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越非遗线上推广第㉖期

2021-07-07 09:55  阅读数:27779


6月12日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是“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文化遗产保护良好社会氛围,促进文旅消费,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主题活动暨瓯越非遗线上推广月活动于6月12日启动。活动期间,本专栏将推出30期系列报道,每期呈现三个温州非遗项目,让大家可观、可赏、可购(文末有链接)。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智慧结晶,是人类创造力的精神源泉。温州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目前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4项,国家级非遗项目35项,人类非遗与国家级非遗项目数均居全国设区市前五。省级非遗项目145项,市级非遗项目779项(保护单位966个)。2017年以来,温州市级非遗保护发展指数连续4年在全省名列第一。


百家宴   


百家宴源于祭春福,是当地族人“聚宗亲,商族事,祈上苍,保平安”的祭祀求福活动,深受百姓喜爱,几乎家家户户都参与而得名。泰顺百家宴源于三魁镇张宅村,据当地《张氏宗谱》和地方史料《分疆录》记载,有着800多年历史。百家宴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内容,就是举行盛大的典礼祭拜地方神祉王乞佬、陈十四娘娘和祭祖活动。“百家宴”举办当天,村民组织好几千人的队伍,抬着“陈十四”上街游行、踩街,并一路表演舞龙、舞狮,演奏民乐,夜里又放烟花、表演药发木偶戏等等。

2009年6月,百家宴列入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贝壳舞   

贝壳舞在洞头形成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最早发源于区域北岙镇大王殿村一带,初为简单的民俗踩街活动项目,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人们背起自己制作的贝壳,参与到游行队伍里。后来民间艺人们将道具内部和边缘装上小电珠,加上张合舞蹈动作和角度变换、队形的穿插,逐步形成舞蹈表现形式。建国后,一些民间艺人们将舞蹈进行多次的加工提炼,使之发展为具有故事情节的舞台表演艺术。《贝壳舞》曾获全省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文艺汇演一等奖等。2004年着手有关音乐、道具、服装加工制作和作品的加工排练,2006年恢复演出,将其传承再现和发扬光大。

2007年6月,贝壳舞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温州参龙   

温州参龙即参谒龙神的意思,是一种配合舞龙灯时进行的一种说唱艺术。源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参龙以当地方言演唱,主唱词调以七言押韵为主,曲调以古调为主,大鼓伴奏。参龙师傅能精通36行职业内容,能说出36个行业82位祖师爷的名字、专长及行业特色,以七言方式解说,贴近生活,通俗易懂。温州市区、苍南等地都建有龙神庙,每年春节举办的舞龙、参龙及端午节的赛龙舟等活动,都是对龙的祈求,保地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2009年6月,温州参龙列入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扫码关注我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
温州非遗           温州文旅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