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投集团!为“五城五高地”建设 交出轨道交通新答卷

2021-06-10 00:42 掌上温州客户端 

6月6日,市铁投集团在轨道交通S2线SG5标江北接收井举行仪式,标志着温州市域铁路首条超大直径越江隧道顺利贯通。已初具雏形的S2线,再次成为温州人关注的焦点。

为了更好地拉开城市框架、推动温州大都市区发展,2010年我市提出优先发展市域铁路。目前,轨道交通S1线已于2019年9月28日全线开通运营,S2线正在全面建设中,S3线温瑞大道共建段也已开建。

近年来,市铁投集团专注推进市域铁路建设攻坚、交织成网,以领先的装备技术水平,争创行业示范新标杆,书写城市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喜报频频

S2线预计2023年建成通车

2020年3月27日,总长132米、总重2600吨的超大直径盾构机从瓯江南岸的始发井始发掘进,以日均完成8环16米的速度推进,历时一年多时间,总计掘进2664米,于今年5月16日抵达江北接收井。江中隧道最大埋深达60米。

作为全国首条超大直径复合衬砌盾构隧道,S2线瓯江北口隧道也是温州首条用盾构法施工的隧道,52米的江北盾构接收井还是浙江省最深的矩形类基坑。可以说,瓯江北口隧道的贯通,一口气创下了覆盖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三项“第一”纪录,不仅为我市轨道交通的盾构设备研制与施工探索积累了经验,极大提高了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机械化运用水平,也填补了温州轨道交通在盾构法隧道施工方面的空白。

由浙江数智交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市铁投集团联合申报的《水下盾构隧道建设智能化技术应用》科技示范工程,还被列入2021年度浙江省交通运输科技示范工程立项名单。

此外,S2线一期工程其他标段也是捷报频传。SG6标段沙天区间浇筑第一梁,拉开全线浇梁施工的序幕;SG3标的翁垟1号隧道和2号隧道均已贯通,SG7标的重难点工程——前岗山隧道也顺利贯通;今年4月25日,塘下站、永兴站、黄华站等S2线首批三座车站完成移交,正式从土建阶段进入机电作业阶段。

市铁投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瓯江北口隧道是S2线一期工程难度最大的控制性工程,它的贯通意味着S2线工程建设进度还将进一步提速。

那么,S2线究竟何时建成?早在2020年9月,随着S2线SG1标下塘停车场开工,S2线就已实现所有10个标段进场施工。截至今年5月31日,S2线一期工程已完成桥梁进度67%、车站74%、明挖及隧道工程88%、盾构96%。根据市委市政府“六重”清单要求,今年,S2线要完成桥梁90%、车站95%、明挖及隧道工程95%、盾构100%及汀田车辆段25%。

S2线一期工程总体呈南北走向,起于乐清市城东街道下塘站,止于瑞安市人民路站,是构建未来温州大都市核心区沿海产业发展快速联系的通道。线路全长63.63公里,设车站20座。

该负责人表示,预计S2线一期工程将于2023年建成通车。届时,作为串联瓯江两岸的快速通道,S2线一期工程的建成运营将对实现温州大都市区空间战略布局、拉大城市框架、提升城市形象、加快温州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未来,随着S3线的建成投运,“环大罗山”市域轨道交通圈将基本成型。

6月7日~9日,温州轨道交通S3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预评估会举行,来自全国轨道工程领域的专家们一致通过该工程可研预评。S3线一期工程起于温州火车站站前广场,沿温瑞大道南行止于飞云江南岸新城广场,线路全长31.05公里,一期工程设12个站点,其中,高架站10座,地下站2座。S3线一期工程与温瑞大道快速路共建段长约18.77公里,目前已先行开建。共建段分上下两层,上行汽车、下行市域动车组,很有看点。

轨道交通改变城市居民出行习惯

相对在建中的S2线,已与市民朝夕相处两年多时间的轨道交通S1线,或许更让人熟悉。2019年1月23日,S1线开通试运营的日子,足以载入温州史册。

然而在此之前,温州曾一度失落:2009年,国务院批复22个地铁规划的城市名单,温州没有位列其中。直到2010年底,随着《温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温州市域铁路网规划》等规划方案出炉,温州人的“轨交”梦终于又有了盼头。

