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 | 浙南第一把革命火种从这里点燃!

2021-04-06 16:48 掌上温州客户端 阅读数:162736

编者按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过的百年历程,是光荣辉煌的一百年,也是艰苦卓绝的一百年;是奠基立业的一百年,也是开辟未来的一百年。
浙南(温州)是一块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土地,浙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斗争,浴血奋战,使浙南成为中国革命在南方的一个重要战略支点,在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浙南产业集聚区(经开区)推出“学党史”专栏。回望百年历程,让我们重温在党的领导下,温州在革命、建设、改革等不同历史时期的光辉历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续写好新时代温州创新史、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而努力奋斗。


古城温州的松台山脚下,曾有一条名叫侯衙巷的巷子,尽管因为旧城改造,小巷如今已不复存在,侯衙巷这个名字,却在历史长河中留了下来——这里曾举起浙南革命的第一把火种,写下浙南人民革命斗争史上浓墨重彩的第一笔。

1924年12月,浙南地区最早成立的党组织——中国共产党温州独立支部(简称“温独支”)在侯衙巷成立。


中共温州独立支部纪念亭


2007年,温州市委、温州市人民政府在“温独支”成立旧址北首(今大高桥与壬子巷交叉口西北角附近)建立“中共温州独立支部纪念亭”。纪念亭为正四角形仿古式,亭高7.6米,占地面积27平方米。亭内上方悬挂着纪念“温独支”碑文,供游人瞻仰。


举起浙南第一把革命火种


1924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改组了国民党,正式形成国共两党的合作。从而掀起了一场以推翻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在中国统治为目标的大革命,其发展之快,声势之大,规模之广,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前所未有的。“温独支”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建立,并经历了这场伟大革命的全过程。


谢文锦


1924年9月,设在上海的中共中央派永嘉籍谢文锦到温州,筹建党、团组织。谢文锦是早期共产党员,与刘少奇等同批赴莫斯科学习。

谢文锦来温后,广泛宣传全国革命形势与共产党纲领,燃起人们对社会主义的向往。他与当时温州的先进分子郑恻尘、胡识因夫妇联系。

郑恻尘毕业于省立十中,立志实业报国,于1918年集资创办中一花席厂,并任总技师。花席厂产品远销南洋群岛,最盛时工人多达1500人,成为当时浙南最大的工厂。胡识因先后就读温州艺文女学、大同女学、杭州女子工艺师范学校,并曾在省内多所女学任教员。1920年,胡识因在温州创办新民小学任校长,并在女子师范讲习所任教。


郑恻尘


夫妇两人在实业界、妇女界和教育界,声望较高。郑恻尘、胡识因等5人成为第一批入党的党员。

12月,中共温州独立支部在城区侯衙巷新民小学成立,胡识因任书记。与此同时,谢文锦还介绍金贯真、李得钊等8人入团,成立社青团(翌年2月改称共青团)温州支部。


左图为讲习所编印的《列宁与农民》教材封面,右图为“温独支”创办的《永嘉周刊》


1924年谢文锦到温州后,此外,“温独支”也通过《温州大公报》、《新青年》等刊物发表文章,在广大劳动群众和进步青年中宣传马列主义。谢文锦撰写的《列宁与农民》封面,曾被毛泽东选作广州农民讲习所教材。

“温独支”初期直属党中央,翌年8月改由中共上海区委(江浙区委)领导。它以温州城区为活动中心,领导温属各地党的工作,至1926年底,党团员发展到五十余人。“温独支”存在的两年多,为传播马列主义、开展群众运动,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帮助筹建国民党地方党部


“温独支”成立时,温州尚无国民党组织机构。1925年春,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温独支”的主要领导成员郑恻尘等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并帮助建立永嘉县党部。


温州独立支部旧址(资料照片)


随后,瑞安、平阳、乐清等县的国民党县党部也相继成立。由于这些县党部建立时基本上都是以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为核心,贯彻了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因而国共两党党员密切合作,推进了当时革命运动的顺利开展。

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左右派分化激烈,1925年11月,国民党右派在西山会议上通过《取消共产党在国民党中之党籍》的决议。“温独支”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反击国民党右派在温的分裂活动,取得了胜利,并把他们从永嘉县党部的执委中清除出去,维护了国共合作。


