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过节必备“吉祥果”,让温州与日本的“水果外交”佳话延续了上千年

2021-04-01 10:26  阅读数:135360

 “ 橘 出 温 郡 , 最 多 种 。”

——《橘录》

温州方言里,“大橘(桔)”音同“大吉”,一身鲜亮喜庆的柑橘,渲染了温州人过节的氛围。

△宋代《香实垂金图》

山海不远,一洋之隔的日本,过年时也少不了这种橙色水果的身影。正月里,众人围坐暖炉,品尝着家喻户晓的日本特色水果“温州蜜柑”。临别时,还会将其作为伴手礼馈赠亲友。

明明是日本特产,为何会冠上“温州”?带着这个问题, 本期就来讲一讲让人食指大动的温州和日本之间的“柑橘外交”。

PART 01

温柑曾为贡品,被苏轼点赞


华夏大地物阜民丰,柑橘栽培历史悠久,两千多年前,诗人屈原就在故里写下了《橘颂》名篇。


柑橘起源于青藏、云贵高原,途经长江而下,传向淮河以南。宋代欧阳修等撰著的《新唐书·地理志》中列举了四川、湖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等贡柑产地,可见古时柑橘栽种蔚然成风,但凡气候适宜处,户户栽橘,人人喜食。

△屈原借歌颂橘树,表达自己的理想

同类产品中,温州柑橘口碑出众。唐开元年间,有“天子元夕会宰执侍从,飨黄柑,拜赐馈遗,号曰:“传柑”的说法,特意强调:上皇帝御桌的“此特温柑非台柑也”。

清光绪年间,孙同元撰《永嘉闻见录》:“永嘉土产果品惟柑为最,以底平而圆者为上。岁例进贡,以备正月十五日传柑之用。九十月之间即摘送县中,装桶封送至省,以为贡品。”或许是因为“柑”和“官”在温州方言中同音,温柑成为元宵节“传柑(官)”的吉祥物。

受皇家青睐的温柑,在民间同样收获了大批拥趸。北宋大文豪兼美食爱好者苏轼,多次在诗文中提到温柑。他不仅赞叹“燕南异事真堪记,三寸黄柑擘永嘉”,遇到驸马王晋卿送他温州产的黄柑时,也要赋诗“侍史传柑御座旁,人间草木尽无浆。寄与维摩三十颗,不知薝葡是余香”感慨一番。

“三苏”中的另一位苏辙,亦写有《毛君惠温柑诗》:“楚山黄柑弹丸小,未识洞庭三寸柑。不有风流吴越客,谁令千里送江南。”可见当时的文人雅士皆以温柑为送礼佳品,竞相传颂。

PART 02

宋人学制国产“柑花香水”


除了满足人们挑剔的味蕾,温柑还有药用养生等多样价值,甚至留下了制作香水的罕见记录。

据张泌《妆楼记》记载,国人早在五代就已消费进口香水:“后周显德五年,昆明国献蔷薇水十五瓶,云得自西域,以洒衣,衣敝而香不灭。” 及至宋元,温州作为对外贸易港口之一,也进口过产自大食国(阿拉伯)的蔷薇水。
△宋代花露由蒸沉得来

蔷薇水以类似蒸馏的方法,对玫瑰花进行提纯萃取。

宋人张世南在《游宦纪闻》卷五记录:“永嘉之柑,为天下冠。”其中有一种名朱栾,其香绝胜。于是人们“以笺香或降真香作片,锡为小甑,实花一重,香骨一重……置磁器中密封,其香最佳。”详细描述了宋人受阿拉伯蔷薇水的启发,利用蒸馏原理制作了柑花香片,而一次次蒸出的花液在浸过香料之后,便是柑花花露。


PART 03

首部柑橘专著诞生在温州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出自《晏子春秋》的名言,不仅讲述了事物属性随环境改变的道理,还印证了一个事实:


柑橘属芸香科植物,
成员多且复杂
要搞清楚它们的族谱,
两个字:头大。

△柑橘类植物族谱复杂

有人却不嫌事儿多,主动接下挑战。他正是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的长子,历官工部侍郎、工部尚书、临安知府、龙图阁学士韩彦直。
△韩彦直文武双全,与岳飞之子岳云是故交

