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主播”们为温州制造插上翅膀? 市政协委员纷纷献出“锦囊妙计”

2021-01-31 19:50  阅读数:29170

线上消费、数字经济,一直是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热点。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把网络直播带货推到前所未有的风口。

根据智研咨询统计整理, 2020年中国直播电商行业市场规模逼近万亿元。不仅仅是面向终端消费者的“网红”零售直播,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加入了直播赛道。艾媒咨询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 2020年中国企业直播行业B端用户超过120万家,预计2025年中国企业直播市场规模将超过26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6.9%。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由企业直接发起的直播服务将日益向细分化、垂直化方向发展,企业应用场景不断丰富,涵盖金融、教育、培训、医疗等众多领域。那么,在这波网络直播带货的“蜜月期”,温州是如何紧抓时代机遇的?温州又是如何培育属于自己的网络主播人才队伍的?今年市“两会”前,部分市政协委员就网红经济、电商业发展等提出相关提案。本期《委员观察》栏目予以关注。

温州多渠道培育直播产业,培养网络主播梯队

1月20日到2月1日,每晚7时至11时,13个直播间,温州线上“年货节”火热进行。潘文权就是其中的主播之一。

去年年初,原本在宁波从事主持工作的永嘉人潘文权关注到“楠溪行·E嘉人全民直播节”活动,随后他报名了执行方推出的免费直播培训课程。从对直播带货的懵懵懂懂,到组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5人直播团队,目前他和他的团队成员已经能够实打实地完成一场销售额达1万多元的网络直播。“这些商家销售的商品主要是产自永嘉的零食,以及母婴类、教玩具等。”潘文权说。

网红效应和直播活动对推动制造业和贸易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去年5月份,温州市出台《关于促进工业企业平稳运行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到要加快建设产地直播基地和C2M“超级工厂”,通过网红直播带货、电商平台铺货等方式拓展销售渠道。《2020年温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将打造新兴数字贸易港,培育发展消费新模式。

而“直播带货”的关键一环,就是主播人才的培养。去年,我市已推出系列举措,比如市人社局牵头建立全国首创的流媒体运营师标准培养体系。自2020年6月23日项目启动以来,已培训师资共计130人、学员2403人,初步统计成功取得合格证书率85%以上。

这其中,鹿城区广化、南郊、滨江、松台、五马、山福等镇街直接面向企业等经济实体举办培训班6期,培养企业直播人才近500人,真正实现“学以致用”。比如,土蜂养殖者林鹤,单场直播间人数达到2.3万人次,直播活动交易额达数万元;服装行业主播陈伊南和王枢,单场直播观看人数达1万人次,销售金额超十万元;农创客刘钦华去年开始从事直播创业,目前直播板块营收已超200万元。

不过,目前我市的直播产业和主播培训体系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与产业融合程度不够深,特别是大学毕业生经过培训虽然掌握了基本直播技能,但与企业的实际需求还有一定差距;与先进城市相比,直播人才的扶持政策还有差距,人才聚集效应不足等。对此,市政协委员献计献策,分别从扶持政策、主播培养和产业结合的角度提出建议。


委员声音

市政协委员、共青团温州市委宣传联络部部长周忠泽:

建议出台主播专项扶持政策,加大人才聚集力度

网络主播作为电商经济的关键要素之一,已成为各地抢夺的重要资源。据了解,2019年全国前100名的网红主播有80%集聚在杭州,但2020年,杭州仅占三分之一左右。

目前,温州网红孵化公司和“头部流量”主播较少,培育体系、扶持政策和配套措施还不完善,以市场化主导主播培育、开展“直播带货”的氛围尚未真正形成。特别是在知名网络主播企业和人才引进方面,与一些周边城市相比,政策不聚焦、力度不够大。

因此,建议加大人才培育力度。激发专业培训机构和大中专院校的活力,广泛组织市场经营户、商贸企业、工业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直播普及型培训,促进观念转变,适应新型营销模式。吸引温州内外网络新人主播、应届大学毕业生等来温州参加定制培训、实习实训、创业就业,争取每年为温州培育100名中腰部以上网络主播和1000名带货达人。

同时,建议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可参照杭州余杭和金华义乌等地做法,尽快出台直播电商专项政策,加大对知名直播平台、规模网红服务机构、自带流量的网红、直播供货企业等扶持力度,在融资、税收、人才购房、子女入学、租金减免、物流仓储等方面给予支持,吸引更多的网络主播人才、直播服务机构等上下游企业来到温州、留在温州。

市政协委员、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创业学院副院长、教授易淼清:

推动直播电商人才培养主体多元化、内容专业化、手段产业化

当前,以森马、奥康为代表的温州本土鞋服龙头企业开始全面导入直播电商,在企业加码直播电商的同时,人才短缺问题亟待解决。为此,需要进一步加强直播电商人才的培养主体、培养内容和培养路径建设。

首先,培养主体要多元化。要改变学校在人才培养中的单一主体地位,积极推动“政校行企”合作,或者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导第三方专业培养机构实施直播人才培养,快速、高效满足直播电商人才需求。

其次,培训内容要专业化。直播电商看似门槛低,其实学问很深,粉丝运营、视频制作、直播剧本撰写以及挖掘产品特性等都需要长期而专业的训练积累。可以考虑针对具体产业,与行业协会以及专业的MCN(新的网红经济运作模式)机构合作,开发相关的互联网直播营销的课程与教材,并以专业化流程与方法,从学生中筛选具有潜质的直播网红开展培训。

第三,培养手段要产业化。信息技术的快速迭代以及消费潮流的急速切换,让传统的直播电商人才培养手段难以跟上产业的变化。因此,在直播电商人才培养中,要推动产教深度融合,紧密追踪直播电商产业链各环节相关岗位的技术技能要求,加大与相关产业的对接融合,完成从前端的场景包装师、直播讲师、直播内容编辑、选品师等到后端的技术、产品生产、运营、仓储、物流等岗位人才的培养。

市政协委员、温州东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滕伟忠:

主播培训要下沉,一、二、三产皆有可为

整体而言,目前温州市场上主播人才储备不足,且综合素养有待提高。虽然政府、企业和高校等各方也推出了部分主播培训课程和项目,但与 “懂产品、懂企业”的真实需求还有一定差距,一些企业还面临“不知如何培训内部员工直播”的问题。尤其是B2B类型的制造企业,过去主要依赖线下展会吸引顾客,在疫情席卷全球的情况下,线上展示包括短视频和直播等,便成了为产品推广的主要形式。

建议在组织各类公益或商业性培训时,积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沟通作用,收集企业人才培训需求,并协调落实直播实训基地,打通人才培养和后端产品的对接,帮助企业真正提升品牌影响力和产品销量。

培训服务还应该进一步从城市下沉至县村,以农户和农创客为直接培训对象,提升他们直播卖货的能力。目前抖音、快手有许多农户在农田、大棚里直播介绍自家产品并讲解种植技术等,这有助于完成从“吸粉”到“销售”的转化。深入农村一线,挖掘、培训有潜力的农户主播,将有利于推动温州农产品销售,助力本地农村经济发展。

除了“直播带货”,通过直播带动文旅产业发展也令人期待。在文化领域,主播推介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建议在温州网红一条街——公园路,设置大玻璃房形式的直播中心,通过直播逐一介绍温州的山水斗城、三十六坊、市井小吃、温商精神等,这既与历史街区风格相吻合,又能助力温州城市新形象“走”出去。

温都记者 杨晓宴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