1926年1月,“温独支”挫败国民党右派阻挠,使胡识因成为浙江4位代表之一,参加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二大。图为国民党二大代表合影。


成立各界组织,广泛开展群众运动


为响应全国要求召开国民会议的号召,1925年1月,在“温独支”的领导下,温州率先成立国民会议女界促成会,并组织宣传队开展宣传活动。尔后在促成会的基础上建立永嘉县妇女会。

学生运动是“温独支”直接领导的一支很活跃的力量。1925年在上海发生的“五卅”惨案,震动全国。“温独支”立即发起召开中等学校师生代表会议,成立温州学生救国会和“五卅”惨案后援会,动员广大群众投入反帝爱国活动,学校停课,工人罢工,商店罢市,影响很大。

在群众性反帝斗争的推动和影响下,英国基督教会办的艺文中学和崇真小学师生宣布脱离教会学校,谷寅侯等创办的瓯海公学(瓯海中学前身),接受艺文中学离校学生继续上学。

当时温州较大规模的工厂是中一花席厂和鹿城布厂两家,温独支便派员到这两厂办平民学校,传授文化、开展宣传。1925年冬,鹿城布厂资本家无故开除三名工运骨干,激起了工人们的愤慨,温独支领导全城棉织工人联合罢工,相持10天左右,这是“五卅”以后在温州震动最大的一次工人运动。。

1927年1月,在温独支的协助和领导下,成立温州总工会。同时成立永嘉县农民协会,开展了一系列反对土豪劣绅、废除苛捐杂税和推行减租减息的斗争。


迎接北伐军入浙,结束军阀在温州的统治


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1926年7月正式出师北上后,不到半年,北伐军就从广东推进到长江流域,并从西、南两面直逼浙江。

为迎接北伐军入浙,“温独支”进行大量工作,一方面研究对付福建孙传芳所部溃兵过境,防止扰害人民,另一方面通过时任北伐军东路军前敌指挥部政治部主任胡公冕,要求北伐军从速挺进温州。


1927年2月,国民革命军第十七军进占温州。图为曹万顺军长和宣中华、郑恻尘、胡识因等在温合影。


1927年1月15日,北伐军第十七军宣传队进入温州,“温独支”发动各界成立欢迎和接待北伐军的组织。接着,以中共党员宣中华为首的国民党浙江省党部代表团也到温,共同商讨迎接北伐军等事宜。

2月12日,北伐军第十七军军长、中共党员曹万顺率部从福建经平阳、瑞安抵温州,沿途受到浙南人民的热烈欢迎,“温独支”所属的中共瑞安小组组织数千农民,到福鼎帮助北伐军挑运弹药和物资。

温州各界接连两天召开万余人参加的欢迎大会和军民联欢会,盛况空前。从此,结束了军阀孙传芳部属在温州的反动统治。


反对国民党右派的斗争


1927年4月,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蒋介石进一步加紧了他的反共计划。蒋介石等在上海召开会议,密谋以暴力手段实行“清党”,随后提出对包括毛泽东在内的全国各地共产党员应先看管的197人名单,其中有“温独支”成员和温籍党员12人。


图中横线部分为温籍共产党员


在这份由南京国民政府发布的“通缉共产党首要令”中,包括了毛泽东、陈独秀在内的197名共产党主要成员,其中就有温独支成员和温籍共产党员胡公冕、胡识因、郑恻尘等12人,这从侧面也说明了温州革命在全国的影响力。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温独支”的创建人谢文锦和郑恻尘分别在南京、杭州遭杀害,共青团温州支部书记蔡雄也在温州被捕,壮烈牺牲。“温独支”及其下属党组织绝大部分遭到破坏并停止活动。

“温独支”自成立至遭破坏近三年时间,在浙南播下革命火种,为日后重建浙南党组织和农民武装暴动奠定了基础。

部份“温独支”成员转入农村继续坚持斗争,其中多数同志成为1930年成立的红十三军和中共浙南特委的领导骨干。此后,浙南人民继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不断积蓄与壮大革命力量,终于在1949年5月解放了温州及浙南全境,胜利地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任务。 


来源:《温州城区革命历史馆讲解稿》

《点燃浙南革命之火的“温独支”》温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温独支”及其活动遗址》 徐定水 金柏东 

《浙南第一把革命火种——追忆市区侯衙巷温独支》陆剑于 原载《温州日报》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