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这些诈骗高发,老年人们需多防范 鹿城反诈中心教大家识破这些套路,谨防上当

2021-09-10 21:28  阅读数:23645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及覆盖群体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也享受起了手机的便利,但很多老年人防范电信诈骗的意识比 较薄弱,容易上当被骗,而一旦上当,遭受的往往是财产和精神的双重打击。

据鹿城反诈中心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鹿城区60岁以上老年群体被骗案件共发生34 起,损失金额达 344.62 万,其中受害人年龄最大的为85岁,单笔损失金额最高的83万。

父母老了,子女常回家陪陪他们,多和老人聊聊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的案例。让老人多留个心眼,遇事多和子女商议,避免上当受骗。 若发现被骗时,要及时报警,同时安抚好老人的情绪。推荐为老人的手机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开启手机的专属反诈防护,或是拨打全国反诈电话96110。 鹿城反诈中心对近期针对老年人 群体下手的高发诈骗案件进行预警并支招,教大家识破这些诈骗套路——

虚假投资理财诈骗 不要轻信“导师”“专家”可能都是诈骗的套路

典型案例今年5月,居住在市区蒲鞋市街道,今年67岁的张老伯被拉到了一个炒股微 信群,群里多个群友分享,称通过群里的导师推荐的“名诚智享版”软件炒股赚了不少钱。 张老伯心动不已,就点击了微信群内的链接下载了该APP。 注册成功后,张老伯根据导师的推荐进行投资,每一次买入股票均是转账到客服提供的个人卡号进行充值,最开始回报利润很高,也能成功提现,但在投入大量资金后,才发现无法提现,APP无法登陆,自己也被踢出微信群,累计损失83万。

 

警方提示

这种类型的诈骗属老年群体中最为高发的诈骗案件类型,占比高达一半以上。老年群体手里有闲钱想要投资, 不要轻信“导师”“专家”,这些可能都是诈骗的惯有套路。

正确做法:

1. 投资理财,请认准银行、有资质的证券公司等正规途径,不要轻信所谓的“投资导师”或“炒股专家”,收益过高的理财项目不是风险高就是有猫腻,请不要轻易尝试。

2. 下载APP请通过官方 应用商城,扫二维码或点击链接才能下载的APP均是黑APP,诈骗风险很高。

3. APP投资需要转账到个人账户才能充值的都是诈骗。

冒充亲人博同情诈骗 务必通过原有的电话确认

典型案例:居住在市区五马街道85岁的陈奶奶接到了一个“00”开头的电 话,对方一开口就叫奶奶,并称自己前 一天晚上喝多了,几个人开了房间,做了丢脸的事情,现在被警方扣住了,需要每个人交 2万元的保证金。陈奶奶因为年事已高,有点耳背,以为是自己的外孙,就告知对方自己银行卡里只有 5万元。对方马上开口说先转过来,剩下来的再想办法,并提供了一个银行卡号。陈奶奶就到家附近的银行ATM机上,照着对方给的银行卡账号转了5万元。后与家人联系,才发现被骗,共计损失5万元。 

警方提示

 老年群体因同情心较强、与外界接触较少等原因,特别容易受骗。

正确做法:

接到自称是孙子、朋友等亲人、朋友关系的电话或信息,如要求转账的,请务必通过原有的电话等途径确认核实,或与家人联系核实确认,切勿随意转账。

冒充电商物流客服诈骗 切记正常商家退货退款 无需事前支付费用

典型案例:今年8月,居住在市区五马街道的王阿姨(68岁)网购了一箱橘子后,接到一个自称是“理赔员”的电话, 并根据对方提示添加了微信好友,随后对方发送了一个二维码,要求王阿姨扫码注册并根据对方微信电话中的指示 在网页上操作。直到第二天, 王阿姨才发现自己的银行卡,有三笔转账记录,共计被骗走11500元。

警方提示:

近年来,老年人在享受到网购的便利之后,网购的情况越来越普遍,但却因为对手机操作不熟悉,容易听从骗子指示进行操作进而受骗。

正确做法:

1. 不明链接不要点,不明二维码不要扫。

2. 正规商家退货退款无 需事前支付费用,购物退款请通过官方途径解决。


温都记者  林摄尔

通讯员 陈乐乐

校对 严嘉瑜

审核 王金杰

监制 黄小玲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