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温州曾掀起一股移民潮,在移居日本的中国人里温州人占了三成

2022-03-31 15:40 掌上温州客户端 阅读数:55936

清末至民国时期,国内政局动荡,天灾人祸不断。为了摆脱“限山阻海”的恶劣环境,寻求更好的生活空间,在近代,素来有移民传统的温州人借着日益便利的海外交通,开始不断前往东亚、东南亚及欧洲等地谋生。

清末,瓯江上的外国商船

东洋红日近扶桑,西洋黑水逼穷荒。

劝郎莫作飘洋贾,海上风波不可当。

这首竹枝词劝谕乡人莫要轻易出国,但依然挡不住人们外出的脚步。

据温州华侨史专家章志诚研究,受社会动荡和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影响,20世纪上半叶温州出现了两次移民潮:第一次是一战结束后,从1918年至1923年间掀起的移居日本做工、行商的热潮;第二次为1929年至1937年间温州人到东南亚谋生的热潮。本期山水斗城先聊一聊日本移民潮。

第一波移民潮后

在日本的中国人里温州人占了三成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随着日本经济的飞速增长,日本国内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高涨。日本距温州海程近,旅费节省,当时正遭受着社会动荡和自然灾害的一些温州人,为了摆脱生活的困境,纷纷背井离乡,选择东渡日本。

他们先从温州出发到上海,坐上海的海船去日本,在日本的门司、神户、大阪、名古屋、横滨等港口上岸。

晚清民国时,温州对外航线图

据有关数据统计,1922年,在日本的温州人总数高达5000余人,而当时在日本的中国人总数为16936人。温州人占了在日中国人总数的30%之多。

温州产品在日颇受欢迎

“在日本当老板”成为一大动力

这些赴日的早期温州移民,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型:小商贩和劳工。小商贩们足迹遍布日本各地,以贩卖雨伞和青田石为生。而劳工一般集中在东京、横滨等地从事煤炭搬运、铁路建造等体力劳动。

第一位在日行商的温州人已经不可考,据《温州近代史》记载,民国八年有姓陈的商贩带了些青田特产的石货到日本出售,大受日本人欢迎。这则消息在毗邻青田的一些温州乡村逐渐传开,引起了不小的影响。次年,一位姓王的商贩也赴日售卖石货,随身携带的几把温州出产的纸伞在火车上被日本人看到且买了去,卖伞的生意也从此红火起来。

温州油纸伞

从1920年冬到1922年春为止,赴日卖纸伞、石货的,光是温州、处州(今丽水)两地就在三千五百人以上。这些行商遇到新旧货不接,还可以在日本做工,收获的工资也颇为可观,因而一传十、十传百,从温州出海去日本做工的工人数量暴涨。

如瑞安桂峰于1915—1937年间移民日本179人,占全乡同期出国总人数的近七成;20世纪20年代文成县出国华侨共455人,分布在日本的有261人,超过该时期全县华侨总数的一半。

异国谋生并非一帆风顺

日本的移民政策一贯排斥外国单纯劳动者,而温州各县山区农民、手工业者去日本谋生的以劳工居多,因此这些温州人经常遭到日本警察的驱逐,生活和工作环境恶劣。尽管如此,东渡到日本的温州移民依旧源源不断。20世纪20年代早期,他们在东京形成了一个大规模的温州移民社区。

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地区发生7.9级强烈地震(1996年精确计算后称应为8.1级),温州、处州两地旅日华工商贩受灾人数达4000余人。从9月2日开始,日本警卫团、在乡军人及社会青年团趁震灾之机野蛮屠杀朝鲜人与旅日华工。

1923关东大地震

在这场屠杀中受害的温州人合计621名,其中553名不幸遇难,58名受重伤,1名下落不明。为维护华工权益而斗争的“共济会”会长、吉林留日学生王希天也被杀害。

9月中旬开始,幸存的4445名温州人被陆续遣返回中国。仅有少数在东京、横滨以外地区谋生的温州小商贩,逃过这场劫难,在日本生存下来。

1926年6月,温州工学界在当年留日学生王亦文的倡导下,集资在华盖山大观亭西侧建立“吉林义士王希天君纪念碑”。1933年温州市重建“吉林义士王希天君暨温处旅日蒙难华工纪念碑”。

吉林义士王希天君暨温处旅日蒙难华工纪念碑(李岳松摄)

在日本扎根的唐氏家族

躲过地震、屠杀与遣返的唐步律是在日唐氏家族的第一代移民。1922年,他和同乡一起东渡日本,在大阪上岸。为维持生计,唐步律在日本办行商,贩卖雨伞、布料等商品,并娶了一位仙台女子为妻,最后选择定居在气候跟温州差不多的靠海城市——静冈。

静冈县内的富士山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国内食物供给紧缺,但联合国人员、中立国以及无日本国籍的外国人能享受食物特别配给制度,唐步律一家的生活得到一定的保障。以做小商贩时所积累的资金为基础,当时夫妻俩开了一家肉店。1947年,唐步律关掉肉店,转向经营拉面店。

唐步律和日本妻子育有两个女儿,而唐步律在温州还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由于大儿子在很小的时候被洪水冲走,不幸遇难,所以唐步律就想把老二唐贝祥接到日本来继承家业。

唐氏家族的赴日时期

二战后的中国和日本还没有建立任何外交关系,唐贝祥无法通过正常的途径移民日本。当时温州的华侨新村住着和世界各地有着各种联系的华侨及其家眷,在中日邦交尚未正常化的年代里,帮助唐贝祥出国去日本的,是住在华侨新村里的一个香港人。在他的帮助下,唐贝祥于1962年去了香港。在香港等待了两年多,拿到了香港护照后于1964年5月成功抵达日本。

此后十余年,唐贝祥的妻女以及两个儿子唐江川、唐洪将也陆续通过各种方法移民日本,在那里落地生根。唐江川开起了中国菜餐厅,在全日本已经有11家连锁店,而唐洪将在日本开了一家贸易公司,但是他们还保留着中国国籍,都怀着落叶归根的美好愿望。

编辑 | 陈凯哲 张思思

校对|郑凌

本文内容来源于:

《近代温州开埠与温州海外移民》  徐华炳,刘凯奇

《区域文化与温州海外移民》 徐华炳

《在日温州人研究——唐氏家族史》  郑乐静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