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三大学派之一诞生在温州,日本在明治维新迅速崛起的背后也有这个学派的影子

2022-03-31 10:31 掌上温州客户端 

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

宋代温州经济发展进入全盛时期,商贾云集,热闹非凡,有着“过时灯火后,箫鼓正喧阗”的夜生活。

与此同时,地方书院和私人学塾如雨后春笋般地崛起,富家子弟求学进仕、追求功名蔚然成风。据统计,仅宋一代,温州有文科进士1371人,武科进士374人,《宋史》立传者36人。

以薛季宣和陈傅良为代表的温州先贤们把中原文化思想带到温州,经过传承与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思想流派——永嘉学派。

永嘉学派与当时的朱熹理学、陆九渊心学鼎足而立,并称为南宋三大学派。

永嘉学派众生相

温州诞生南宋三大学派之一

北宋皇祐年间(1049—1054),永嘉人王开祖、丁昌期和瑞安人林石三位学者在温州讲学,传播儒学,被称为“皇祐三先生”。

北宋元丰年间(1978— 1085),来自温州各地的周行己、许景衡、刘安节、刘安上、蒋元中、沈躬行、戴述、赵霄、张辉等九名学子将洛学和关学引入浙东,史称“元丰九先生”。

其中,周行己关注民生问题,强调学以致用,对后来的永嘉学派有着巨大影响。

此后永嘉人郑伯熊、郑伯英与郑伯谦三兄弟以进士出身继而起之。长兄郑伯熊(1124—1181)承接周行己,学术理念主要以事功作为主线,他强调德与法并用的治理理念,并在学术上被认为是永嘉学术之“宗”。

永嘉学派集大成者叶适将永嘉学派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故永嘉之学必兢省以御物欲者,周作于前而郑承于后也。”这里的周、郑,指的是周行己和郑伯熊。第二阶段“故永嘉之学必弥纶以通世变者,薛经其始而陈纬其终也。”这里的薛、陈,是指薛季宣和陈傅良。

薛季宣(1134—1173),字士龙,号艮斋,永嘉(今鹿城区)人。

薛季宣

薛季宣博览群书,探究各项制度渊源,施之实用,“以通世变”,“其学主礼乐制度,以求见之事功”。他精通易学,并将政治上的改革观体现为易学上的变通说。

在永嘉学派的发展历程中,薛季宣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他在继承原有的永嘉程学一脉的基础上,以“制度新学”为旗帜,指明了温州区域文化与道学传统分道扬镳的方向,奠定了永嘉学派的理论基石。

《永乐大典》中的薛季宣记载

虽然他自谦“不甚专心于词翰”,但存诗500多首,所著《浪语集》35卷中,诗10卷。后人选本,《宋诗钞》钞录 84 首,篇数最多,《东瓯诗存》 钞录24首。其中《游竹陵善权洞二首》《雨后忆龙翔寺》《春愁诗效玉川子》等诗,为历代选家所重。

温州文献丛书《薛季宣集》

温州出品全国科举应试指南

隆兴元年(1163年)七月,薛季宣从湖州鄂州武昌县令任满归故里,在温州候缺。此后至乾道四年(1168年),他经常去城南茶院,便结识了陈傅良。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温州瑞安帆游湗村人(现塘下镇凤川村),是永嘉学派中承先启后的关键人物。

陈傅良

“年未三十”的陈傅良在城南茶院教书,不仅是当地闻名的老师,更是一位风靡全国的“时文”高手。在教学中,他经过深入探索,研究科举程文的题目、程式,总结撰写要诀,亲自撰写上百篇“时文”的范文,逐渐形成了一种文体,即“永嘉文体”,士子“人争诵之”。

乾道八年(1172),陈傅良中进士,授泰州教授。后官为皇帝起草诏令的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武英殿修撰等职。他撰写的《永嘉先生八面锋》为宋孝宗赞叹,御赐书名。

 

