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镜成:守土有责为初心

2021-09-07 10:17 掌上温州客户端 

开栏语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了弘扬党员先锋模范精神,发挥典型引路作用,激励公司更多的干部职工为推动企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珊溪公司推出“最美珊溪人故事会”系列人物报道,为您讲述我们身边的优秀干部职工的感人故事。


“夏日的清晨,伴随着炎热的阳光,一阵阵响亮的金属碰撞声从赵山渡电厂大坝上传来,一个中年男子挥起大锤,敲击变形的抓钩,汗水浸湿了他的上衣,显露出他强壮的身躯。”进入赵山渡电厂以来,他十三年如一日,坚守基层,维护设备,用坚实的臂膀、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为电厂设备的运行保驾护航,他就是赵山渡电厂设备科副科长潘镜成。

潘镜成:守土有责为初心

实干笃行,做基层的“顶梁柱”

大厦有栋梁支撑,方能屹立不倒。而潘镜成就像这“顶梁柱”用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扎实过硬的岗位技术,撑起自己的一片天地。

1980年,16岁的潘镜成进入了一家化工厂工作,当时他从“锯、锉、钻”开始,学习最基本的机修钳工技术,即使日复一日面对各种高强度的工作,他也从没怕过苦和累,每日穿梭忙碌于机床车间,跟随老师傅们学习实打实的技术技能。一次次的重复,一次次的磨练,他的业务技能水平得到了提升,为后来进入珊溪公司从事设备维护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008年,潘镜成进入赵山渡电厂设备科工作。入厂第一年,大坝十六口闸门止水封因使用年限过久,出现老化、漏水现象,需及时进行水封更换。十六口闸门,工程量相当大,且面临着许多未知的技术难题。

潘镜成主动请缨:“我们对自己的技术有信心,我对我们的团队有信心,我们自己能做!”就这样他毅然领命亲自带领团队“上阵”。为了不影响大坝闸门的防汛、防洪职能,潘镜成和他的团队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加班加点,最终通过三个月的不懈努力圆满完成了任务。为公司节省了大量资金,同时还让年轻人通过实践锻炼,技术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当时参与了工程的一位同事如此评价潘镜成:“对于工作中的事情,他一直以来都是身体力行。无论大事小事,他都会像“顶梁柱”一样,发挥重要的作用。”

冲锋在前,当好设备的“保姆”

“凭黄牛风格,具赛马精神”。平常像老黄牛一样踏实工作、日积月累,遇到紧急情况,如同赛马一样向前冲。多年来,潘镜成作为赵山渡电厂设备科的一员,时刻牢记保护设备安全工作的使命。

2009年,台风“莫拉克”来势汹汹,温州地区台风强度大,降雨范围集中,降雨量大,山区风力大。台风临近登陆,狂风呼啸,夹杂着暴雨倾盆而下。赵山渡电厂全体人员严阵以待、各司其职。就在这时,巡视人员发现集水井的抽水频率大大增加,1号机主轴密封漏水严重,直接导致机组无法正常运行。潘镜成临危受命,负责抢修工作,钻进直径不足一米的机组内部抢修。机组内部狭窄空间,潘镜成几乎是躺着作业,辗转腾挪都要消耗大量的体力。当时机组严重漏水,台风迫近、时间紧迫,潘镜成不顾身上满是油污,尽管早已精疲力尽,也没停止手中的工作。通过连续两天两夜的奋战,终于抢在台风登陆之前,完成了主轴密封的修复,成功使1号机恢复正常运行。

紧急时刻,潘镜成发挥着团队主心骨的作用,在日常的设备维护中,他处处无微不至,如同设备的“保姆”。

长期的经验积累,使潘镜成对电厂的设备了如指掌。一次工作中,他发现机组检修闸门总是出现吊装时难以挂钩的现象,每次闸门吊起都面临无法回落的问题。以往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只能请潜水员下水辅助,导致工作进展缓慢,影响了工作的顺利推进。为此,潘镜成通过反复试验寻找问题的根源,发现是抓梁挂钩对应的底部导引孔出现了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进行了多次实地考察,结合数据研究,查阅大量的资料,最终主导完成了对检修闸门导引孔的技术改造。

言传身教,做好技术“领路人”

多年来,潘镜成在技术方面严格要求自我的同时,还不忘记坚持“传、帮、带”的使命。担任电厂年轻员工的“领路人”,与年轻员工交流工作经验,把个人掌握的技术、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

“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甚至一池水”。四十多年的工作经验,以及十余年与电厂设备的朝夕相处,潘镜成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也正是电厂年轻职工所稀缺的。在传授经验的过程中,潘镜成针对机械方面书本、图纸上的内容抽象难懂的实际情况,坚持实践教学,耐心地向青年人讲解设备操作技术要领,让抽象的理论变得接地气,让晦涩的学术知识变得通俗易懂,赢得了电厂员工的一致称赞。

2020年,潘镜成与科室的新成员徐也迅结为师徒关系。当时正好赶上机组大修,潘镜成一有机会就带着徐也迅钻到机组各个部位,熟悉了解设备构建。趁着检修,两人爬进尾水流道里测量导叶间隙,即便满身泥水也不在乎。潘镜成不厌其烦地为徐也迅讲解各项具体操作事项,还兴奋地告诉他:“你来的正是时候,碰上20年第一次机组大修,平时可没有这么好的机会能与这些设备近距离接触呀。”

2021年4月,潘镜成和徒弟徐也迅荣获了集团“优秀师徒”的称号。徒弟徐也迅这样说道:“潘工在我的感觉里并不像一位老师傅,他在工作中像年轻人一样充满激情;在生活中像家人一样温暖真情;在教授我知识技术时,又像师长一样细致、严谨热情。”

从16岁开始参加工作,四十年岁月如白驹过隙。时至今日,在这些平凡普通的时光中,潘镜成对肩负的责任使命从未松懈,四十年如一日,他默默用汗水守护着属于自己的“阵地”。

通讯员 徐也迅 王俊杰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