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是“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文化遗产保护良好社会氛围,促进文旅消费,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主题活动暨瓯越非遗线上推广月活动于6月12日启动。活动期间,本专栏将推出30期系列报道,每期呈现三个温州非遗项目,让大家可观、可赏、可购(文末有链接)。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智慧结晶,是人类创造力的精神源泉。温州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目前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4项,国家级非遗项目35项,人类非遗与国家级非遗项目数均居全国设区市前五。省级非遗项目145项,市级非遗项目779项(保护单位966个)。2017年以来,温州市级非遗保护发展指数连续4年在全省名列第一。
和剧,生于平阳,是温州第二大剧种,始于元代“竹马戏”,以当地马灯调为基础,吸收昆山腔、弋阳高腔等演变而成。流行于温州、台州、丽水及闽北一带。保存大小剧目330个,其中180个唱徽调,是全国保存徽调最多的剧种。和剧表演有独创性,以《白蛇传》著称。1954年《断桥》参加华东地区首届戏曲会演,饰演白素贞的陈美娟获表演一等奖,梅兰芳称赞说:“你的《断桥》比我演的好,这(蛇)步子我不会走。”还被周总理誉为“天下第一桥”。
2009年6月,和剧列入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马灯戏是在温州永嘉、平阳等地流传的民间戏曲,清同治年间传自安徽凤阳的花鼓戏,每年正月十三至正月二十,举行隆重的祈春放花灯、演马灯戏等。由跑马和小戏两部分组成。跑马阵容大,整个过程气势壮观,还伴唱跑马歌,后台有伴奏,曲调优雅动听。小戏则全由小孩子(12至14岁)表演,内容有祈福求太平和劝人改邪归正等,幽默风趣、寓教于乐。
2009年6月,马灯戏列入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保嗣酒即成人礼,是乐清柳市一带的重要习俗。保嗣酒固定在每年正月初三举办,酒席制作极其考究,全部采用原料中最精要的部分,摆台方式有严格规定,其重头戏是10大盘高1尺,长宽各6寸的凉菜,状如宝塔,非常美观。热菜要盛在大碗里,摆在斗上吃,这种特殊的摆台方式具有丰富寓意,非普通人能操作。柳市保嗣酒体现了当地农村群众独具一格的民间习俗和思想理念。
2009年6月,柳市保嗣酒列入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