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跑一地”改革让群众“事顺心畅” 人大代表建议加大力度敢啃“硬骨头”

2020-11-09 19:45 温州都市报 阅读数:199912

“最多跑一地”改革,是2019年我省在积极推进社会治理领域的又一次改革探索和实践。这项改革举措以县(区、市)为重点,加快建设完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发挥司法、行政、信访等多部门资源,打造集信访和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社会治理事件处置、社会风险研判等三个平台于一体的现代化社会治理共同体,把群众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规范起来,让老百姓遇到问题能有地方“找个说法”。

今年10月27日,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召开,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市政府作关于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最多跑一地”改革工作情况报告。

那么,我市县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情况如何,市人大代表都有哪些意见?

瓯海十大平台让群众“事顺心畅”

在贵州籍杨女士眼里,瓯海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下称“瓯海矛调中心”)是一个能说理的地方。今年7月,在职工维权律师、人民调解员的帮助下,杨女士向用人单位要回1.8万元工伤补偿,避免多地奔波以及诉讼负担。

瓯海矛调中心位于瓯海区娄东大街58号,前身是“平安瓯海”综合体,率全省之先探索完善诉源治理并建立“前端智慧预警、中端多元化解、末端防复巩固”的“全生命周期”社会治理工作模式。自2017年8月成立以来,该中心先后经历两次重塑再提升,现已实现矛盾化解、应急处置、风险研判“三位一体”功能布局。

走进瓯海矛调中心,办事群众只需在登记分流台讲明事由,现场工作人员就会主动帮助取号,引导办事群众到综合受理区等待叫号办理,实现“一窗受理、集中分流”。该中心通过整合劳资调裁、调解(速裁)、公共法律服务、社会心理辅导、社会帮扶等“十大平台”,打造社会矛盾纠结多元化解集成平台,实现让群众办事“只跑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在区域划分上,一楼办公区形成了综合受理、联合接访、大调解以及诉讼服务等四大功能区域的闭环设置。”瓯海矛调中心有关负责人说,此举是基于矛盾纠纷调解流程进行设置的。“对于绝大多数矛盾纠纷案件,甚至是诉讼案件,最优的选择方案还是协商调解。如果双方调解意愿不强或调解不成,工作人员再对事项进行分流处置,最后通过诉讼服务进行兜底,这样不仅会加快矛盾的化解效率,同时减少诉讼资源的浪费。”

在二楼心理服务区,该中心还进一步丰富了矛盾纠纷解决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进温州康宁医院专业力量进驻,引导办事群众心理疏通。

“瓯海矛调中心像是瓯海区矛盾纠纷综合处理站,这里将各类矛盾纠纷同有关部门串联起来,再通过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纠纷多元调处功能,在诉源治理上探寻方法,最终做到让办事群众‘事顺心畅。”瓯海矛调中心有关负责人说。

瑞安一站式服务集中解决“民生小事”

现年58岁的夏瑞弟是瑞安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的金牌调解员,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有着10余年劳动争议类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经验,擅长工伤赔偿、劳资争议、劳动合同、人身损害等纠纷的调处调解,不少群众调解纠纷都会主动找老夏调解。

11月4日下午3时许,老夏在工作室忙着接待办事群众。“忙起来基本上停不下来,过来的人是一批接着一批,其中有自己过来调解的,也有过来咨询意见的。”在老夏看来,群众主动上门寻求帮助是对瑞安矛调中心工作的信任。解决劳动争议类纠纷不仅需要丰富的业务知识、矛盾化解技巧,还需要入驻中心部门联动化解机制。前不久,他接触过一个案件是企业员工因工受伤而“超时间”在医院治疗引起的纠纷。为及时解决问题,他请来医调委的调解员共同参与调解,最终敲定了员工、企业、医院三方一致满意的协商方案。

像老夏这样的金牌调解员,瑞安矛调中心还有3人。该中心通过深度整合专业调解力量,让劳调、医调、婚调等6个行业调解组织整体入驻,配21名专业调解员,设立4个“个人品牌室”、1个“个人专家工作室”,积蓄调解力量和深度。

