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风华·镇青春 | 蒲鞋市:突破瓶颈 “党建+”赋能 “中国最具幸福感街道”这样炼成

2021-04-29 08:21 掌上温州客户端 阅读数:21738

编者按

初心如磐,百年风华。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之年。在这个特殊时刻,乡镇街道作为温州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的前沿阵地尤其关键。

4月26日,市委书记陈伟俊在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工作交流活动上强调,快马加鞭抓推进,心无旁骛抓落实,在换届之年干出新风采创出新业绩。

体虽小矣,功莫大焉。作为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正是散布在瓯越大地上的乡镇街道,构成了温州经济社会正常运行的底盘。其“托底”之用、“固本”之效、“支撑”之力,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也是展现人民美好生活的“终端地带”。一乡一镇一街道,美美与共,汇聚成温州全域之美,展现的是温州“重要窗口”的最美风景。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温州都市报创刊20周年之际,本报全媒体推出《百年风华·镇青春》大型主题报道,聚焦乡镇街道的求实之风、创新之举,展现其不断提升的魅力、活力和实力。

镇青春,正青春!

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当老百姓的贴心人。去年,在街道党工委的主动求变和科学应对下,鹿城区蒲鞋市街道排除疫情等不利影响,发挥基层党组织先锋引领作用,以“党建+”赋能基层治理“新招”频出,一批长期困扰发展的难题和群众身边的烦心事、揪心事得到切实解决,被央媒评为“新时代·中国最具幸福感街道”。

downLoad-20210428211715_b.jpg

蒲鞋市街道一角


“党建+老旧小区新治理”

 提升居民幸福感

蒲鞋市街道的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已有多个小区提交申请,希望列入今年的改造计划中。

“开展治理类小区的名额只有5个,哪个小区先上,还得再比选看看。意愿更高的、条件更符合的先上。”对于蒲鞋市街道红色管家办公室负责人吕志安来说,这可以算是“甜蜜的烦恼”,因为辖区内老旧小区数量不少。

实际上,蒲鞋市街道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前些年就已开展,但由于群众对工作不理解,推进一度受阻。然而近年来,居民期盼老旧小区改造的呼声不断提升,得益于街道采取率全省之先探索“党建+老旧小区新治理”模式,擅用红色力量突破制约瓶颈。

“在社区党委共同参与下,我们组织各个小区成立拓展型或是实体型党支部,发挥党员业主的带头作用,从内部突围,统一其他业主的意见,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吕志安说,有了“党建+”的引领,改造计划从以前不被理解,到如今得到小区业主广泛认同,效率大幅提升。

去年,东港小区等10个老旧小区完成了小区交通微循环改造,实现精彩蝶变,面貌焕然一新。小区“微整形”之后,不仅是业主,就连周边小区居民也纷纷点赞。如今走在小区里,原本时常散落垃圾的破败绿化带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修理平整的花草,还有施划有序的停车位。

有了老百姓的认可,“党建+”更显活力。蒲鞋市街道的“党建+老旧小区新治理案例”获评“全国党建引领创新奖”。今年,该街道将在此基础上,发动群众,问需于民,以亿元资金池、诚信金、竞争制等做法,全面推动老旧小区改造“531工程”:计划开展原拆建类小区1个,通过旧房翻新,将可能的危旧房变新房,进一步改善辖区整体面貌,提高群众安全感;计划开展改造类小区3个,通过基础设施、绿化、综合服务等方面改造,提高居民的居住品质;计划开展治理类小区5个,实现小区自我造血,使老旧小区得到可持续发展,提升居住幸福感。

downLoad-20210428211731_b.jpg

东港小区“停车乱”治理后

聚力破难攻坚

“党建+文旅”增添城市风景

无破则不立。去年以来,蒲鞋市街道坚持破难攻坚,敢于向“老大难”问题出重拳,城区面貌呈现华丽蜕变。

蒲鞋市街道蒋家桥自然村的旧村改造,由原村委会和企业签订协议,企业负责征迁、实施开发。这一过程中,项目实际需要的安置面积,远大于测算规模,再加上征迁不利、进度停滞,后来城市建设规范更新,使得可开发面积再次缩水,导致该项目历时18年仍未能完成。

去年,鹿城在全区范围内打响历史遗留问题清零攻坚战。蒲鞋市街道接下“军令状”,誓要挤除这块“脓疮”。该街道的攻坚党员干部精准核对安置面积、逐份分析材料、比对原始资料、解译历史名词,共收集原始资料17份,梳理基本情况和处置方案28页,终于解决了房源接收成本等争议和难题,同时通过调整沿河绿化带等手段,对项目剩余地块进行优化,提升开发价值,赢得了企业的信任和支持。

