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温州文旅消费季暨2021塘河青灯市集全国美学大会(秋季)将于本月27日在青灯石刻艺术博物馆开启,活动为期5天,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传承人、新老手艺人将汇集于此。为此,温州都市报开设《塘河青灯市集•手艺人》专栏,新媒体掌上温州APP开设青灯市集专区,为市民们带来极具风格的手艺人,分享他们的作品和故事。
“与泥土为伴,拾荒为生,捡拾生活中的艺术,这就是我。”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李长亮刚刚卸下手中的活,满手是泥的他笑称自己是一个“拾荒者”。
温州都市报2021年10月18日4版报道版面图
用兼职赚来的钱养活爱好
他不是普通的“拾荒者”,当年他以专业第三名的成绩考入中国美术学院陶艺系的高才生,后来读了研究生,从事陶艺行业6年,连知名导演都找他买过陶艺品。青灯市集即将开市,李长亮将携作品入驻。
李长亮今年35岁,出生于山东一个农村家庭,小时候就开始与泥巴打交道,最喜欢去山上挖泥巴玩。没想到,玩着玩着就一路“玩”到了大学,“玩”到了工作,还“玩”出了名堂来。
“我是一个慢性子的人,喜欢上陶艺后有时候一天都会沉浸在里头,废寝忘食。”李长亮说,2015年研究生毕业,他在杭州一家设计公司做陶艺总监,实习收入一月仅3000元,根本不够承担房租等生活费用。于是,他就去兼职做雕塑,用兼职赚来的钱养活他的爱好。
把爱好变成事业可没那么简单,为了让更多人看到他的陶艺作品,李长亮奔走于各类展览。2015年至2016年间,他去南京参加第二届“紫金奖”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先后去北京参加首届和第二届当代陶瓷艺术大展,还进入葡萄牙里斯本国际手工艺博览会。
摆摊、参展、做微商,为了让自己的作品更有市场,李长亮把能想的路子都想遍了,能尝试的机会全试了一遍。经过时间的磨练,他已不是从前那个无人问津的玩泥巴的艺术生,不仅有许多人买他的陶艺作品,也有不少知名人士找他订货,如《我不是药神》《我和我的祖国》等影片的导演宁浩。
生活底气给作品注入温情
这几年,李长亮专注于制作日用器皿,一个杯子、一个碗的成品需要半个月时间,每道工序都是他亲手完成。更值得一提的是取材,他经常在工作之余去跋山涉水,和驴友一起去骑行,经常会带外地的泥土回来,制作成陶艺品,所以每一样作品的材料来自五湖四海。
“器,以温情相待。”一路走来,李长亮仍然保持着与泥土为伴的状态,生活逐渐有了底气,做出来的东西也更加温情。李长亮说,他不仅会做各式各样的日用器皿,还会烧一桌好菜。许多朋友来买他的作品,他会做菜给他们吃,美味的菜肴配上他制作的陶艺品,更容易感受到他作品里的情感。
温都记者 金晖
受访者供图
审核 林剑静
监制 陈侄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