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三伏天来临,我市进入高温桑拿天模式。近日,很多老年人在亲友微信群转发“入伏赋”,提醒防暑养生方法,但有些做法不妥。如何科学防暑降伏?本期邀请温州市名中医刘刚、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陈克正聊一聊相关内容。
“入伏赋”食材性质寒凉,不可久服
7月11,“三伏”大幕正式开启,很多老人在亲友微信群转发一则“入伏赋”,甚至很多微信公众号也将其作为防暑养生贴进行转发。内容是:入伏别不服、经常亲水壶。菊花茶常饮,绿豆能败毒。竹叶好清凉,冬瓜做汤煮。薏米能除湿,西洋参能补。对人要温情,对己心宽舒。安然度盛夏,平安过三伏。
温州名中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刘刚分析,“入伏赋”提到的“菊花、绿豆、竹叶、冬瓜、薏米、西洋参”均有清热解毒、消暑的作用,但这些食材性质寒凉,如果每天食用或大量食用,反而不利身体健康,尤其是肠胃虚寒者。如果暑天常服这些食材可以搭配其他食材或中药,比如泡菊花茶加点陈皮或荷叶或藿香,煮绿豆加红枣或搭配红豆,冬瓜做汤加点生姜,薏米与大米同煮,可以养胃。
家庭自制伏茶有这些配方
入伏后,我市各大街头巷尾的伏茶点又开张了。如果在家自制解暑化湿的伏茶,配方有哪些?
刘刚介绍,温州市中医院伏茶配方每年略有调整,今年温州中医院推荐的伏茶配方是:银花10克、竹叶10克、夏枯草10克、荷叶10克、扁豆15克、藿香10克、佩兰10克、生甘草3克。
注意,以上为一帖药量,因为不是治疗用,仅作为代茶饮用,可分为2~3人一天的服用量。一般人群都可以适量饮用,脾胃虚弱、胃口不好者少喝,而孕妇、严重脏器疾病患者(如肾功能不全、心功能衰竭等)以及中医辨证阴虚、虚寒体质者不建议喝。
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浙派中医名医馆专家陈克正推荐一款伏茶配方为:藿香15克、荷叶15克、夏枯草15克、金银茶15克、甘草5克、薄荷5克。有了甘草、薄荷的伏茶,口感既甘甜又清凉,可以全家多人适量服用,注意隔夜不可食用。
三伏天解暑,宜吃这些瓜
民谚曰:热天半块瓜,药物不用抓。陈克正表示,三伏天适宜吃瓜类蔬菜,推荐以下“三瓜”:
西瓜皮(西瓜翠衣)是不可多得的清热解暑佳品,平时吃完西瓜后,把瓜皮洗干净,凉拌或者清炒,开胃又好吃。注意,西瓜皮寒凉,不宜多食,易伤脾胃。
冬瓜味甘淡、性微寒,具利尿消肿、清胃降火、减肥降脂等作用,无论清炒、煮汤、炖排骨都是夏日养生食品。
丝瓜味甘、性凉,具有解暑热、消烦渴、祛风化痰等作用。
两位名中医提醒,老年人的身体相对较弱,尤其要注意防暑降温,做到“四不要”:不要久吹空调,室内要通风;不要剧烈运动,适宜做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运动;不要发怒,保持心态平和;不要烈日下走路或暴晒,选择早晚出行,常备解暑药,如人丹、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
温都记者 张晓
审核 王金杰
监制 黄小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