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这幢100多年前的“洋房”竟在韩国有同款,民国时期为何有那么多中西合璧的建筑?

2022-03-31 11:29 掌上温州客户端 

在温州延绵不息的历史中,1876年无疑是一个重要转折点。

这一年,北洋大臣李鸿章与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在烟台签订了一份中英会议条约,“浙江温州等四处添开通商口岸,作为领事馆驻扎住所。”

烟台条约后,外国轮船在瓯江上航行

这份条约成为温州改变运行轨迹的导火索,温州成为继宁波之后,浙江第二个开埠的口岸。

温州开埠后,西方文明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了温州。清末光绪《永嘉县志》中提到,“近且为通商口岸……楼船轮舶,交于海上,使车来往,络绎旁午”,反映了温州开埠后与外界经济文化交流之频繁。

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碰撞、交汇和融合,在建筑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和明显。这段时期,大量西方建筑形式进入温州,本地的传统建筑风格开始受到影响。

本期,我们走进温州街头的西式建筑,感受浓郁的异域风情。 

江心屿有韩国同款领事馆

清光绪三年(1877)温州开埠,英国领事阿查理乘英国舰船“蚊子”号抵达温州,以江心屿的孟楼为临时领事馆。临时领事馆先后兼管德国、西班牙、奥匈帝国、瑞典等国在温侨民及通商事务。

在孟楼临时办公18年后,英国领事选址在东塔下建洋式砖木结构的楼房作为办公之所。

马歇尔的首尔英国领事馆初步设计方案

设计师弗朗西斯·朱利安·马歇尔(Francis Julian Marshall)自1876年担任上海领事馆工程办公室主任,直到1897年退休,负责远东地区大部分的领事馆设计工作。在温州馆之前,他设计了朝鲜首尔领事馆,首尔馆的两幢建筑分别于1891和1892年建造完成。

英领事馆旧址2号楼立面

从照片上看,首尔领事馆2号楼的造型风格,与三年后建成的英驻温州领事馆建筑较接近。温州英领事馆一层拱券上的凹槽做出齿状饰,同首尔的如出一辙。马歇尔在首尔的实践,为温州英领事馆的工程提供了很多经验和参考。

英领事馆旧址1号楼立面

温州英领事馆1号楼为三层砖木结构外廊式的建筑,中部门厅设主楼梯,两侧各有六间用房。立面为五开间,外墙为清水砖墙,柱子为当地花岗岩饰面层,顶为铁皮歇山顶,建筑立面装饰简洁,用材朴素,具有文艺复兴时期民间建筑艺术的浓厚韵味,为典型的欧式建筑。

2号楼也拥有开敞的外廊,连续简洁的拱券,建筑形式与1号楼基本相一致。设计中保留了许多西方元素,比如楼内设计了壁炉(现已改建),屋顶尚留有烟囱。

首尔英国领事馆全景

虽然设计稿是外籍设计师操刀,但这座领事馆却是由本土工匠巧手搭建的。在建筑材料上,近代温州起初几乎没有钢铁、玻璃、水泥等工业化生产。大量的建材是从上海输入的,五金件、硬木等建材甚至可能是直接从英国进口。

在当时,温州建筑工艺仍沿续数百年来的传统,黏结材料是蛎灰(由贝壳烧制而成)。建筑主体是木构架,墙体仅是围护结构。而英领事馆则开始改为砖承重结构。清水砖外墙,一层丁砖加一层顺砖的砌法也是温州传统砌法中所未见的。这种方法虽然“费砖”,但也让建筑更为牢固。

代表西式建筑特征的拱券、人字桁架等元素也是首次在温州出现。领事馆的楼房屋顶覆以涂红瓦楞白铁皮,在当时也是别开生面。

近代建筑受上海影响较大

在英领事馆之后,温州的街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西式建筑,与传统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宝大商行巴洛克风格的外立面。杨冰杰 摄

到了1900年,在温开设的英、美、德、日洋行已多达22家,形成了“瓯为海国,市半洋商”的局面。江心屿上的英国领事馆和瓯江南岸外横街的招商局构成了近代建筑的第一个节点——朔门。

英领事馆外景 老眯 摄

从瓯江边到内河运输码头是南北向的大街(今解放街),和与大街中段交会的五马街构成旧城的商业中心。这两条街也是近代化中最早诞生近代建筑的地方。如今,市区的解放街和五马街整体依旧保持了近现代建筑为主的街道风格。

大同巷口的百年老字号“老香山”药店。杨冰杰 摄

温州吸收外来建筑文化的最主要途径就是通过上海,近代温州众多知名建筑,都可以见到上海的“影子”。

建于1927年的五马街云博商场(今温州一百),就是实业家许漱玉偕建筑师周承发参观上海各大公司后兴建的。据说店面是仿照上海著名的“万昌”成衣店。

市区纱帽河的朱长源钱庄旧址。刘伟 摄

1932年,许漱玉又仿照上海大商场附设游乐场所的方式,在五马街建起欧式高楼。他带壬子巷的建筑师沈阿生去上海参观了几家游艺场的建筑后,在云博商场后面三楼以上加建游艺场所,也就是后来的中央大戏院(今大众电影院)。可见当时温州新建筑思想源泉来自上海。

周衡平宅

位于三垟湿地的周衡平宅,被称为云博商场的姊妹楼,是浙南现存规模最大的单体中西合璧式建筑之一。1928年,在许漱玉的介绍下,周衡平邀请建造云博商场的上海原班人马,历时三年、花费5万银元,建成这栋建筑面积达1020平米的楼房。

飞鹏巷陈守庸故居

市区信河街飞鹏巷98号,是一栋装饰艺术派风格的建筑,也是温州目前保存最完整的近代典型建筑之一。这里曾经是温州辛亥革命元老陈守庸的故居。陈守庸精通中西文化,1907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中、英文系,曾受聘到温州中学任英文主任教员。据说,陈守庸修建洋楼的所有建材都是他亲自选好从上海运来,水泥和钢筋都是从德国进口,也是温州首家使用抽水马桶的住宅。

编辑 | 连佳佳 张思思

校对 | 郑凌

参考文献:

《温州近代史》 胡珠生

《交流融合下温州近代建筑的分类研究》 黄培量

《西方文化对温州近代建筑形态的影响》 赵国权

《凝固的音乐—温州近代建筑中的东亚元素》 黄培量

《温州近现代建筑》 黄培量

《西方文化对温州近代建筑形态的影响》 赵国权

《浅析温州古典城市格局在近代的传承与变迁特点及原因》 陈晨 李百浩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