自2013年3月21日开建,S1线的起步就是一片空白。不同于地铁、国铁的全新制式,意味着缺乏相应的技术标准。况且,摆在铁投人面前的,还有征地拆迁、政策处理、投融资、交通接驳等一系列棘手的难题。

2014年9月,S1线一期工程装备研发项目正式列入“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示范工程”,标志着S1线一期工程从“先行先试”工程升格为国家示范工程,意味着S1线技术规范上升为国家市域轨道交通行业标准;2016年6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国家铁路局与省政府签订协议协同推进市域铁路项目;2017年7月,S1线被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列为全国首批新建市域(郊)铁路试点项目之一。在规划建设、装备技术、技术标准,投融资、运营管理等五大方面,S1线也都做了探索和创新。

S1线西起桐岭站,东至双瓯大道站,线路全长53.5公里,是我国首条制式模式创新的轨道交通线路,也是我市首条轨道交通线路,还是浙江省与国家发改委、国家铁路局和住建部等三部委省部合作的重点项目。

S1线的出现,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出行习惯。根据市铁投集团的数据,2020年全年,S1线累计运送旅客702万人次。其中动车南站、龙霞路站、奥体中心站客流较多,占全线客流的39.6%。S1线的运营,不仅为市民出行提供了更多选择,同时带动了周边产业发展,衍生了如“海上列车”等多个“网红打卡点”。

今年“五一”小长假,连通温州机场和铁路温州南站的S1线,成为众多市民出行的首选,着实来了一波实打实的客运井喷。4月30日、5月1日,S1线连续两天客流量突破5万人次,其中4月30日客流高达5.2万人次,创下S1线非免票日单日客流量之最。

S1线三个示范引领效应不断显现

S1线的开通,对全国各地市域轨道交通下一步的发展提供了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北京、上海、重庆、成都等大都市均已谋划1000公里以上的市域轨道交通。

作为国家双示范项目的温州轨道交通S1线,在行业内具有的领先装备技术水平和制式模式、行业标准、设计规范等示范引领效应,不断被得以证明。2019年12月,中国铁道学会公布了当年度“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市铁投集团的市域铁路设计规范、电气化铁路组合式同相供电关键技术与应用两个项目均获得一等奖。

无独有偶。今年4月12日,市铁投集团组织申报的“温州市域铁路S1线一期工程”获2020年度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温州在市域铁路的多方面探索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在装备和技术创新方面,市铁投集团与中国中车、浙大网新、中兴通讯、西南交大等合作,在市域动车组、点式ATC信号、基于TD-LTE通信技术、同相供电等四大关键技术方面创新实践,推动我国市域铁路装备国产化、自动化。

从先行先试到国家示范,从无标准可依到制定行业标准、建立标准体系,从“摸着石头过河”到上海、重庆、江苏、四川、福建、吉林等多地竞相来温调研学习,目前S1线在市域铁路标准体系、新型轨道技术、关键系统(车辆、供电、通信、信号、综合监控)、建造工法、运维体系等五大领域已形成7部技术标准、1部学术专著、40余项国家专利、5项省级工法,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得18项科技成果奖励。

在运营维保方面,市铁投集团创新运营管理模式和市域铁路维修养护模式,联合中铁电气化局、中国通号上海局两家企业,成立“中铁通轨道运营有限公司”,与省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集团开展合作,完成S1线PPP运营合作项目,纳入全省轨道交通统一运营管理平台。

市铁投集团积极践行“轨道交通+新型城镇化+智慧化”的发展理念,加快实施以3大TOD新城、6大TOD社区、9大TOD中心为重点的“369”专项工程;其主导的“基于CIM的温州数字孪生轨道建设研究与探索”入选2019~2020年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信息化最佳实践优秀案例。

沿着来时的路,开启新的征程。温州轨道交通规划市域铁路S线254公里,“十四五”期间将建成154.3公里。 正如市铁投集团董事长丁建宇所言,S1线的开通只是一个起点,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并尽快成网,形成“S+M”的轨道交通体系,才是铁投集团为“五城五高地”建设交出的终极答卷。

温都记者 朱斌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