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里春秋·“既视感”还是“即视感”?——谈“即”和“既”的区别

2024-08-09 17:24 温州都市报 

栏目简介

字里春秋

“字”慧无穷,文明有“理”。凡一个汉字就是一部文化史,让我们一起拨开千年迷雾,感悟汉字魅力。

栏目主持人:齐乐园 华东师范大学古文字学博士,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古文字学硕士,浙江省语言学会会员,现为丽水学院人文学院讲师。以甲骨文等古文字为专业依托,在古代汉语、古代物质文化、基础教育学段文言文教学等方面用力较深。

近来,随着短视频和网络交流的火爆,有个新词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那就是“即视感”这个词,比如“看这位同学模仿英语老师,即视感好强 !”“这短视频有一种好莱坞大片的即视感!”。意思是某个场景很有画面感、真实感,仿佛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然而很快就有人指出,心理学里早有名词叫“既视感”,是指未曾经历过的事情或场景仿佛在某时某地经历过的似曾相识之感,所以“即视感”是错别字!那么,以上两个例句到底要用“即”还是“既”呢?我们来看这两个字的字源。

文例:“即”字核心语义为“就食”,《诗经·卫风·氓》“匪来贸丝,来即我谋。”,《童区寄传》“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此处引申为“走向”“靠近”。《报刘一丈书》“即明日,又不敢不来。”,意义虚化为“等到”。《左忠毅公逸事》“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副词,意思是“便”“就”。“即”字常用意义逐渐虚化,但都是由本义衍生出来的。

“既”字核心意义为“食毕”。韩愈《进学解》“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中为动词“尽”“完”“终了”。《左传·成公二年》“既,卫人赏之以邑。”中为副词“后来”“不久”。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中是连词“既然”。“既”字常用义也是逐渐虚化,但无论怎么变化,都还能看到一点“终了”“完毕”的意义残留。

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既视感”这个心理学名词的“既”暗含着“已经”“完结”的意思。那这个词是否还能用于最开始的两个例句呢?答案恐怕是不能。两个例句的“即视感”都表示事物似乎近在眼前,马上就要发生了,而与“既往”“已经”发生的事物没有关系,也就不能使用“既视感”这个词。诚然,“即视感”一词的新造,可能是网友的误用,但用法上两者仍以区分意义、各自使用为宜。

编辑 夏忠信

审读 徐卉

责编 黄敏

监制 刘旭道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