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英的一件羊皮袄为什么被一分为二,经历战火硝烟,80多年后依然能感受到它的温度

2021-07-28 11:02 温州都市报 阅读数:16137

编者按

红色文物,承载着共产党人的风骨和气节,承载着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6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由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研究室、市革命老区开发建设促进会、温州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红色文物 党史故事’大型全媒体采访活动”近日在中共浙南一大会址启动。

作为此次主题报道的承办方,温州都市报派出多个采访小组,分赴革命老区、红色革命遗迹和纪念馆,挖掘红色文物背后的党史故事;聚焦各地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答好新时代“初心卷”和温州高质量“发展卷”的实际行动,记录各地打造“重要窗口”,特别是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火热场景。

赓续红色血脉,开创美好未来。即日起,温州都市报全媒体推出《追·寻》专栏,刊发系列报道。

“我父亲生前参加了130多场战斗,许多重要的战役中都穿着这件衣服。”平阳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内,大厅右侧的展台上摆放着一件青灰色的羊皮袄,一位老人久久伫立在这件展品前。

老人名叫华稳建,是温籍老红军华业都之子。1939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刘英将这件羊皮袄送给华业都。在珍藏了半个多世纪后,华业都将这件视若珍宝的羊皮袄捐赠给纪念馆。父亲去世后,华稳建每年都会专程来看一看这件羊皮袄。


由来

战士冒寒站岗

刘英首长改衣送羊皮袄

年幼记事起,华稳建就知道,这件羊皮袄是家里的传家宝。“父亲把这件衣服专门收藏在一个皮箱里,舍不得穿。每年夏天,他会选个天气好的日子,把羊皮袄取出来,放在太阳下晒一晒,然后收好。”华稳建记得,每到这时,他和哥哥、妹妹都会在一旁好奇地看着,但父亲不允许孩子们随便触碰,“虽然没有穿在身上,但每隔几个月,父亲都会打开箱子,拿出这件羊皮袄看了又看。”

直到七八岁时,华稳建才第一次从父亲口中得知,这件衣服是一位叫刘英的老首长送给他的。“有一天晚上睡觉前,父亲给我们兄妹三人讲睡前故事,他知道我们对那件羊皮袄很感兴趣,就细说了它的来历。”

据华业都回忆,那是1939年的一个冬夜,当时他正和战友颜庆富顶着刺骨的寒风站岗放哨。刘英书记路过,发现这么冷的天气里,他们俩只穿着破旧的单衣单裤和四处漏风的草鞋。

“刘英书记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几天后他就让人把自己唯一的羊皮大衣改成两件羊皮袄,托郑海啸同志(时任平阳县委书记)转交给我父亲和颜庆富。”华稳建说,“冬天,父亲把羊皮袄裹在身上,夏天,又当做被子盖在身上,几乎从不离身。我父亲说,这件衣服不但温暖了他的身,更温暖了他的心。”




陪伴

经历战火硝烟

穿着羊皮袄没受过重伤

华业都出生于平阳凤卧山区的一户贫困农民家庭,在中国共产党浙南委员会创始人、浙南农民运动领袖叶廷鹏的影响下,于1931年参加革命。

“开始的时候,父亲一边种田,一边替游击队送信、传递文件。”华稳建说,1934年5月,父亲脱产参加革命,随后加入浙南革命武装——浙南红军游击冲锋队,1936年6月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为了避免走漏风声,拖累家人,华业都加入游击队后整整10年没回家。“爷爷奶奶都不知道他去哪儿了,一直以为父亲已经遭遇不测。”华稳建说。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华业都参加过大大小小上百场战斗,在穹岭头、晓坑岭、营前等重要战役中都穿着这件羊皮袄。

“历经10多年炮火洗礼,父亲一次重伤也没受过,他一直说是因为有了这件羊皮袄的陪伴。”华稳建说,在一次惊险的遭遇战中,一颗子弹击中父亲左胸口,“恰巧胸前口袋里放了一瓶清凉油,瓶子是铁质的,挡住了这颗子弹。父亲回去后查看,发现子弹射穿了清凉油前面的盖子,后盖很幸运地没有被射穿,但也被打得凸出变形了。”

温州都市报2021年07月28日第03版


捐赠

捐出传家之宝

让更多人牢记光辉历史

温州解放以后,华业都把这件羊皮袄小心地珍藏起来,从此再也舍不得拿出来穿。

“父亲每次看见这件衣服,就会想起刘英、郑海啸、颜庆富等领导同志和战友。”华稳建说,父亲先后担任过平阳县人武部长、洞头县人民法院院长等职务,但他从来不以革命功臣自居,淡泊名利,在身体条件欠佳的情况下主动要求从领导岗位上退居二线,“他经常教育我们,要严于律己,继承优良的革命传统,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在父亲的影响下,我们兄妹三人读书都很用功,成绩名列前茅,如今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做好一颗‘螺丝钉’。”

