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这个盛产诗人的大家族,几代人横跨三个朝代接力为江心写诗,还有个超强“姻亲”…

2022-01-18 11:02 掌上温州客户端 阅读数:11858


“一门四世盛,诗人十五家!”说的是盛名鼎鼎的瑞安阁巷陈家。

一部传世诗选《清颍一源集》,从宋元到明清,历时近四百年,选录陈氏家族诗社30来位诗人300多首诗,其诗风之盛,时间之长,诗作之多,在全国也颇为罕见。这部家族诗选中还附录了著名戏剧家高则诚等的诗作,因为他也是陈家的乘龙快婿之一。

有趣的是,陈氏家族横跨几代人的创作,南宋著名遗民诗人陈则翁、其孙陈冈(元代)、后世陈谋、陈挺(明代)都曾留下题咏江心之作。


江心寺



陈则翁
谁把袈裟筑半江,依云楼阁打天钟。
东西塔上自分屿,风雨秋中或见龙。
隔岸愁吹孤戍角,归鸦寒立夕阳松。
旧时行殿成荒土,烟草萋萋暝色重。

陈则翁的《江心寺》


江心寺


本期孤屿志就来讲述这个盛产诗人的温州家族与江心的情缘!

一门四世盛,诗人十五家

宋元交替之际,瑞安阁巷(今属瑞安市南滨街道)陈氏这个书香世家在动荡中悄然崛起。

“陈氏诸公独拔自流俗中”,默默耕读相承。任兵荒马乱,惟读书是王道。阁巷陈氏“明经讲道之余,复倡为诗社,英俊辈出,熏陶唱和,鼎鼎称盛”

这个家族善诗能文的“基因”历经三个朝代不衰,输出了大量佳作,留下诗选《清颍一源集》。清代曾唯编辑《东瓯诗存》,从陈氏精粹诗作中选录157首诗,其中陈则翁37首,陈昌时(则翁长子)29首。

阁巷陈氏清颍一源集

1991年,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纂出版的《全宋诗》中,收录阁巷六名陈氏族人的诗歌四十首。

陈家人把对诗歌的喜爱融进了血脉,试想陈氏诸贤聚会最大的乐趣,或许就是吟诗唱酬了。

陈供(字居敬,号杏所)是阁巷陈氏家族诗社的首倡人。南宋淳祐年间,他以诗歌扬名。他的儿子们、侄子们、孙子们,甚至外孙都继承了他对诗歌的喜爱,“咸嗣乃业”,自他起四代人,这个家族就出了15位诗人。

从诗作风格上,或多或少可以看出,他们是一家人。“辞古而清,意阔而正”,“音调格律往往不甚相去远”,薪传一脉,异曲同趣,“清颍家法之相授受”。

巧合的是,江心屿也是阁巷陈氏几代诗人曾共同题咏的主题!除了江心绝美的风光,这也和江心屿特殊的身世、地位有关!


改朝换代之际,“伤时悯乱”之地

陈则翁(字仁则,号瑞州)是陈供第二个儿子,著名的南宋遗民诗人。他是阁巷陈氏家族承前启后的中坚人物,无论是仕途,还是诗歌创作,都带领家族走向了一个高峰。

陈则翁,历仕广东副使。其三弟陈任翁仗剑从戎,后来在抗元的战斗中病逝,年仅26岁。

崖山之变,南宋覆灭后,陈则翁怀揣着家仇国恨,归隐故里,迁居瑞安柏桥,建集善院,奉宋主龙牌,朝夕哭奠。“作为诗歌,离黍之悲,溢于言外。”

陈则翁扩建集善院为书院,集善院内部

陈则翁擅长五律,工于炼句,孙锵鸣《东嘉诗话》盛誉其作,谓“雄警绝俗,四灵以后可谓自树一帜”。

他日常往来的都是三观相投、守节不屈的志士,比如林景熙、郑朴翁等人,均有诗作唱和。笔端下常常流露出故国情思。林景熙是南宋遗民诗人中的领袖人物,陈则翁与林景熙留下了传世的半云庵(陈则翁居室)唱和名篇。

陈则翁是瑞安人,林景熙是平阳人,他们曾相约同游江心孤屿。因为江心屿是南宋开国皇帝赵构驻跸之地,民族英雄文天祥也曾到此抗元。对于这些南宋遗民来说,江心不仅仅是江心,还是他们回不去的“故国”!


