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越非遗线上推广第㉑期

2021-07-02 17:19  阅读数:26482


6月12日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是“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文化遗产保护良好社会氛围,促进文旅消费,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主题活动暨瓯越非遗线上推广月活动于6月12日启动。活动期间,本专栏将推出30期系列报道,每期呈现三个温州非遗项目,让大家可观、可赏、可购(文末有链接)。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智慧结晶,是人类创造力的精神源泉。温州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目前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4项,国家级非遗项目35项,人类非遗与国家级非遗项目数均居全国设区市前五。省级非遗项目145项,市级非遗项目779项(保护单位966个)。2017年以来,温州市级非遗保护发展指数连续4年在全省名列第一。


平阳提线木偶戏

平阳木偶戏又称傀儡戏,它是以提线为主,集布袋、杖头、人偶等四位一体的综合木偶艺术,平阳民间还传承着古老的药发木偶。《平阳县志》记载,早在南宋时平阳民间就有木偶戏活动。

平阳木偶戏经过几百年的衍变和发展,在与温州南戏的互相影响和借鉴下,剧目、表演、唱腔、语言等已经独具一格,念白用温州官话,唱腔用温州乱弹、和调音乐及地方民间小调,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平阳木偶戏剧目丰富,至今还保留有300多个大小传统剧目,从剧目到表演都具有地方戏的风格特征,处处体现朴实无华,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地方戏特征,好听易懂,深受欢迎。

2008年6月,“平阳木偶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周岙挑灯

周岙挑灯,是瓯海区泽雅镇周岙正月十三闹花灯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已有600余年历史,被称作是浙南地区保存最好、最热闹、最有韵味的元宵灯会民俗活动。家家户户从正月初一便开始扎制花灯,到正月十三就在门前挂起红绸缎、红灯笼,入夜后挑着各式花灯一起闹节庆。

正月十三,凡是龙灯经过处,各家各户要在门口燃烧柴草“燂红”,还要放鞭炮。村里人山人海,甚至连乡间小路上也站满了临乡人,在如雷贯耳的欢呼中,浮起一片片灯的海洋,场面壮观非凡。

2016年12月,“周岙挑灯”列入第五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温州道情

温州道情又称道歌,是流行于浙南一带的说唱艺术。形式简单,使用温州方言表演,一般为单人唱,唱词为七字句,也有五字句,以唱为主,兼有道白。艺人左手握两块竹板,并用手肘部抱着薄猪油皮的竹筒(长筒),一边用指敲筒和以竹击节,一边唱曲。其曲调和民歌比较接近,词白通俗易懂。讲究发音明朗,节拍清楚,唱法有高低快慢之分,深受民间百姓欢迎。

2016年11月,“温州道情”列入第十批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扫码关注我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
温州非遗           温州文旅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