韩彦直祖籍延安,在温州任“知州”时,很是喜爱当地柑橘。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他通过实地走访,写就《橘录》(又名《永嘉橘录》)。全书不过4000余字,内涵却极为丰富,对柑橘类水果进行辨识、分类,为它们厘清了“家谱”。

△韩彦直为著书而走访温州果农

《橘录》分上、中、下三卷,并有“自序”一篇。前二卷分述柑、橙、橘三个品种的形、性、味,所载橘14种、柑8种、橙类水果5种,加起来一共27个品种。后一卷分述始栽、培植、去病、浇灌、采摘、收藏、入药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皆详赡可观”。

书中所录品种中,作者首推真柑,称其“最贵可珍”。因其味似乳酪,也名乳柑。“温四邑俱种柑,而出泥山者又杰然推第一”。文中提到的真柑最佳产地“泥山”为今天的苍南宜山。

苏轼曾写过《 黄甘陆吉传》:“黄甘、陆吉者,楚之二高士也。黄隐于泥山,陆隐于萧山。楚王闻其名,遣使召之……”。他笔下的虚构人物“黄甘”其实就是“黄柑”的谐音。可见北宋时期,宜山就以柑橘而闻名。

△据后人考证,《橘录》中称“颗极大,有及尺以上围者,皮厚而色红,藏之久而味愈甘”的“海红柑”,即如今温州人熟知的瓯柑的祖先

《橘录》比果树学学者、葡萄牙人费雷利所写的柑橘类专著《柑橘》早了469年,不但被译成英、法、日、西班牙、意大利等文字,美国、日本等国学者还在柑橘学术专著中予以介绍或引用。英国学者李约瑟称其为“这一专题的最早著作”。

PART 04

源自温州的日本“温州蜜柑”


随着宋元时期航海贸易的发展壮大,《橘录》迅速向海外传播。葡萄牙人把中国脐橙引入巴西再传入美国,参照《橘录》培育出著名的华盛顿脐橙。美国果树栽培专家里德在《植物学简史》中表示:《橘录》记录的整枝、防治虫害等技术都非常先进,对各国橘类栽培具有参考意义。


另一条“橘路”也在迅速向海外铺展。


《日本书纪》(日本留传至今最早的正史)记载:“约1200多年前,受命于天皇的使者,把蜜柑作为长生不老的水果从中国带回。”


中国对此的记载不尽相同:日本和尚田中间守于唐时到浙江进香,将柑橘种子带回日本培育。另一说法则是明代日本僧人智惠来中国时取道温州,带回柑橘在鹿儿岛、长岛栽植,几经嫁接、改进,培育出皮薄无核、味甜如蜜的新品种——“温州蜜柑”(也称“温州蜜橘”)。


△“温州みかん”即“温州蜜柑”,日本常见带此字眼的产品

溯源“温州蜜柑”虽难,但从其名字来看,一定与古时温柑颇有关联。如今,它安家落户海外,并不断扩大种植。上世纪70年代,“温州蜜柑”在日本全国栽培面积和产量一度占所有柑橘总面积和总产量的90%以上。

作为日本招牌特产,“温州蜜柑”远销海外。南至澳大利亚、新西兰,北达俄罗斯黑海沿岸的许多地区,都分布有“温州蜜柑”果园。


PART 05

留学生将“温州蜜柑”带回“娘家”


1911年前后,公派留学日本的瑞安籍学生许璇(1876—1934)收到了一封家乡来信。二十世纪初,中国是以农耕为本的农业大国,瑞安务农会委托许璇从日本引入果树良种。


△许璇(前排右二)与朋友合影

1913年,许璇从东京帝国大学农科毕业回国时,将日本的“温州蜜柑”树苗和栽培技术带回温州用以改良。“温州蜜柑”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海外游历后,第一次回到故乡。

1916年至1917年间,实业家黄溯初(1883—1945)从日本带回了兴津园艺场和兵库县川边郡稻野村的“温州蜜柑”种苗,在平阳郑楼等地种植,并逐步扩大量产;1956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先后从日本引入12批“温州蜜柑”新品种,进行本地研究改良;瑞安籍柑橘专家曾勉(1901—1988)受命组建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橘研究所,攻坚培育良种,取得了丰硕成果……

山水路漫漫,故园见青山。

这一次,留洋归来的“温州蜜柑”在一代又一代中国学人和实业者的努力下,为华夏大地增添了盎然生机,也给我们的舌尖带来了更多甜蜜。


温盈盈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