江心寺留存的赵构御笔“清辉”碑刻


江心寺对于南宋遗民来说,有着重要的精神意义。静默不语的江心成了诗人们托物言志的最佳地标。

衢州人柴望就曾到江心屿与温州本地的遗民诗人同聚,赋诗一首。

江心寺



柴望
东北金照彻夜门,一山恰似小蓬莱。
塔分两岸波中影,潮长三门石上苔。
遗老为言前朝事,上皇曾渡此江来。
中流滚滚英雄恨,输与高僧入定回。

陈则翁另有一首关于江心寺的诗。

罗浮山在江心寺后,世传秦时浮海而至



乾坤未失鹿,沧海忽飞埃。
人已逃时去,山犹择地来。
寒流清有研,怪木老非梅。
西是龙翔寺,禅门终夜开。

即使到了元代,陈家后人仍继承了陈则翁的“遗民”情怀。陈冈(字士原,号石池)是陈则翁的长孙,晚年寓居后溪别业,著有《溪堂稿》。他也是一位有名气的诗人,诗作《江心御爱松》,感慨的也是宋高宗赵构南渡驻跸江心的往事,同款的“伤时悯乱”之情。

江心御爱松



陈冈
古木当年亦赐名,铁枝曾借老龙登。
可怜南渡凋零日,多少松楸在废陵。

陈冈的《江心御爱松》

元延祐三年(1316),陈冈将陈氏祖孙四代之诗总而成帙,首次编辑为《清颍一源集》,聘请祖父陈则翁的好友平阳处士裴庾(芸山)校对定稿作序(原序)。


陈氏诗集续写“江心情缘”


元初戴表元在回顾温州士人在南宋官场显赫时说:“永嘉异时为公卿渊府,一哄之聚,十朱九紫。”


南宋时期,温州地区科举鼎盛和经济繁荣。在这样的东风下,阁巷陈氏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从耕读人家成为仕宦家族。


但蒙古人的铁蹄,使得许多温州的世家大族就此消亡。阁巷陈氏一族退而选择隐居避世,课子读书,过起了田园诗歌般的悠闲清贫生活。


在元代,儒生的地位不高,科举更是中断了半个世纪之久,哪怕科举恢复,名额也极少。元代歧视性的选官制度‚使得绝大部分温州士人仕途坎坷。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在纷纷扰扰的时代,阁巷陈氏的族人们从诗歌中汲取精神的力量,读懂祖先的风骨,一代代续写华章。陈氏家族诗书传家,熏陶继承,“永敦亲睦道赖此”。


到了明代,这个家族文脉延绵不绝,从洪武至万历年间,人才迭出,盛而不衰。陈氏后人于明隆庆六年(1572)发起增编《清颍一源集》,增加明代诗篇。其中,有三首关于江心屿的诗歌。



陈谋,字恒道,号澹庵。他是陈则翁第三个儿子陈昇的元孙。选录《送古杭归客》、《月夜游江心》等3首,诗中有“书生吊古不能平,双眸欲洒孤忠血”之句,怀古凭吊,不愧于陈氏忠义之士后裔。


月夜游江心



陈谋
天风吹散浮云没,万顷茫茫江浸月。
吟筇夜入鳌背山,芒鞋恍蹑蛟龙窟。
古祠香冷文山炉,衲子灯明梵王阙。
书生吊古不能平,双眸欲洒孤忠血。
醉拂清萍起浩歌,仙籁泠泠半空发。



明代嘉靖万历间瑞安著名诗人陈挺,字佳传,号筠川,著有《筠川类稿》及《东瓯乡贤赞》,选录《卓公祠》、《书成》、《吊高则诚》等诸多乡情诗作。


江心屿现在的谢公亭


他效仿先辈,登上江心屿怀古,追思谢灵运,“见公欲问公诗法,一瓣心香晚照残。”

《登江心塔》



陈挺
塔跻绝顶叹危哉,俯瞰江流塔欲摧。
大抵世间世处险,一声长啸下梯来。


《江心康乐公像》


陈挺
石上年深翠藓寒,坚磨不磷晋衣冠。
见公欲问公诗法,一瓣心香晚照残。


谢灵运像明刻拓片


从陈则翁到陈挺,从南宋到明代,这个诗人家族和“诗之岛”江心屿的情缘是如此深厚!

水净见孤影,天空生远愁。江心屿清冷空灵的风光、饱经风霜的身世,这种魅力,或许是任何一位诗人都无法拒绝的吧。





 番外 

高则诚是陈家女婿


高则诚资料图

《琵琶记》作者、南戏之祖高明(字则诚)和阁巷陈氏亲情深厚。陈高二家族均是当地的书香门第,数代联姻。陈则翁的妹妹嫁给了高则诚的祖父高天锡。陈则翁的孙女(陈昌时之女)又嫁给了高则诚。

陈则翁家谱系

高则诚少时在陈家的集善院读书,相传陈氏为他建“高郎桥”,方便往来。高则诚上京赴考,陈与时(则翁四子)诗中有“此去鳌头应早得,翁翁种德已多年”之句祝贺。高则诚是温州元代为数不多的进士之一。

高则诚诗,林剑丹写兰石题画



《清颍一源集》,附录高氏家族高天锡(南轩)、高彦(俊甫、梅庄)和高明,祖孙三代数十首诗作,记录了这段佳话!


来源:孤屿志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