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心屿景区(AAAA)

2014-04-11 18:19 温都网 阅读数:18894

景区级别: AAAA 咨询电话: 0577-88201193 0577-88201300 门票:     25元/人 门票说明: 1、门票价包括景区门票、来回轮渡、保险2、伤残军人、现役军人、离休干部、70岁以上老年人、30年以上教龄教师、残疾人等凭有效证件实行免票 开放时间: 8:00-23:00 景区地址: 温州市鹿城区江心屿 景区网址: http://www.zgjxy.com

景区介绍

 

 “中国诗之岛,世界古航标” 

 

       中国四大名胜孤屿之江心屿,位于温州市北面的瓯江中游,呈东西长、南北狭的形状,总面积约7万平方米。该屿风景秀丽,历史古迹,人文景观丰富,是瓯江上的一颗璀灿明珠,历来被称为“瓯江蓬莱”。历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孟浩然、韩愈、谢灵运、陆游、文天祥等都曾相继留迹江心屿。历代文人墨客名贤留有叹咏江心屿著名诗篇近800篇。山水诗开山鼻祖谢灵运于公元422年出任永嘉太守时,频游孤屿,留下不少诗篇,其中《登江中孤屿》是谢灵运描写江心屿的第一首诗,也是历代诗人传世的第一首咏江心屿的诗。“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 极为形象地描绘了当时江心屿碧水回环、耸翠流丹、白云红日相映,蓝天绿波相照的壮丽景色。到了唐代,江心孤屿的声誉远传中原,诗人孟浩然、李白、杜甫、韩愈都相继讴歌赞美,为江心孤屿增添了诗情画意。如李白的“江亭有孤屿,千载迹犹存”;杜甫的“孤屿亭何处?天涯水气中”,虽然李白、杜甫未曾踏上江心孤屿,可是他们对孤屿的向往之心跃然纸上。还有南宋陆游,来到江心孤屿,夜宿之后留下了“使君千骑驻霜天,主薄孤舟夜不眠。好与使君同惬意,卧听鼓角大江边。”(《同永嘉守宿江心寺》)的名篇。  江心孤屿的美酝酿传世诗篇,是名人佳句使江心孤屿名扬天下,江心孤屿因而被誉为“中国诗之岛”

      东西双塔,屹立于孤屿,遥相呼应,往来船只,遥见二塔便知已到温州市区,从而双塔亦成温州风光的标帜。1981年东西双塔列为温州市第—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东西双塔被国际航标组织列为世界百座历史文物灯塔之一。国际航标协会正式宣布其为世界航标遗产。

       江心屿内古树名木苍翠蓊郁,山绕水环,亭台点缀,桥榭相映,山光水色妩媚竟秀。名胜古迹众多,如江心寺、宋文信国公祠、浩然楼、谢公亭、澄鲜阁及博物馆、革命烈士纪念馆均系省市级文保建筑。数百年来流传至今的江心屿十景如春城烟雨,瓯江月色,孟楼潮韵,远浦归帆,沙汀渔火,塔院韵风,海眼泉香,翠微残照,海淀朝霞,罗浮雪影更使游客留连忘返。 

 

江心屿

 

江心寺

 

      江心寺,位于温州市江心屿。江心寺建于宋绍兴七年(公元一一三七年),由青了(真歇)禅师创建。现在的孤岛当初分为东西两小屿,上建有佛塔及塔院。东塔建于唐懿宗咸通七年,东塔院为普寂禅院,建于唐咸通十年。西塔及塔院建于宋开宝二年,西塔院为净信讲寺。南宋建炎四年(公元一一三○年)金兀术举兵侵犯宋朝皇都临安(今杭州),宋高宗赵构为避乱,南渡驻跸于温州江心普寂禅院,时御书“清辉”、“浴光”已失,“清辉”尚存江心寺内。翌年,宋高宗再度登基,改号绍兴,于绍兴七年书诏蜀僧青了禅师由舟山普陀来住持温州普寂禅院和净信讲寺。青了禅师见普寂禅院和净信讲寺分列两岛,中贯川流往来不便,便趁当时川流淤积之机,亲自率众抛石填平,于上建中川寺,宋高宗赐号江心寺,又改普寂禅院为龙翔寺,改净信讲寺为兴庆寺,并将江心寺崇奉为高宗道场,包含岛上一切亭台楼馆,并赐香灯田一千亩。其时的一派佛国景象,毫不逊色于当时的普陀山。其后八百多年里,该寺屡废屡兴。

      现存之江心寺为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重建,面积约2870平方米,分前、中、后三殿。前殿为金刚殿,东西有长廊,两端置钟鼓楼。今宋代古钟尚存。中殿为正殿,最为壮观。殿内供奉释迦牟尼塑像。殿内槛联匾额,琳琅满目。正柱联为宋王安石撰并书。后殿三圣殿,殿额与对联皆为弘一法师所书。寺院大门两边有题为宋王十朋撰书的叠字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念“yun,zhao chao,zhao zhao chao ,zhao chao zhao san;chao,chang zhang,chang chang zhang,chang zhang chang xiao”)。由书法家方介堪正楷重写。寺周古木参天,景色清幽。1983年列为全国对外开放142座重点寺院之一。 

 

江心寺

 

寺内高宗道场

 

 

东西二塔

 

