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灯市集手艺人:“宽山”让金属多了人文温度

2020-10-21 22:32 掌上温州客户端 阅读数:14918

温都讯 “宽山”是国内知名的银壶品牌,马睿衍就是它的创始人。今天,马睿衍表示,“宽山”即将来温参加青灯市集,向观众展现器物之美。

马睿衍1977年生于江苏常州,自幼痴迷音乐、绘画。习茶后,钻研于生活美学,耽于器物之美。创立“宽山”品牌,取 “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之“宽”意,铸造心目中至美的银壶。他认为,一切关于美、四季、自然的感知,都可以成为打造一件件完美器物的灵感滋养。

他做五金贸易起家,对“金工”这个传统工艺烂熟于心,怀有一种精益求精的追求。或许就是这样,让他对需精工良匠才能打造出的银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走访大量日本银壶老工坊、金工工艺名人,拜访国内精于锤揲工艺的工坊、老匠人,最终创办宽山集美堂,2019年把店开到了日本京都。

制作一把壶,和其他艺术创作没有区别,首先考验的是技艺的功力。“宽山”做壶,与日本不少金工协会与匠人长期保持密切的技术交流,为的就是保证工艺部分可以集众家之所长。

“宽山”的壶均采用锤揲工艺。这项在唐朝从西域传入的外来工艺,多用于质地较柔软又十分珍贵的金银器制作。对金银进行日复一日的锤击,直至器形和纹饰成形。锤揲令简洁的器物表面富有肌理的变化,使金属脱离了冷冰冰的质感,多了人文的温度。

而另一项工艺“口打出”,被业内称为最高难度的成型工艺,于国内由“宽山”率先突破。“口打出”的作品不仅器身由一块料直接打出,壶嘴部分亦是直接敲打而出,需要一气呵成,完全一体化成形,不做任何焊接。这样的工艺是无法通过工业流水化作业实现的。

精雅的银壶,有时需要一些古色和野气。复古做旧着色工艺的掌握是判断一把壶优秀程度的另一项关键指标。为了让银壶更古雅,“宽山”由“巧美会”传授日本传统南镣银壶紫皮着色工艺,在后期突破了“紫皮易变”的技术门槛,做到了色彩厚重不沉,古朴历久弥新。

马睿衍介绍,“宽山”器型一般参照古物,但仿古不拘古,拥有别具一格的器物美学和生活美学。一把制作精良的银壶,需要经过80多道小工序,历时50天左右。

据了解,“宽山”在售的银壶有一百六十多款,更有一百多款设计图稿蓄势待发,每年出货量近三千把。

“宽山”去年曾参加过青灯市集。马睿衍说,“宽山”的企业文化与青灯市集的内涵很契合,希望通过青灯市集展示“宽山”的精湛工艺,让更多的人领略到器物之美。

温都记者 郑荣

编辑 孙立彭

校对 徐卉

版式 邵海若

审核 叶淦

监制 陈博盛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