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越非遗线上推广第㉒期

2021-07-02 17:36  阅读数:28505

6月12日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是“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文化遗产保护良好社会氛围,促进文旅消费,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主题活动暨瓯越非遗线上推广月活动于6月12日启动。活动期间,本专栏将推出30期系列报道,每期呈现三个温州非遗项目,让大家可观、可赏、可购(文末有链接)。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智慧结晶,是人类创造力的精神源泉。温州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目前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4项,国家级非遗项目35项,人类非遗与国家级非遗项目数均居全国设区市前五。省级非遗项目145项,市级非遗项目779项(保护单位966个)。2017年以来,温州市级非遗保护发展指数连续4年在全省名列第一。


海洋动物故事

海洋动物故事,是渔区人民群众集体创作,主要以口耳相传的方式,长期在海岛流传不衰的民间故事;是以海洋动物为主人公,以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动物之间的关系,曲折而又形象地反映了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社会现象的民间故事。洞头海洋动物故事的形成和传播,至少有近200年的历史。

洞头海洋动物故事的主要特征有:传承历史久远、传播地域广泛、故事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多彩、讲述对象多元等。

2009年7月,“海洋动物故事”列入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5月,“海洋动物故事”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矾塑

矾塑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手工艺,产于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矾山镇。顾名思义,矾塑就是用明矾制作而成的,之所以五彩缤纷是因为内部用了其他材料,外面用结晶的明矾,晶莹剔透展现出内部的颜色。矾山镇也因盛产明矾被称为“世界矾都”,不管是明矾的品质还是产量都居世界之首。

苍南矾塑技艺是由矾窑结晶工刘朝宝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始创,他原是矾窑的垒土师傅,从1925年开始摸索创作,利用早己流行很久的明矾液结晶成型的原理,运用彩色绒线扎绕在铁丝、铜丝上,扎成动、植物、塔的模型,放入明矾结晶池中,经一定时间便自然形成无数个皎洁晶莹的明矾小珠子,形成别具神韵的矾塑工艺品。

2007年6月,“矾塑”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传统苦槠豆腐制作技艺

作为中国浙江、福建等地汉族传统名小吃,苦槠豆腐是采用原生态苦槠、甜槠等壳斗科植物的果仁磨成浆后加热调成块状软糕,切割成长方条,凉晒干后脱水贮藏的传统风味食品,纯手工制作,无公害、纯绿色,老少皆宜。我国苦槠为食,历史相当悠久。据二千多年前的经典著作《庄子•盗跖》记载:“昼拾橡栗,暮栖木上。”瑞安高楼人将苦槠豆腐看得像宝贝一样,如有小儿腹泻不止,苦槠豆腐熬粥喝;老人腰酸肾虚,苦槠豆腐又可与蚕豆、刀叶肾(当地草药)熬汤喝。2015年12月,列入第九批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15年12月,传统苦槠豆腐制作技艺列入第九批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扫码关注我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
温州非遗           温州文旅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