书法家姜立纲,便派遣使者来求字。姜立纲欣然应允。

姜立纲手迹拓片

明何乔远在《名山藏》中记载:“日本国门高十三丈,遣使求匾。立纲为书之。其国人每自夸曰:此中国惠我之至宝也。”

民间有传说,姜立纲题日本国门“景海關”时,“關”字仅写一“門”,后日本人寻能书者模仿笔迹补完,可是到了夜晚,仅姜立纲所书的“景海門”散射金光,熠熠生辉。

他书写的《四体千字文》孤本现存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据学者考证,姜立纲的《四体千字文》书于弘治元年,同年传入日本并被刻板印制,成为日本学习中国书法和认识中国文字的主要范本。

姜立纲《四体千字文》

姜立纲不仅以“善书”闻名,他的书论更是声名远播。

日本中田勇次郎著《中国书法理论史》载:和詹孟举同为明初名士的有姜立纲,他继承了李雪庵的“大字之法”,并且也以“永字八法”为基础,阐释了“永字八法”应用点画的“七十二笔势”,同时指明了间架结构的各种方式。在日本,宽文、元禄时期所流行的《内阁秘传字府》以及这一系统的指导书籍,都是本于姜式此说。

姜立纲以“永字八法”为基础,独创《中书楷诀》。这是一本较为完整的实用法帖,在明清时期成为学书之人案头的必备书籍。日本享保二十年所刊《中书楷诀》就是翻刻姜立纲的著作。

姜立纲书《牧伯陈大人札帖》

 50余万字《史记》

手抄本现存新加坡

姜立纲作为一代大书法家,墨迹却极少流传下来。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图书馆存有姜立纲手抄的《史记》,是难得的珍品。

姜立纲著作《抄本古今书法——本书楷诀》(民国影印本)内页

这部珍贵的手抄本《史记》分订成24册,墨色品相均保存完好。全书50余万字,自始至终一笔不苟,全以工整小楷抄录而成。

抄本《史记》中每一个字的形体都规整安稳,浸透着深厚的功力。澳门大学李凭教授在研究该抄本时,依次从《五帝本纪》(第1册)、《封禅书》(第6册)、《三王世家》(第12册)、《季布栾布列传》(第19册)和《太史公自序》(第24册)中抽取一个“帝”字加以考察。这五个“帝”字虽然出现在不同的卷次,却像抑压印章一般相同。从“帝”字形态的稳固性来看,抄本的书法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出现在不同卷次中的五个“帝”字

明朝嘉靖间名臣、书法家顾鼎臣为该抄本《史记》撰写序言:

此书相传为元人所抄,或又谓姜立纲笔。余反复展视,自耑讫尾十数万言,无一讹字,无一落字,无一补缀字。其字字点画波磔,皆以子昂为宗;至小变处更见铢两悉称,如构凌云台,一一衡剂而成者:其为姜书无疑。此近代藏书家所罕有。岁乙未偶得之于庶吉士赵大洲馆中,共计二十有四本。吾子孙直当以法器珍藏。

嘉靖丁酉二月鼎臣记。

顾鼎臣从明朝大儒赵贞吉处得到该抄本,经反复辨认后,确定为姜立纲所书。顾鼎臣嘱咐后代“以法器珍藏”,足见对姜立纲书法的珍爱。

这本《史记》抄本是如何流传到新加坡的?

经李凭教授详细考证,从明朝中叶至今,该抄本转辗北京、江南、岭南、星岛,历经赵贞吉、顾鼎臣、何秀峰、蒋振玉众家之手,最终落户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图书馆。

它辗转南北,又远渡重洋,成为闪耀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一颗明珠。

编辑 | 连佳佳 刘曦

校对|郑凌

本文内容来源于:

《姜立纲书法文献研究》 陈佐 姜洪 著

《姜立纲生平及其书法艺术》 陈佐

《姜立纲:一代书宗创立“姜字”书体》 林晓

《新加坡抄本<史记>通考》 李凭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