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越非遗线上推广第⑱期

2021-06-29 09:37  阅读数:27116


6月12日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是“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文化遗产保护良好社会氛围,促进文旅消费,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主题活动暨瓯越非遗线上推广月活动于6月12日启动。活动期间,本专栏将推出30期系列报道,每期呈现三个温州非遗项目,让大家可观、可赏、可购(文末有链接)。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智慧结晶,是人类创造力的精神源泉。温州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目前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4项,国家级非遗项目35项,人类非遗与国家级非遗项目数均居全国设区市前五。省级非遗项目145项,市级非遗项目779项(保护单位966个)。2017年以来,温州市级非遗保护发展指数连续4年在全省名列第一。


瓯剧

瓯剧,温州的地方戏。原名“温州乱弹”,1959年,改称“瓯剧”。主要流行于温州地区及丽水、台州部分地区,远及闽北、赣东北一带。

瓯剧传统丰富,艺术风格独特,化妆脸谱,以粗线条块突显色彩对比度,文字脸,动物脸等,别具一格;瓯剧表演,文武并济;音乐唱调极其丰富;“高腔”的干唱、帮腔、锣鼓助节;“昆腔”的流丽悠远;“乱弹”的华彩激越;“徽调”的古朴平直,“滩簧”的委婉动人,“时调”的通俗流畅(专戏、专曲、专词、专用)等,构成了瓯剧的独特风范,更有那铿锵喧腾的大锣大鼓、丰富的鼓“经”,以及古老“脚鼓”的独特击奏,使瓯剧风格愈加突显。

2008年6月,“瓯剧”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彩泥塑

彩泥塑是温州民间一种以塑制佛像为主的传统工艺,历史悠久,尤其是温州白象塔出土的北宋彩泥塑观音菩萨像,其造型精致、体态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彩泥塑以黏土加上纤维物、河沙、水等揉合成的胶泥为材质,在木质的骨架上进行形体塑造,阴干后填缝、打磨,再着色描绘的作品称彩泥塑。彩泥塑的头面、身躯以手工绘彩、线条简拙、用笔粗放、色彩对比强烈、艳丽悦耳、明朗,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俗特色。

随着科技的进步,泥塑材质亦在不断更新、变化,连着色、描绘所用颜(涂)料亦在不断地进步,彩泥塑工艺日臻完善,影响深远。

2009年6月,彩泥塑列入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乐清酱油制作技艺

乐清市传统酱油的历史悠久,在唐朝就有了,明清时期至解放前乐清境内就有酿造厂21家。乐清酿造的酱油采用的是老祖宗传下来的酿造工艺,用传统工艺酿造出来的酱油味道鲜美,让酱油体现出“原汁原味原生态,全靠太阳晒”的特色。

2015年,乐清传统酱油酿造技艺列入第九批温州市级非遗名录。


电话:13777731879
地址:温州市乐清市淡溪镇马岙村


扫码关注我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
温州非遗           温州文旅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