华业都曾经希望子女们能把这件羊皮袄作为传家宝一直流传下去。但为了能让更多人看到它,记住革命时期艰辛而又光辉的历史,明白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1992年,他将这件羊皮袄捐献给了平阳县革命烈士纪念馆。


传承

延续红色基因

将羊皮袄故事代代传颂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

安了“新家”后的羊皮袄,迎来了一批批的瞻仰者,越来越多人知晓它背后的故事,并被其深深打动。

“我和妻子相识时,岳祖父已去世。虽然我们没见过,但正如他老人家所愿,羊皮袄被越来越多人看到,羊皮袄所传递的精神也影响越来越多的人,他肯定会很高兴。”华稳建的女婿、武警杭州支队中校任永祥说,他的岳父曾多次对后辈们讲起这件羊皮袄的故事,这是他们家珍贵的红色传家宝,潜移默化之中在后辈身上注入了红色基因和血脉。



任永祥回忆,他第一次听到羊皮袄的故事,就被深深地打动了,于是不断地深入了解羊皮袄故事里的革命人物和事迹。这件羊皮袄体现了刘英首长对战士的关心关爱,也传递了党对革命家庭后代的关心关爱,“它对我的影响重大而深远,就像是有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时时处处在指引支撑着我,也不断激励鞭笞着我。”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革命后代和现役武警军官,任永祥说,他会一直发扬羊皮袄故事里那种关心关爱、同甘共苦的革命优良传统,为部队建设贡献力量,永远听党话、跟党走,以实际行动报答党和刘英首长的恩情。将来,他也会将这个故事讲给他的后辈们听,让革命火种代代相传,让红色血脉代代流淌。


赓续

打造“红色引擎”

绘就老区共同富裕图景

平阳是一片红色的沃土,有“浙江延安”“浙南红都”之称。

“1939年7月,中共浙江省一大就在凤卧召开,掀开了浙江党史的新篇章,凤卧也从此与‘省一大’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浙南大地上的一颗璀璨的红星。”平阳县凤卧镇党委书记徐杰说,华业都是凤卧人,位于凤卧的平阳县革命烈士纪念馆能收藏这件经历烽火硝烟的羊皮袄,可以充分发挥它的价值,让红色文物“活”起来,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徐杰介绍,凤卧镇红色资源丰富,他们一直非常重视红色资源保护工作,对全镇20多处重要革命遗址遗迹都专门制定了修缮保护方案,这些年对省一大会址、红军挺进师司令部驻地、浙南特委驻地、郑海啸故居、郑明德纪念馆等革命胜迹进行修缮提升,打造了一批重要红色标杆地。下一步,凤卧将继续做好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开发工作,打造精品展陈,讲好党的故事、革命故事、英雄故事,把凤卧打造成为全省红色教育高地。

“我们正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全力打造新时代红色小镇。”徐杰表示,凤卧镇将深挖红色旅游产业,进一步打响“省一大”品牌,加大产业培育扶持力度,延伸红色旅游产业链条;深耕乡村振兴沃土,以红色古村落、红军街、凤卧溪月光经济带等建设为切入点,引进新兴业态,打造经济新增长极;深化“红+绿”融合发展,推动红色旅游与绿色产业深度融合、协调互补,打造复合型旅游产品,走出一条共同富裕的新路子。



省委党校平阳分校教研室主任李海峰:

羊皮袄见证党的优良传统 有着永不消退的温度

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党内团结关系到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而团结统一,历来是党的文化建设的一面旗帜;真诚关爱干部,历来是党的优良传统。这个优良传统更是在革命战争年代,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在同志们的不经意间,传递着官兵一致、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的心意和温度。羊皮袄里的温度,它不仅温暖着战士们的身躯,还温暖着时光,温暖着每一个凝望着它的心灵。

在这个温度里,蕴藏着共产党人一致的初心和共同的梦想,一切都源自相同的那份坚守。破旧的羊皮袄之所以弥足珍贵,因为它记录了刘英等老一辈共产党人关心关爱战士的一片赤诚,见证着革命者们用艰难困苦铸就的革命情谊。羊皮袄虽然破旧,但80多年的岁月洗礼使它依旧历久弥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在新百年新征程中,我们依然需要继承和发扬这份光荣传统,依然需要同甘共苦、团结奋斗,依然需要用心去感受羊皮袄里那种永不消退的温度。

温都记者 谢树华/文 郑鹏/摄

责编 李雪锋 黄云峰 吕进科

监制 施文洪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