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越非遗线上推广第⑬期

2021-06-23 09:08  阅读数:25564

6月12日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是“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文化遗产保护良好社会氛围,促进文旅消费,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主题活动暨瓯越非遗线上推广月活动于6月12日启动。活动期间,本专栏将推出30期系列报道,每期呈现三个温州非遗项目,让大家可观、可赏、可购(文末有链接)。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智慧结晶,是人类创造力的精神源泉。温州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目前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4项,国家级非遗项目35项,人类非遗与国家级非遗项目数均居全国设区市前五。省级非遗项目145项,市级非遗项目779项(保护单位966个)。2017年以来,温州市级非遗保护发展指数连续4年在全省名列第一。


太公祭

刘基,字伯温,生于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六月十五日,卒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终年65岁,是明代政治家、文学家。刘基病故后,于明正德年间,追封太师,谥文成。明正德九年(1514年)六月十五刘基诞辰,浙江处州知府钦承圣命致祭以降,文成南田刘氏宗族每年大年初一、农历六月十五均要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称之为“太公祭”,滋为春秋二祭,自此相沿至今。其中秋祭一般为当地政府及社会各界公祭,然由于各种原因,公祭时有时无,政府没有公祭时则由刘氏宗族举行祭祀,礼仪如公祭,现春秋二祭均为刘氏家族祭祀。

太公祭有助于树立社会价值观。祭祀先贤刘基,可以宣扬刘基的民本思想、义利思想、诚信思想及为官之道等,进而宣扬刘基文化,从而树立社会价值观。这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极积的意义。

 2009年7月,“太公祭” 列入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5月,祭祖习俗(太公祭)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竹丝镶嵌

竹丝镶嵌是温州一项重要的传统工艺美术品。所谓竹丝镶嵌制作工艺,就是采用新鲜毛竹劈拉成丝,锯切长短篾、镶嵌成“方胜”纹样作底板,然后将白桃木锯成花鸟、人物等图形粘在竹丝平面,再施以浮雕技艺。其规格不限 , 艺术风格鲜明独特,可制成客堂屏风或挂屏、条屏、壁挂等欣赏品,是高雅的家居陈设。清代多以名家书法做成条屏或挂屏悬于中堂,因颇具书卷气而赢得世人青睐。由于画面素色洁净,给人以清新淡雅的感觉。随着收藏时间久远,篾丝篱底纹的本色还会逐渐由黄而红以致棕红呈现古董色,显得特别珍贵。

竹丝镶嵌工艺在清中期已盛行于市,后因连年战乱,经济萧条而停产失传。新中国成立后,经董定津、张忠清、诸正仇、仇宝发等一批前辈艺人的抢救发掘,于 1958 年得以恢复。次年制成大屏风,被北京大会堂选中作为陈列展品。

 竹丝镶嵌制作程序包括篾丝篱底板(取毛竹剖篾、锯篾条、拼搭长篾、嵌短篾)、在底板上镶嵌白桃木、将勾好的外形粘贴在白桃木上、按白纸勾摹的外形线条、在胶着的白桃木板片进行深浅层次不同的浮雕。

2007年6月,竹丝镶嵌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乐清铁皮枫斗传统加工技艺

石斛加工是传统手工的典型代表,整个生产过程有20多道工序,主要包括:热烘不锈钢面盆(面盆底放约10公分灰,再铺上木炭烧红,铺上灰), 整理制作(鲜石斛原料去根、花序梗并剥去叶鞘,短条留用,长条切成5-7cm短段),烘焙制作(低温烘焙,除去水分并软化,同时在软化过程中,尽可能除去残留的叶鞘), 卷曲加箍制作(目的是使卷曲紧密,形态美观,加箍的制作材料一般是用稻草杆),二次烘干加箍制作(修正捆绑成形),三次烘干加箍制作(有的经过多次修正捆绑成形),干燥制作,解开稻杆成型,分档制作,根据客户的需要进行外表拉毛或打光处理,成品包装等工序。

2011年,“乐清铁皮枫斗传统加工技艺”列入第五批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复制淘口令到淘宝搜索框
直达购买页面

▼▼▼

9.0 hi:/,kchrXSEZrV0


扫码关注我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
温州非遗           温州文旅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