       东塔位于孤屿东峰山,西塔位于西峰山,双塔对峙挺拔,有凌云之势,往来船只,遥见二塔便知已到温州市区,从而双塔亦成温州风光的标帜。东塔高28米,底径8米余,6面7层,青砖围砌。塔顶自然生长一株古榕树,根垂塔中,全年常绿,实为奇观。

      西塔塔高32米,底径7米,6边形,7层,中空,系楼阁式青砖仿木构建筑。远远望去,碧水蓝天,全身披绿的西峰山托着砖红色宝塔,塔刹直入云端,蔚为壮观。就近处,江风吹动四十二个檐角的铜风铃送声,四周枝头飞禽清脆的啼呜,交响成趣。塔每层每面均有小佛龛,内置石雕佛像,造型精致,神态自然,有颇高的艺术价值,塔周围置青石坐凳,万木扶疏,清幽格静,引人遐思。今塔仍保持宋代风格。

      东西双峰 崖岩挺秀,自然天成,林木蓊郁,东西双塔屹立于东西双峰,遥相呼应,活绘出江心屿的优美轮廓,成为温州的—个标志。 

 

东西二塔

 

宋文信国公(文天祥)祠

 

       位于江心寺东面。南宋德佑二年(1276),文天祥自元兵押解途中脱险来温,留居中川寺,作《北归宿中川寺》诗。明宪宗成化十八年(1482),邑人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就义200周年而建此洞。祠内原有文天祥石质雕像和名人题诗碑刻,后被毁坏,仅存清人秦瀛《宋文信国公造像题记》碑。1981年整修,回廊镶嵌《正气歌》及20块后人凭吊诗词碑刻,并有联云:孤屿自中川,逝水难消亡国恨;崇词足千古,英风犹挟怒涛鸣。 

 

宋文信国公(文天祥)祠

 

浩然楼

 

       位于文信国公祠东侧,明万历八年(1580)建。楼为木结构三开间重檐歇山顶,造型别致。楼名取意文天祥《正气歌》中”浩然”二字。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以唐代诗人孟浩然曾游江心屿,易名为孟楼。光绪元年(1875)重修时,仍复名为浩然楼。登楼远眺,瓯江上往来的巨轮小帆,以及市区鳞次柿比房屋与海坛、翠微诸山,一览无余。 

 

浩然楼 

 

 

澄鲜阁

 

  在西塔山南麓,原名水陆阁,始建于北宋崇宁元年(1102)。明万历十年(1591)重修时,取谢灵远《登江中孤屿》“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 诗句意,改名澄鲜阁,系二层三间木构建筑。 

 

澄鲜阁

 

谢公亭

 

      相传为纪念公元422年的永嘉太守谢灵运在此观海所建。地处江边,可南瞰鹿城。杜甫有诗:“孤屿亭何在?天涯水气中”; 李白亦诗云:“江亭有孤屿,千载寄犹存。”

 

谢公亭

 

 

海眼泉

 

      温州三大名泉之一,在东塔下的西侧草坪上。海眼泉的水清洌而甘,据传此泉是宋朝僧人青了禅师掘井而得的。是一口现在仍可汲水的泉眼。神奇的是孤屿滨江水咸不可食,在浑浊咸苦的江水包围中,此井之泉的甘甜实为一大奇迹。

海眼泉香 

 

宋井

 

      江心屿古井, 已有 九百余年历史,宋井的井壁上还有二重环状石刻观音大悲忏等经文一千五百余字。井自山石高处下凿,井水至今清澈甘洌。

 

宋井

 

 

景区游览图

 

     

景区游览线路

 

       烈士纪念馆→浩然楼→文信国公祠→江心寺→千年樟抱榕→兴庆寺(文物馆)→谢公亭→归鹤亭→西塔→澄鲜阁→盆景园→游乐场→儿童乐园→青少年活动中心→花柳古亭→凌云亭→凌波亭→小飞虹→来雪亭→东塔→临清亭→英国驻温州领事馆旧址。 

 

旅游贴士

 

瓯江水上游船

      瓯江水上游览项目“江南明珠”号游船已正式首航。游船全长45米,宽10米,额定载客量为220名乘客,可同时容纳就餐人数160人左右。游船推出了两条“不夜温州”旅游线路:江心屿、瓯江游览1日游。行程一(周六或周日):早江心屿码头集中,渡船至江心屿游览,中午”江南明珠”号自助中餐,下午2点船游瓯江4点左右结束游览,可继续在游船上自由活动或下船返回。行程二(每天):下午江心屿码头集中,渡船至江心屿游览,晚上”江南明珠”号自助中餐,晚上20点瓯江夜游,22点左右结束游览,可继续在游船上自由活动或下船返回。

江心屿“灯光秀”

       动用现代影射原理打造的江心屿“灯光秀”,重点突出二塔一寺,以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由强力光带分离出江心屿与望江路火树银花灯饰相互辉映,使瓯江之夜更加光彩艳丽,展现了美丽的“夜温州”形象,每晚7时30分江心屿安排灯光秀表演,表演时长8分钟左右,双休日安排两场表演,重大节庆日安排三场表演。

行程推荐

      江心屿夜游—江心屿灯光秀-—朔门古街品茗—五马街、女人街购物

  

如何到达

 

市内可乘坐28、 31、 33、41、44、 51 、68 、201 、71、106路公交车抵达江心屿码头,码头有500、400、300客位渡轮各一只,江心渡轮是每20分钟一班,从8:00至22:00。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