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晓闻,1934年生,从硝烟弥漫的军队医护员,到和平时期的一线护士,她一干就是35年。 如今,87岁高龄的她仍心系护理专业贫困大学生,发起成立“白衣天使助学慈善基金”,资助贫困的护理专业大学生。先后被授予“南丁格尔”纪念章,被卫生部授予“护龄卅年”的荣誉勋章。
年少从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舟山战役
1949年,年仅16岁的申晓闻,瞒着家人独自一人从平阳坐船到温州,找到当时解放军部队驻扎的瓯海中学,参加青训班学习。在青训班,那些“大哥哥”“大姐姐”对她非常照顾,让她体会到官兵一致、团结友爱的家庭氛围。
1950年,申晓闻作为实习卫生员参加舟山战役,为战场上下来的战士,进行伤口包扎止血,消毒后再转运到后方医院处置。申晓闻回忆,当时没有正式医院,伤员安置在老百姓家,一户宅院住二三十位伤员,一个村庄住三百号伤员。申晓闻一组,经常在夜里要提着马灯,踏着崎岖不平的小道,挨家挨户给伤员送药送水。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拉开序幕。申晓闻所在的部门被抽调赶赴东北,她与战友们一起,坐了两天两夜的闷罐车进入朝鲜,把伤病员带回国医治。1953年,浙江省湖州康复医院成立,专门收治抗美援朝伤病员。在这个康复医院里,申晓闻全身心投入护理、照顾伤病员的工作中,不仅为伤病员包扎、喂药,对四肢残缺、生活无法自理的伤员,更是给予亲人们无微不至的照料。
“那个年代,医疗条件差,我们凭着满腔热血,凭着对战友的深厚的感情来做护理工作!”年除了做好护理工作,申晓闻还在精神上开导鼓励他们。特别是对即将“离去”的战友,申晓闻总是紧紧握着他们的手,尽已所能给予他们临终的温暖,送他们最后一程。由于表现突出,申晓闻多次在部队被评优,被记三等功、四等功。
“人民需要我们,我们就要为人民服务。” 1953年,申晓闻随部队集体转业到地方。在护理岗位上,申晓闻一直干到退休,坚守了35年之久。期间,申晓闻从没想过要放弃自己心爱的护理职业。她说:“护士是崇高的,心地要非常善良,要有大爱的情怀。”1986年国际护士节,卫生部授予申晓闻“护龄卅年”的荣誉勋章。1986年6月,又被授予“南丁格尔”纪念章。她说,这些奖项里有着她一辈子对护理工作的经验和挚爱。
成立基金,资助护理系贫困大学生
2020年初,新冠疫情在全国各地快速蔓延。86岁高龄的申晓闻,从电视上、报纸上看到一批又一批的医护人员义无返顾地走上抗疫一线。看到那一张张被口罩压到变形的脸,看到了不惧生死,日夜奋战的医护人员。
作为有着35年医疗工作经历的老护士,申晓闻深深地知道护士的辛苦。于是,她萌生了设立一个助学准护士微基金的念头。2020年4月1日,申晓闻走进平阳县慈善总会,携带15万元捐赠款,与慈善总会签订成立“白衣天使助学慈善基金”协议,用于捐助报考护士专业的贫困生。
2021年2月8日下午,平阳老干部大学三楼会议室举行护理专业贫困大学生捐助仪式。基金会发起人申晓闻、平阳县离退休干部慈善爱心工作室主任丁旭莹、平阳县离退休干部慈善爱心工作室副主任陈定秋为5位护理专业的贫困大学生各送上了5000元捐款。一名受助学生说:“非常感谢申奶奶的资助,她不仅在学业上给予我帮助,而且她无私的爱还鞭策我们继续努力,为护理事业做出贡献。
申晓闻说:“以后每年再捐赠1万元,以鼓励更多的人加入到护士队伍中来。”她还特意交代原平阳县人民医院护士退休的女儿,“我只是开个头,希望更加的家人来关爱护理专业贫困大学生。我百年后,你们要继续把帮助护理专业贫困大学生的爱心接力棒传下去。”
温都记者 李伟康
《温州都市报》2021年4月14日第2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