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榜样力量|周明福、孙约肥、罗小双和蔡新土的故事

2021-09-08 20:38 温州都市报 

编者按

道德模范是一座城市的精神标杆,是时代新风的引领者,他们的事迹传递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正能量。近年来,温州扎实推进道德模范选树工作,并涌现出一批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先进典型,让温州“大爱城市、诚信社会、道德高地”的美誉愈发响亮。

今年,我市启动第八届温州市道德模范评选工作,此次评选紧紧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条主线,聚焦打造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样板,结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事件,按照相关工作程序选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5类温州市道德模范。本报将陆续选登14位第八届温州市道德模范候选人先进事迹。

诚实守信道德模范候选人 周明福

悬壶济世五十载 心系海岛一辈子

海岛医生周明福,在洞头可谓是家喻户晓。当地百姓都说,他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75岁周明福,用50余年的海岛情怀,兑现了年少时许下“一定会回来”的承诺。

大瞿岛是位于洞头城区西南约9公里的小岛。1947年农历二月,周明福出生在这座小岛上的一户农民家庭里。由于岛上没有乡村医生,且外出看病交通不便,不少村民往往错过最佳治疗时间。自周明福懂事起,他时常看到母亲因胆囊炎发作而疼得脸色苍白,这些无不刺痛着他幼小的心。此后,他便立志要成为一名医生,把母亲的病治好,帮助乡亲缓解病痛。

1967年,20岁的周明福受到村民帮助,获得岛上唯一外出学医的机会。当时,不少村民也担心他会“一走了之”。但在外出前,周明福便许下“学成以后,一定回来当医生,为大家解除病痛”的承诺。正如承诺的那样,毕业后,周明福放弃了到当地县城医院工作的机会,回到了大瞿岛免费给村民看病。

从此,像感冒、咳嗽、中暑等小病或常见病,基本上在岛上就能解决,不用再跑到外面就医,村民们感受到了变化,甜到了心里。村民几点敲门,周明福就几点给人看病,遇到稍远或腿脚不便的村民,他还会上门诊断。得空,他还会坚持学习,不断寻求机会提升业务水平。

为了不让看病成为村民的负担,周明福免费给村民看病。此外,为了节省村民的医药费开支,他还自掏腰包在山上种植草药。这些草药对常见病有哪些疗效,什么时间哪个村民过来取,周明福几乎都了然于胸。“当初学医的钱是村民凑的,可以说现在的本领都是村民给的,既然用他们给的东西看病,又怎么能收他们的钱?”周明福说。

2011年,洞头村、大瞿村及南策村启动小岛迁大岛项目,大瞿村的大部分村民都顺应政策在洞头城区买房安家。现在,大瞿岛只剩几户渔民,即便如此,周明福还在默默坚守。

诚实守信道德模范候选人 孙约肥

坚守古法酿酒术 传承地道麦麦酒

“麦麦酒”是温州特有的一种民俗食品,常见于用来制作“月里羹”的一种食材(老酒),其中以龙湾“郑家园”较为知名。但由于出酒周期长,成效慢,很多郑氏后人不愿意再继续做酒。2000年,孙约肥与丈夫郑振晓受郑宅村干部和当地老人协会的几位长辈所托,重拾“麦麦酒”乡土文化。经过20年发展,其注册的“郑家园麦麦酒”已成为温州“麦麦酒”的领军品牌,同时还入选浙江省非遗名录。

“第一次接触这酒是生了第一个孩子,是我爱人弄给我喝的。直到现在,还记得它的口感,特别香醇。”孙约肥说,当时村里还有几户人家从事“麦麦酒”酿制,但规模都比较小。由于酒的酿造周期长,赢利低,后来就有人不愿意继续做下去了。

看着“麦麦酒”文化和其背后的乡愁逐渐淡化,当地村干部和老年人协会意识到这一问题必须解决,于是在2000年的中秋,他们找到了孙约肥和郑振晓,希望他们重拾“郑家园”这块招牌。“乡愁文化不能断,何况我爱人还是‘郑家园麦麦酒’第七代传承人,所以我们就应了下来,把‘麦麦酒’传承发展下去,打开市场。”孙约肥说。

谈话后,孙约肥夫妇用行动表明了决心。然而,世事并非全尽如人意。准备复兴“麦麦酒”酿造工艺的他们发现,市场上好多酒坊都已转行。然而,孙约肥并没有就此气馁,她把郑宅村农贸市场的农贸货栈改造成酒坊,将老宅子里的制酒家什搬来,开始制酒。在用心经营下,她们酿造的“麦麦酒”的销量逐年上升,并在2012年注册了“郑家园”。

传承的不仅是“麦麦酒”的品质,还有酿酒人的诚信。经营步入正轨后,孙约肥接了500余坛的订单(价值20多万元)。由于单批次成酒量太大,在酿制过程中,因操作不当,致使整批“麦麦酒”的口感过浓。见此,她们没有将不达标的酒交给客户,而是选择支付违约金。现在这批“不达标”的酒还摆在孙约肥家中,用来时刻告诫自己要严把酿造质量关。此后,他们不断革新技术,在坚持古法酿酒工艺效果的基础上,通过盐炙导热、电子控温保温等,进一步提升酒的品质。

