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九十年代是中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这个时段的文学成了四十多年来文学史的“中点”:上承八十年代文学的“拨乱反正”和“方法热”,下接新世纪文学的商品化,可谓文学丰收的季节。过去九十年代文学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其影响力也不如八十年代和新世纪文学。温州作为改革开放的潮头城市,九十年代正是温州作家群体积蓄创作力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小说、诗歌,还是散文、戏剧,都得到长足发展。这些温州作家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在九十年代之后逐渐崭露头角。
10月16日上午,“文学史视野中的九十年代文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市召开。近百位海内外专家就九十年代文学的宏观与微观领域展开了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中国人民大学程光炜、浙江大学吴秀明、南京大学吴俊等专家对为何与如何研究九十年代文学等话题进行讲演。他们认为,九十年代文学是中国文学的根本性转变。九十年代文学研究将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日本早稻田大学千野拓政、韩国外国语大学朴宰雨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张松建等外国专家线上参会。他们从异国视角出发,对九十年代中国文学进行观照,彰显了九十年代文学的世界影响力。澳门大学朱寿桐、浙江大学金进等专家介绍了港澳台的九十年代文学发展。与会的其他专家则从王朔、池莉、余华等人的创作入手,对九十年代知名作家作品进行了全新的解读。
本次会议为期两天,由浙江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温州大学人文学院联合主办,由浙江省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协办,由于疫情原因,以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展开。会议共设立三个会场,主题发言共计十场。
通讯员 林嘉慧 秦一丹
摄影 庄舒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