除整合调解资源力量,做强中心调解功能室外,瑞安矛调中心还聚焦涉法涉诉、征地拆迁、劳动争议、民生政策、村社三资等5个矛盾多发领域,以创新“模块+专班”运行化解模式,推动“场内场外”“线上线下”协同联合,集聚要素、集成作战、集中专业力量解决专业问题。

去年,辖区内一企业法定代表人意外身亡,企业十余名员工面临欠薪纠纷。为从速解决问题,该中心通过“模块+专班”模式,成立专班小组,并由主事权单位瑞安市人力社保局牵头,瑞安市公安局等其他事权单位共同参与,集中力量化解。类似案例很多,启动“模块+专班”模式5个月以来,该中心已成功化解疑难纠纷40件。

今年以来,瑞安矛调中心已成功调解1830件,有力推动民商事收案数同比下降15.51%,诉前化解率同比上升21.95%,信访接待批次、人次同比下降21.63%、36.30%,案事件流转、办理效率大幅提升,信访矛盾化解“终站点”作用逐步呈现。

“最多跑一地”改革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近年来,我市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统领,探索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建设,成功的经验做法在全省县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建设现场推进会上被介绍推广。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市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对标“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实现“三个全省率先”即在全省率先实现实体化整体运作、全省率先明确合理化组织构架、在全省率先出台系统化运行规范。

根据工作部署,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实体化整体运作,12个县(市、区)矛调中心全图投入运作。截至10月15日,全市县级矛调中心共接待82100批次,群众113269人,受理事件总数61067件,化解数60197件,化解率98.58%。

在取得工作成效的同时,我市积极探索、剖析县级矛调中心实体运营过程中的不足。市政府在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还存在部门协同配合不够紧密,线上线下融合度还不高,调解员队伍建设亟待强化等一些问题。

与此同时,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开展专项监督工作,重点关注县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信访超市)等基层组织的建设运行和作用发挥情况,推动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

今年8月至9月,市人大常委会成员带队,组建7个调研组围绕专项监督工作,赴12个县(市、区)开展调研,实地察看了各地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及乡镇(街道)分中心,听取各地工作情况和有关意见建议。

在调研过程中,调研组对各县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在推进社会治理领域“最多跑一地”改革上取得的扎实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同时,各调查组对加快推进县级矛调中心规范化建设和运行、探索创新培育亮点特色、强化联动共治等方面提出诸多意见建议。

代表意见

省、市人大代表

泰昌集团党委书记王茂法

因地制宜,敢于解决尖锐复杂问题

在城市化进程中,乡村社区形态发生转变,新成立社区的矛盾纠纷自我消化能力会在短时间出现不足。引起这方面原因很多,有传统意义上社区居民内部矛盾,也有因为组织框架变革引起居民与居委会角色错位间的矛盾,还有部分因征地补偿而引起居民与当地政府部门的矛盾等。县级矛调中心的成立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有效地减少基础矛盾的集中性,缓解社会公众投诉难、协调难的痛点。

为了能够让矛调中心更好地服务百姓,让百姓舒心。我建议,各县(市、区)在矛调中心设置运营上,应因地因时制宜,结合运营情况调整入驻部门力量,例如在子女入学期间,就需要加大教育条线的专班疏导;对于涉及尖锐复杂问题,需持有敢啃硬骨头的决心,给予合理合规的协调落实,从而凝聚向心力。

市人大代表

浙江嘉瑞成律师事务所主任童洪锡

让各方共同发力,由“物理整合”实现“有机融合”

矛调中心的成立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

通常意义上,出现纠纷可以选择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等基本途径解决。各县(市、区)矛调中心的成立,让绝大部分矛盾纠纷都先经过矛调中心分流,通过专业人士积极引导当事人做到能调尽调,这样不仅节约司法资源,减少当事人诉累和诉讼成本,同时还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法院诉源治理。

显而易见,不少矛盾纠纷的调处往往涉及多个部门,为此,很多矛调中心在设计规划时引入访调、诉调、劳调、医调等行业调解组织或部门入驻,实现“集中办公”。其实,“物理整合”是实现“最多跑一处”的第一步,后续还应出台有效措施或工作细则,让多部门主动参与形成有机联动,实现调解、咨询、援助、诉讼等力量共同发力,最终形成各方化解社会矛盾力量和途径的“有机融合”。

温都记者 陈恩欣

《温州都市报》2020年11月10日第3版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