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上午,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温州市人民政府承办的2020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在浙江温州开幕。
开幕式上,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作主旨报告。钟南山表示,在当前背景下召开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有其特殊意义。“此次新冠疫情的防控中,无论是在医疗方面还是其他科学领域,青年医务工作者和科学家占到了百分之六七十。他们在社区层面的群防群控,建立方舱医院,尽早诊断,救治重症患者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钟南山特别提到,大数据、人工智能,高通量的分子测序,抗原抗体的优选分离等先进技术,在预测疾病发展规模,重症发展可能性等方面都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
“相信各位青年科学家将在这次学术交流会上获得很大的学术上和思想上的提高。预祝青年科学家和所有的科技工作者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本次峰会以“汇聚天下英才、共创美好未来”为主题,聚焦消除贫困、生命健康、青年未来、可持续发展等全球性议题,重点举办“全球青年科技领袖圆桌会”“大健康论坛”“中外大学校长圆桌会”“国际青年女科学家论坛”“大学创业世界杯全球总决赛”等系列活动。
开幕式上,将正式发布《2020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宣言》,并举行第十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颁奖仪式。
同时,联合国秘书长青年特使贾亚特玛·维克拉玛纳亚克,中国科技大学教授、青年科学家代表陆朝阳等顶尖科学家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发表主旨报告。
本次峰会共有来自全球96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的青年科学家代表出席。在这场科学盛事中,他们将碰撞智慧、论剑科技,共同探讨创新发展领域前沿话题。
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发起、联合主办的面向全球青年高层次人才的活动,每年举办一次。首届峰会于2019年10月在温州成功举办,800位海内外代表参会,向世界发出了信任、合作、共赢的声音。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校堃:借势长三角一体化 地方高校搭上发展快车
10月17日晚,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主体活动之一——中外大学校长圆桌会在浙江温州举行。
圆桌会上,围绕“青年与未来 教育与创新——构建全球教育共同体”主题,海内外4所高校校长发表主旨演讲,17所高校校长在三个平行圆桌讨论会上就“科技创新发展”“教育未来发展”“新时代人才培养”主题交流分享,碰撞思想。
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温州医科大学校长李校堃以温州医科大学的发展,分享了地方高校的特色发展之路。
近年来,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推进,温州获得了更多的发展要素。在人才培养领域,李校堃表示,温州医科大学搭上了长三角一体化的“特快列车”,“我们的学生可以出去,到南京医科大学、上海交大等高校进行交流与互动,大量的交流促进了教育发展。”
青年科学家施一:发现新冠病毒基因复制特性 正研发广谱抗病毒药物
今年以来,新冠疫情成为全球面临的最大挑战,许多科学家以空前速度投身病毒相关研究工作,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奠定科学基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研究员施一便是其中之一。
作为一名青年科学家,施一的主要日常工作就是和病毒打交道。今年疫情以来,施一和实验室同伴一起,专注于新冠病毒的特性研究。
“今年上半年,我们主要研究了新冠病毒基因组复制的活性特征。”施一介绍,他们发现,虽然同为冠状病毒,但和此前人们熟悉的SARS比起来,新冠病毒活性更弱,更具隐蔽性,同时,新冠可以通过飞沫、直接接触等方式传播,这些特征都意味着此次流行的新冠病毒更易传播,这也是本次疫情长时间存在的重要原因。
目前,市面并不存在针对新冠病毒的特效药。施一透露,目前,在了解新冠病毒特征的基础上,他所在的实验室正在研发针对冠状病毒的广谱药物,为下一次应对冠状病毒挑战做储备,“我们主要针对病毒的聚合酶研发广谱性的多肽药物,目前初步研发结果显示,我们研发的药物具有一定抑制病毒活性的作用。”
不过,一款新药的研发并非一蹴而就。一般而言,新药研发过程中,即便实验室的工作完成,还将面临着临床试验、产业化等环节。施一说,下一步,实验室还将继续优化效果,“期待有一天,我们的研发成果能够对抗击冠状病毒产生较好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