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慈尧:现代版“神农尝百草”

2021-09-06 09:00  阅读数:44346

神农遍尝百草被奉为药王 神,温州也有一位现代版的 “神农”,他能辨识千余种中草 药,对浙南地区生长的草药了 如指掌,于2016年、2018年先 后编写出版了《浙南本草新编》 《浙南本草新编续编》两本具有 浙南地域特点的中草药宝典。 这位现代版“神农”就是从 事中草药研究超过半个世纪的 温州中医药专家甘慈尧。


熟读医书 品尝百草 


“你知道一颗橘子身上有 几种材料可以入药么?你知道 温州地区有多少种草药吗?你 知道咳嗽、上火、失眠分别要吃 什么草药吗?我知道。”已过古 稀之年却红光满面、声如洪钟 的甘慈尧,向记者介绍他手里 拿着的这两本书《浙南本草新 编》与《浙南本草新编续编》,前 者收录正名药用植物 409 种, 附述194种,插图594幅;后者 在前者的基础上,新增正名药 物176种,插图200幅,并选录 了草药单方、验方2762张。 “这可是我一辈子的心血所 得,两本书里的草药图鉴基本都 是我到实地拍摄的,温州大多数 山坳都让我跑遍了,都快成为摄 影师啦!”甘慈尧如是说。 上世纪六十年代,18岁的甘 慈尧被分配到温州地区医药站 工作,主要负责草药仓库管理。 喜欢看医书又每天与草药 打交道的甘慈尧发现,《神农本 草经》收录了365种草药,到了 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收 录的中草药增加到1892种,而 当时中药房里的中药却只有 400多种。那些数以千计的草 药 去 哪 里 了 ? 而 当 他 查 阅 1966年出版的《浙南本草》时, 又发现里面的很多图片与文本 有错误,有些同一草药图鉴被 用到了不同草药名下。带着这 些问题,年轻的他也请教过师 长,但却得不到答案。 “没有人能解答我的疑问, 那我就想办法自己把它搞懂。” 暗下决心的甘慈尧自此每天拿 着医书对照草药仓库里的药 材,把几百种的草药挨个尝个 遍。为了尝药,闹个肚子疼,也 是常有的事儿。 “中医看病讲究的是望闻问 切,合称四诊;寻找草药跟看病 类似,讲究的是望闻摸尝四字 诀,看草药外观,闻其气味,摸其 长相,尝其味道。”甘慈尧指着 《浙南本草新编》上栀子图鉴说 道,月份不同、产地不同的栀子, 味道也是不一样的,草药炮制前 与炮制后以及入口的味道也是 不一样的,而这些都是甘慈尧几 十年品尝草药的心得。


上山采药 编写医书 



研究药材成为甘慈尧工作以外的业余 爱好,但他却从没有出书的想法。他笑称, 当年在温州医药站工作时,他还是小字辈, 被师长们称为小甘的他,哪敢提医药书籍里 的错误,只能把这些事放在心上。 日积月累,时至今日,甘慈尧不仅对中草 药的正名、植物学分类、功效等了如指掌,更 是熟知中草药的各种别名、民间俗称。 由于工作上的突出表现,1995年,甘慈尧 获得了浙江省振兴中医药事业贡献奖。他先 后担任原温州市卫生局副局长、原温州市中医 药学会理事长。2011年,由原温州市卫生局和 温州市中医药学会牵头,市财政局专项经费补 助,组成了以甘慈尧为负责人的《浙南本草新 编》编写组,以《浙南本草新编》(1975年非正式 版)为蓝本,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和完善, 后来还参与了《浙南本草新编续编》的工作。 甘慈尧说,看似简简单单一本医书,事 实上要花费很大的精力。浙南地区的气候 和地理环境非常适合中草药的生长,先要搞 清楚到底有多少种中草药,以及它们的分布 情况,然后根据浙南各地的草药的各种别 名、民间俗称进行鉴别,要去实地走访,根据 天气情况和植物花期,采样本拍照留档,最 后才是图文校对编辑成册。 为了摸清浙南地区到底有多种药材,退 休后的甘慈尧,他作为医书的主编经常要带 领团队进入深山老林,踩着崎岖的山路去寻 找草药。蚊虫叮咬、遇见蛇虫是小事,有时 为拍到草药的图片,还要爬上山崖或下到山 沟里去。为了寻找草药甘慈尧常和山区草 药医师、药农交朋友,交流中草药知识。 那段时间,甘慈尧像古代寻访草药的郎 中,每到一处地方就往山里钻,乐此不疲,有 时采药还要现场为病患诊病。 记得有一次在乐清采药,甘慈尧错过了 末班车,他与团队走了十余公里的山路,在 一户山民家休憩。正巧遇见这家人的小孩 犯病,甘慈尧赶紧上前为其诊治,然后去屋 后山上采了几根草药让小孩喝下,没过多久 小孩病情就好转不少。正巧这小孩的父亲 是乐清一个车站站长,听说甘慈尧回温搭不 到车,他便帮忙联系了站里司机,把甘慈尧 与团队人员送回了温州。 甘慈尧说去采药遇见病患的事情时有 发生,他都会把药方留给对方,方便去中药 房抓取。


学中草药 每日一招 



当问起甘慈尧为何在退休 之后还要去进深山寻药自讨苦 吃?对此,甘慈尧说,一个是多 年从事中医的习惯,其次中医 是中华瑰宝,是老祖宗留下来 的宝贵财富。 在甘慈尧看来,漫山遍野地 寻药虽然辛苦,但也是一种享 受。每当发现一种新草药时, 那种如获至宝的感觉是常人所 无法体会的,应该说是一种满 满的成就感,而这不就是他人 生价值的最大体现吗? 现如今,两本书籍虽然都已 经出版,但甘慈尧还会习惯性 地拉上家里人,让儿子当司机, 让老伴当助手,一家人在深山 野外采集草药标本。泰顺乌岩 岭、永嘉四海山、平阳顺溪、乐 清雁荡山……都留下了他足 迹。 退休后的甘慈尧曾担任温 州老年大学老师,从事中医药 知识的推广,学员遍及温州多 个区县的老年大学以及社区教 学点。 他还编写过温州特色中草 药手册,该手册收录了温州知 名的草药,比如雁荡山的铁皮 石斛、平阳的温山药、瑞安的金 银花等。 此外,甘慈尧还在南塘中医 街设立问诊点,免费为患者就 诊和送药,还专门编写中医每 日一招小贴士,把中医用药理 论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写成药方 提供给大家。 1962 年,刚满 18 岁的甘慈 尧从草药铺的抽屉中取下一颗 草药放入嘴中,被苦味弄皱的眉 头慢慢舒展开来,开启了他与中 草药今后几十年的羁绊。现今, 坐在记者面前已是白发苍苍的 甘慈尧,对记者说“:对中草药的 研究从当初的喜欢变成习惯,就 像吃饭睡觉一样,草药真是一辈 子也研究不完呀!” 


小毛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