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伯患7厘米长的肠腺瘤,专家内镜下就将它铲除

2021-09-08 16:46 掌上温州客户端 阅读数:35397

近日,永嘉的朱老伯检查出直肠中有一个巨大肿物。幸运的是,他不用开刀,温医大附一院消化内科专家在消化内镜下成功为他做了内镜下剥离手术,帮他摆脱癌症的威胁。

75岁的朱老伯爱吃肥肉,每日午餐和晚餐是无肉不欢。虽然,他每晚大便次数2-3次,但没有其他不适症状,所以他没有就医。前段时间,他感觉自己较以往乏力、疲倦,右下腹伴有疼痛,家人就带着他到温医大附一院外科就医,肠镜检查发现其直肠和乙状结肠交界处有一个巨大的侧向发育型腺瘤,肿物很大,从肛门上方5厘米处至直肠12厘米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环周4/5的肠壁,这样的大范围病变而早期没有任何症状让医生大吃一惊。内镜检查活检报告提示:绒毛管状腺瘤,为防止进一步发展,外科医生建议其手术治疗。家人忧心忡忡,害怕有高血压和脑梗病史的朱老伯外科手术吃不消。外科医生告诉家人,现在这种情况不用开刀,内镜下即可治疗。于是,朱老伯就从外科转到消化内科治疗,准备接受内镜下剥离术(ESD)。

9月3日,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朱老伯推进了内镜治疗中心,麻醉、进镜观察、整段结肠冲洗、周边粘膜切开、处理创面血管……有着丰富的ESD手术经验的陈坛辀有条不紊的做好每个步骤,麻醉等团队为手术保驾护航,最终巨大肿物被完整剥离,术中没有出现穿孔、大出血等并发症,术中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固定好的肿物标本达7cm×6.5cm。术后病理结果绒毛管状腺瘤(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部分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小灶区癌变(高中分化管状腺癌),由于病变浸润局限在黏膜层及黏膜肌层,小灶区至黏膜下层浅层(SM1层),所以朱老伯ESD术后无须追加手术和化疗。目前他的身体恢复不错,术后住院一周便可出院。

温医大附一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陈坛辀介绍,结肠侧向发育型腺瘤是一种特殊类型结直肠腺瘤,具有较高的恶性潜能。其病变主要沿黏膜表面侧向表浅生长,极少向肠壁深层垂直生长,因此虽然病变较大,但绝大多数可在内镜下切除。内镜下处理为首选,比起传统外科手术或腹腔镜外科手术,给患者的创伤小得多,治愈成功率高、复发率低,治疗效果与外科手术相同,且患者恢复更快、住院时间短、治疗费用低,而且不用切除肠段。而对于已浸润至黏膜下层深层或更深的病变,外科手术是比较稳妥的处理方式。

“ESD手术是近年来国际、国内最新兴起的内窥镜下微创治疗手段之一,适用于食管、胃、十二指肠等上消化道及结、直肠的黏膜下良性肿瘤、黏膜的早期癌变以及具有癌变倾向病变的切除治疗。近几年,我们消化内科每年平均开展数百例ESD手术” 陈坛辀介绍,前不久,他用ESD手术为一位66岁早期胃癌患者切除6×4cm的肿块。

专家提醒,消化道肿瘤跟饮食也有一定关系,比如高蛋白、高脂肪饮食的人群大肠癌患病率就高一点。而胃癌的发病与过多进食熏制及腌制食品、摄入较多的含亚硝胺类化合物的食物等有关。由于,胃癌与肠癌早期的症状并不明显,容易被人忽视,建议40岁以上人群、消化道肿瘤高危人群要定期做胃肠镜检查。

温都记者 张晓

审核 王金杰

监制 黄小玲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