先破而后立。与“揭疤”相比,用新项目亮化添彩,才是关键。这其中,同样离不开红色抓手。利用辖区内的文化资源,蒲鞋市街道党工委以“静态+动态”立体展现形式,筹划打造“双井坊”“小坝坊音乐慢生活街区”两大文旅主阵地。

位于坝接河、前庄河、吕浦河和横渎河交汇处的小坝坊音乐慢生活街区,是塘河“一环三线”的关键节点,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原本这里是一处旧村,与城市发展格格不入。蒲鞋市街道通过“党建+文旅”模式的打造,如今的小坝坊音乐慢生活街区“旧村改造焕新颜”,正发力塘河经济新业态。

“目前已有多家商铺入驻。过不了多久,市民就可以在这里体验城市慢生活。”蒲鞋市街道办事处相关人士说,小坝坊音乐慢生活街区以文创业态为主,打造塘河文旅新亮点,计划开辟塘河游线和绿道环线,增设游船码头,打通河道空间,贯通滨水慢行系统,提高塘河文化传播与游玩功能。

长约450米的双井头马路市场,在蒲鞋市街道党工委的牵头下,几经改造,目前整体环境已大有改善。下一步这一区域将计划打造成为医疗康养街区,塑造全新的“双井坊”品牌。

“党建+服务”

激发为民办实事新思路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蒲鞋市街道辖区内集聚了一大批教育、医疗、文化等资源。如何用好这些资源,考验着街道党工委的智慧。为此,蒲鞋市街道通过深化红色领航系列行动,推进“区域链”党建联盟,与温医大附二院等30家单位签订共建协议,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动共赢的党建工作格局。

这几天,位于蒲鞋市路76弄的“共享厨房”正在抓紧装修中,计划6月底前投用。这家“共享厨房”与温医大附二院仅一墙之隔,是专门为病患量身定制的。“医院周边一天的人流量达1.3万人,很多病患是从县(市、区)甚至是周边城市赶来的。住院期间,自制餐食更有利于他们康复。”蒲鞋市街道金丝桥社区相关人士介绍,经过前期的考察摸底和选址,他们决定率全市之先建设“共享厨房”。该“共享厨房”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共两层,均设计安装有联排式的燃气灶具。该社区人士介绍,今后“共享厨房”或将引入高端识别设备,方便病患家属进出。同时,厨房设备的使用完全免费,只针对油盐等消耗性材料,采用诚信缴纳的方式,收取一定的费用。

在蒲鞋市街道,“共享”理念的活跃创新,远不止于此。同样正在装修的“共享自习室”,即将在蒲鞋市街道亮相。“共享自习室”位于学院路一家鹿城农商行网点旁,是该行根据街道和社区需求,特地腾挪出来的一间功能室,设有20来个座位,供市民免费使用。

“每个位子都设有三面围挡,相对密闭,可以在此安静学习工作。”蒲鞋市街道办事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他们还在酝酿“共享粮仓”等项目,集结街道辖区内的企业和商铺的力量,为困难户、独居老人等群体送去便利和温暖。

“党建+微网格”

助推基层综治“三级跳”

蒲鞋市街道东至府东路,南至锦绣路,西至灰桥河、龟湖,北至洪殿河、黎明东路,区域面积约3.9平方公里,下辖8个社区。作为新旧城区的交接处,人口密度大,社情民意复杂,基层综合治理压力颇大。

任务千头万绪,但抓手始终只有一个。去年,蒲鞋市街道采用“党建+微网格”模式深化服务,按照 “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要求进行全方位排查,累计排查人数10余万人次;辖区原有96个网格被细分为761个“微网格”,发动1100余名党员干部、物业人员、志愿者力量累计排查16万人次。为此,蒲鞋市街道党工委被市委组织部评为“市第二批疫情防控事迹突出的党组织”,也是鹿城区唯一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温州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的镇街。

蒲鞋市街道并没有就此满足。今年,该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室投入实体化运作,率全省之先完成“基层治理四平台”3.0版试点工作。该街道综治办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对平台技术、模块设置等100多个问题进行集中攻坚,该全新平台已基本实现可视化、集成化、全覆盖无盲区。包括“一张图”精准治理,破解问题信息不准难题;“全周期”流程再造,破解指挥调度不畅难题;各方参与协同,破解信息来源单一难题。

记者在该综合信息指挥室看到,硕大的荧屏上时刻显示着街道的几乎每个角落,一幅利用城市大脑建立的立体“孪生街道”,让工作视图更直观、形象、高效。一旦出现紧急情况,通过消息栏提醒、事件流转等操作,网格员可根据指令快速出击,实现实时管理。

下一步,蒲鞋市街道将持续擦亮“基层治理四平台”品牌,纵向上下打通、横向站所统筹,使数据赋能基层治理,真正贴近基层、贴近社区、贴近网格员,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温都记者 朱斌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