如今,孙约肥的“郑家园”先后获得浙江老字号、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温州市农业龙头企业等荣誉。通过不断挖掘传统“麦麦酒”背后的文化,将食品与旅游进行融合,从卖产品,向卖服务、卖生活方式提升,让“麦麦酒”的醇香远飘海内外。

诚实守信道德模范候选人 罗小双

绵绵无期慈母爱 寄托儿郎英雄情

温州消防部队有位特殊的“编外指导员”,她的名字叫罗小双,队里的消防战士都敬称她为“管妈妈”,同时,她还是一位烈士的母亲。2005年8月2日,罗小双唯一的儿子管志彦在参与抢险救援中壮烈牺牲。悲伤过后,她把对儿子的思念,倾注到其他消防队员身上以及消防救援工作上,关注消防救援队伍建设,积极宣传消防救援事业……

“他从小就有当英雄的梦想,渴望成为一名光荣的战士。”2003年12月,在罗小双的支持下,管志彦参军成为安徽省马鞍山市消防支队的一名消防战士。“当时,不少人曾劝我说,和平年代,消防兵是最危险的。但是我觉得,好男人投身消防为国家做出贡献,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

2005年8月2日,在一次火灾抢险救灾过程中,因屋顶突然坍塌,管志彦以怀抱水枪的姿势倒了下去,没能醒过来,而这距离管志彦退役仅有3个月。面对儿子的牺牲,罗小双悲痛万分,然而消瘦的身体里,却装着伟大母亲宽广的胸怀。在管志彦追悼会前夕,罗小双郑重地为刚被追认为中共党员的儿子交纳了10000元特殊党费。她说:“入党是志彦最大的心愿,现在他心愿已了,作为妈妈,作为有着25年党龄的老党员,我应该这么做。”

第二年,罗小双选择提前退休,把全部精力都用在支持消防救援工作上。每年的8月2日,罗小双都会从温州赶到安徽马鞍山市消防救援支队,探访儿子当年的驻地,探望儿子的战友们,16年来从未间断。此外,她还经常来到与她结对认亲的温州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以一位家人的身份与大家促膝长谈、疏导情绪等,鼓励他们多学习、勤锻炼……久而久之,大家都尊敬而又亲切地称呼她为“管妈妈”。

2014年3月,罗小双被温州消防部队正式聘请为“编外指导员”。2017年11月,被浙江省消防总队聘为消防宣传公益使者。在担任第七届鹿城区政协委员期间,她几乎每年都会撰写有关消防的提案,呼吁全社会重视老城区的消防工作,此外,她还牵头在蒋家桥社区成立“管妈妈志愿服务队”,参与宣传消防安全知识……16年来,罗小双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接替了她儿子热爱的消防事业。

诚实守信道德模范候选人 蔡新土

守信践诺行天下 回报桑梓故乡情

“诚实,是做人从商之本。”温州瑞安籍商人蔡新土,一直将这句话视为座右铭。自1979年在瑞安筹资办厂,再到后来远赴法国巴黎创业,他凭借着“诚信”二字,赢得客户和朋友的信任,逐步把小单子做成大生意。客户覆盖法国、荷兰、德国、比利时等国家。

1957年3月,蔡新土出生在瑞安市陶山镇湾头村(现为三联村)。性格率直正义的他,是街坊邻里眼中的好少年。高中毕业后,他在当地的两所学校做过两年半的代课老师。1979年,改革开放刚开始,敏锐的蔡新土闻到了刺绣的商机,便决定辞职开办工艺刺绣厂。

“办厂需要启动资金,但当时代课每月工资不到30元,根本不够。”没有初始创业资金,蔡新土想了法子,他要求应聘工人向刺绣厂“投资”100元。尽管条件很“另类”,但他还是凑到了700元的创办资金。“我向他们作了保证,会在半年内归还,他们看我态度诚恳也就同意了。”

随后,蔡新土起早贪黑,不辞劳苦,即便是正月初一的订单,他也是按时交付。他说,当时唯一的念头就是盼着早日实现盈利,将工人和亲戚的“投资”款还掉。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年后,刺绣厂实现盈利,蔡新土如约归还了“投资”款。此后,他还接手濒临倒闭的陶山(针织)编织分厂,在他的管理经营下,该编织分厂逐步走上正轨。

1984年,为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蔡新土和妻子远赴法国巴黎,开启新的创业之路。打工、办厂、开超市、办公司……20余年里,他的生意越做越红火,这背后离不开他一直坚持守信践诺的经营模式。

2012年2月巴黎的一场大火,烧掉了蔡新土的服装仓库,给他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这批服装主是内衣,是从国内发过来的,到仓库的时间还不到一周。”蔡新土坦言,粗略估计,这批货造成的损失不下千万元。即便是这种情况,他还是按时将货款汇给国内厂商。“自己这边出的意外,总不能连累他人,他们的背后还有供应商、工人工资需要支付,做人要坦坦荡荡。”

身在他乡,心系故土。在法国巴黎经商期间,蔡新土时时不忘家乡的发展。从1995年至今,他和家人为陶山镇湾头村等地累计捐资200多万元,用于乡村道路、桥梁建设。去年疫情期间,他还组织人员向家乡捐赠防疫物资。

温都记者 陈恩欣

《温州都市报》2021年9月9日第4版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