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都评“疫” | 静下来 联起来 ——从一天的三次回复说起

2021-12-24 09:04 温州都市报 阅读数:31961

■ 温都记者 吕进科

编者按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复杂。省委书记袁家军日前强调,把该管的人坚决管到位,让该静的区域迅速静下来。

只有静下来,才能正确认识各项防控规定,不折不扣地遵守和执行;只有静下来,才能去除浮躁,直面现实,让措施细起来、让数据联起来、让服务跟上来。

本报刊发“温都评‘疫’”系列,就是希望各方都能够“静下来”,把疫情防控的笼子扎得更紧,实打实地做好疫情防控的后半篇文章。

“您好!我们是社区工作人员,请问您这几天有没有去过外地?家里有没有外地来温的人员?”

“排查通知:请各班对去过××的师生员工及其家属开展自排查……”

“各位员工:最近有去过外地,请主动上报部门领导……”

有市民反映,他有一天最多回复了三次疫情防控的排查。

闻疫而动,使命必达,人人起而行之,以广泛的宣传动员和强有力的制度安排应对疫情,当然值得赞许。上门询问、微信群通知等等因之迅速跟进,即是以群防群控筑起防疫屏障的可行有效之举。而一些部门、社区开展的逐户排摸,更是体现了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决心和干劲。不过,也有人说,如此分而问之,多多少少会影响到市民配合疫情防控的“体验感”。

2021年12月24日温州都市报01版版面截图

同时,我们还听到个别社区工作人员反映,对于同一个防疫对象的同一项信息,第一天按照防控要求填表反馈后,第二天再次接到填表反馈要求。

无论是一天三次回复,还是重复填表,这不仅会增加社会管理成本,也会给一线人员本不轻松的肩膀增添负担。

如此种种情形,其实给我们的相关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疫情防控,各守其土,各负其责固然重要,而要做到精准高效,顺应民意,还需要各方联动,协同作战,织就一张覆盖全域的“大网”,而要避免只是各织一张“小网”。

共织大网,我们就要静下来、联起来。联起来,既要各地各部门的联动,也要数据的互联互享。其实,在这方面温州有成功的案例。12月17日下午,鹿城区防控办收到绍兴的协查函后,不到12小时就完成上虞密接人员朱某的整份流调报告,比“24小时内出具详细的流调轨迹报告”这一规定要求提前超过12个小时。这份报告的迅速出炉,背后是各职能部门的共同协作以及大数据手段的支撑,“串联”变“并联”,大幅提高了效率。

这件事形象地说明了一个道理: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一个团队的努力是乘法。良好的团队协作达到的效果就是1+1>2。

随着疫情防控的常态化,老百姓对于防控措施的接受度越来越高,同时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对此,联起来寻找解决方案,尽量做到一次性告知、一张表填报、一站式完成,可能会让市民对管理更“无感”,对安全更“有感”。

11月初,温州市大数据局联合市公安局、市卫健委,在全省率先开发上线“温州防疫码”,以“两码合一”方式,打通市民“健康码”和14天内行程信息,实现疫情精密智控和百姓安心出行两不误、两提升。这便是联起来的一个便民之举。

最近,我们还看到外地的一个做法:安徽合肥推广小区门禁系统接入本地“安康码”,实时甄别人员码色状态,居民进入不再需要拿出手机扫码验证,在保证防控安全、信息安全的同时方便居民尤其是老年人。那么我们温州一些地方是否也有条件仿而效之?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复杂,防控手段也需要淬炼、晋级。静下来、联起来,是用更加科学的工作方法和智能化的科技手段,持续深化“源头查控+硬核隔离+精密智控”工作机制,提升常态化疫情防控的能力,给基层干部松绑赋能,让群众生活便捷有序。

疫情防控是一场持久战,是一次耐力的较量,更是一次智慧的较量。相信通过各方的联起来,能够更好地凝成一股劲,下好一盘棋,织密一张网,共同守好战疫防线。

编辑 孙立彭

责编 李雪锋

监制 施文洪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