《永嘉先生八面锋》

《八面锋》一书专言时务,用于揣摩考题、预拟作文程式以及应试作答,创立应试文章的体裁。后由宋孝宗赐名为《永嘉先生八面锋》,向全国推行,成为应试指南和全国的通用文本,对当时参加科举考试顺利中举起到指导作用。

这本书曾经有多流行?在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该书封面上,赫然写着:这是一部为宋以来历代帝王将相奉为“治国方略无所不备,国家政事触之即解”的治世宝典,故宋孝宗赐名为“八面锋”。乾隆皇帝告诫皇子皇孙“必须熟读此书”。自宋以来,科考举子人手一册,各级官吏案头必备。此书“家传人诵,与六经并轶”,被誉为“万世良策”、“下之奇宝”。

日本天保十五年(1844),自成堂刻本《永嘉先生八面锋》计十三卷。前有日本学者太田保作序,序后为《宋史·旨斋先生陈文节公传》。序言说:“善读者推类引申,因旧而致新,八面其锋,所触皆解,可以影响万变,而无穷已矣。”

永嘉学派对日本的影响

永嘉学派的集大成者叶适(1150—1223),字正则,号水心居士,温州永嘉人(今鹿城区)。

叶适画像

叶适继承和发展了薛季宣、陈傅良的事功学说,以总结的方式表达了“道在器中”的唯物主义观点,其伦理道德思想主张以事功、功利作为道德动机与道德行动的基础,从而做到“王道”与“霸道”的统一。

他一生著述宏富,传世之作有《习学记言序目》《水心文集》《水心别集》等,他的文、赋、记、铭,被誉为“近世之最”。

叶适《水心文集》

叶适的著作在海外多有流传,日本现存有明正统十三年(1448)刊本《水心先生文集》二十九卷、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习学记言》五十卷等。其著作在日本东京大学东洋图书馆可检索到24部。

其实,叶适的经济思想和学说也对海外产生了较大影响。百年前美国出版的中国经济思想史名著中,叶适就占了不少篇幅;近70年前日本著名学者也对叶适的货币思想开展专题研究。

叶适的货币思想主要集中在《水心别集》卷 2《进卷·财计中》,他洞察到如果由于钱币不足而补之以纸币的话,印制纸币可以不受材质的制约,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困难,不可避免地会增发滥发。他警告当局“夫率意而戏造,猥以补一时之缺而遂贻后日之忧”。

日本经济学家穗积文雄的《叶适的货币思想研究》是较为系统的长文,共有 14 页之多。他评价叶适为“博学雄才、藻思英发、志意慷慨,雅以经济自负”。他在文中特别说明,在此之前田崎仁义已经撰写了“叶适”辞条,收入日本《经济大辞书》,称赞叶适“其论治以安民为策、以富强为计,精透切要。盖系经世之重宝、中国近世经济思想学说之代表性文字。”可见日本学者对叶适经济思想的敬重。

在明代,有位叫朱舜水的余姚人传承了永嘉学派和浙东学派,他强调“实理实学、学以致用”,认为“学问之道,贵在实行,圣贤之学,俱在践履”。

日本友人1982年在浙江余姚立在朱舜水纪念碑

明亡之后,他矢志抗清,1659年随郑成功进攻长江、兵围南京,失败后,他逃亡到日本。朱舜水在日本讲学中,有许多日本人士拜他为师,也影响了日本一代学者。有专家认为,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的国策,一方面坚守传统,一方面随时应变,一方面学习对方,另一方面创新,背后都是永嘉学派的影子。

编辑 | 佳佳  刘曦

校对 | 郑凌

参考文献:

《一片繁华海上头 温州与海上丝绸之路》 金柏东 金丹霞

《温州文化印记》吴文玲主编

《主張“事功”的永嘉学派》 洪振宁

《永嘉学派:宋学的翘楚》 谷峰

《永嘉先生八面锋的几个问题》 辛更儒

《海外叶适经济思想研究论析——百年典案:从哥大到京大经济学研究中的叶适》 叶坦

《钱文忠:日本巨大成功背后有“永嘉学派”影子》 澎湃新闻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