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岩画研究第一人陈晓明——寻访上古岩画,书写身边历史

2022-01-17 13:43 掌上温州客户端 



“像在会昌河畔看了一场露天电影,读书、经商、出国、当秘书、做教师、为律师,突然间就过去大半生……”陈晓明的人生经历已经不能用丰富来形容。

女儿眼中,他是事业有成且有自己爱好的好爸爸;朋友眼中,他是嘴上笑哈哈,眼亮心明,充满故事的有趣之人。

记者眼中的陈晓明是坐在十米见方被金石书画堆满的办公室里与案件当事人侃侃而谈,就像他办公室布置的环境一样,律所文件与字画古玩各占一半,把自己爱好与工作融为一体。

律师的严谨、读书人的专注、茶人的恬淡、收藏家的痴迷以及对温州岩画的探索,这些元素与专长组成了一个立体的陈晓明。

今天,记者带大家来认识一下陈晓明这个有趣的人。

神秘脚印

陈晓明把律所的办公室起名为“开盛书舍”,说它是书舍不如称为收藏室更为合适,十米见方的地儿,墙上、地板、窗台、沙发、书桌摆满他从各地淘来的古玩与深山老林中拓来的岩画。“这些字画你可以拍照,但别发朋友圈啊!”聊起办公室里收藏的名人字画,陈晓明一脸得意。

早年间,十七八岁的陈晓明特别喜欢逛妙果寺文玩地摊,“那时常能淘到夏承焘、苏渊雷、王敬身、吴鹭山等名家作品,而且价格便宜,好多名人手迹都是论斤卖。”

一来二去,陈晓明也跟同来此地捡漏的温州文化界名家们相熟了起来。交流多了,鉴别字画的能力也飞速提高,淘到的名人字画精品也越来越多,如今“开盛书舍”只能存放一部分,其余分别收藏在他西山老屋与国学工作室“春深讲堂”。

在妙果寺淘宝的经历也让他越发对文玩字画感兴趣,在十八年前,陈晓明重拾画笔,师从温州书画名家陈树冈学习山水画,师从阿岛学习花鸟画,一直至今。陈晓明说,对传统文化学习有多深入,就对中国绘画有多热爱,决定了你的慧眼能看到什么样的宝贝。

与其他淘宝者不同,陈晓明有写日记的习惯,他会把听来的故事、遇见的趣事都记录下来,几十年不辍。因文笔出众又懂书画艺术,被媒体邀请开设文化版面专栏,为美术馆写评论,也经常被温州书画家邀请为他们新书写序。

他还和一班茶人朋友,多次深入云南金三角原始雨林,寻找千年以上的古茶树,亲自采茶,制茶。

他自号“措桑嘉错”,先后在2017年与2019年出版了两本散文集《措桑嘉错札记》,两本札记内的插图也都是自己创作的。

陈晓明说人到中年,如果能把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写清楚,就已经很了不起,亲身经历才是最大的财富。

拓印岩画

岩画展

有良好文史书画功底的陈晓明懂得冷门学科岩画学的价值所在,两百年前,创立于欧洲,岩画学这一世界性学科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才引起中国学界关注,目前全国岩画学者只有一百余人。浙江省在2002年才在仙居发现了岩画,而温州则是2013年在永嘉发现岩画,且研究者甚少,这项学科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曾经当过老师、如今又是律师的陈晓明在知识积累上能胜任深入研究岩画,再加上他的多年历练,许多朋友都愿意为他提供岩画线索。

陈晓明研究岩画,应了那句“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遇上了岩画”。在2015年,陈晓明下定决心,接住浙江岩画这个红绣球。

陈晓明坦言,这几年为了寻找岩画付出不小的代价,每次出行,吃喝住宿加向导花费起码几千元,有时因消息提供错误,经常白花冤枉钱。而且岩画基本是在几山交汇几地分水的山脊之处,找画拓画都要冒生命危险。

有一次在永嘉暨家寨,刚刚还风和日丽,转瞬下起鸡蛋大的冰雹,砸向毫无准备的陈晓明。他本能地一把抓起包盖在头上,窜入岩旁竹林,过了半小时才躲过此劫。

另一次在乐清雁荡山区,陈晓明一个人在山脊上拓制岩画,正入迷时,身后传来“哼哼”声,回头一看竟是一头上百斤的红毛野猪站在他身后,陈晓明站起来大声吆喝,敲打水勺,把野猪吓走了,陈晓明也吓得不轻。而像遇见毒蛇、毒蜂,更是经常性的事件。有次更搞笑的是他刚把岩画拓好,一阵风把拓片吹走了。等他下山,发现村民们对着挂在路边的拓片指指点点聊着啥,说这大风吹来的天书到底是什么?让他哭笑不得。

近五年间,陈晓明爬遍了温州各个县(市、区)山峦及其相邻的仙居、缙云等地,考察了浙江50多处岩画点,收集了浙江省境内能得到岩画的完备一手资料,国内外众多的岩画大师纷纷与之建立联系。他还首次发现发布了苍南、平阳、乐清等地岩画,因而名声大噪,成为温州岩画研究第一人。

岩画

画画是陶冶情操,岩画却是了解古越文化最好的途径之一。经过多年在温州各地寻觅岩画,2020年3月陈晓明带着66幅拓印于浙东南的大山里、深藏了数千年的古老画作,在温州书画院展出,这也是温州有史以来举办的第一个岩画展。

66幅展出的浙东南岩画展现了古瓯越人的生产生活、人类婚姻、族群繁衍、巫术宗教、祭祀仪式、稻作生产、房屋祭台、器皿用具、民俗状况等几乎所有的内容。

其中第一幅岩画是来自于永嘉暨家寨的水生甲虫岩画,也是陈晓明首次接触的岩画。第66幅岩画来自于平阳的“巨人足迹”,这是画展将开前几天,当地一个朋友手持开山刀,凭借儿童时代上山放羊时的记忆,漫山寻找,经过几天终于重获。平阳的“巨人足迹”岩画的发现,完全印证了我国古籍《水经注》中对我国岩画的最早记录。

陈晓明说中国现代岩画研究开始于1915年,岭南学者黄仲琴教授在闽南华安仙字潭第一次觅见岩画,开创了中国岩画研究。现代岩画前辈瑞安人陈兆复、天台人王伯敏等先生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陈晓明认为在浙南的岩画文化蕴意上,首先是瓯越人的生殖崇拜,很多岩画直接凿刻男女生育之事,瓯越先民以此来祈求人丁兴旺,族群繁盛。其次是农耕文化,有大量石斧、石钺及钉耙的出现,说明了瓯越人是种植稻谷的民族。然后是部落仪式中的各类崇拜,崇拜太阳,崇拜祖先,崇拜毒蛇,崇拜鸥鸟,崇拜一切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巨大神秘力量。同时浙东南岩画在内容上也体现了地域特色,高山先民往往刻画各种鸟类、溪鱼等等,而江海入口处先民则刻画海洋生物、水生甲虫等等。

陈晓明是中国岩画学会会员,浙江岩画是他的研究区域,这几年他将瓯越先民文化岩画中的鸥鸟与蛇图腾最为主要研究对象,希望有所收获。

不过陈晓明也笑称,他身上可不只一个岩画研究者的身份,今年他的浙江开盛律师事务所迎来成立40周年的日子,作为温州市区最具历史的律所主任的他有的忙了。认真工作,快乐生活,既要当好律师,又要推进岩画学在浙江的落地生根,为此他忙碌并欢喜。

《措桑嘉错札记》

本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温都记者  小毛

审核 王金杰

监制 黄小玲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